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2013-2014年结合鼠疫监测工作,在攀枝花市西区的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福田镇采集犬血清,对捕获鼠类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及其体表寄生蚤,检测鼠疫菌和鼠疫抗体,统计分析动物分布情况和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4年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室内布放鼠笼1106个,捕获鼠类62只(褐家鼠39只、小家鼠23只),密度为5.61%,野外布放鼠夹898夹,捕获褐家鼠5只,密度为0.56%;鼠体染蚤率为7.46%,蚤指数为0.18;鼠血清检测均为阴性。采集犬血清204份,鼠疫F1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为4.41%。结论攀枝花市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可能性大,应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疫源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4-2017年乌鲁木齐市周边2大动物鼠疫疫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态学、血清学、病原学等手段对2个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戈壁荒漠大沙鼠疫源地共捕获大沙鼠509只,年均密度14.33只/公顷;检蚤11 730匹,染蚤率92.2%,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共分离F1抗体阳性血清48份,总阳性率为5.20%,病原学检验阳性2份。(2)南天山灰旱獭疫源地共捕捉灰旱獭854只,路线法平均密度为0.54只/公顷,定点法平均密度为1.36只/公顷;检蚤2 737匹,染蚤率39.58%,以谢氏山蚤为优势种。血清学监测934份,灰旱獭强阳性5份,牧犬血清检出阳性血清2份;病原学共检验904份材料,均未分离出鼠疫菌。讨论环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有动物间鼠疫流行。为了防止人间鼠疫流行,应加强鼠防意识,加大鼠防投入力度,增加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监测流动哨点,加强灭鼠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的组成与分布状况,并对鼠疫菌进行检测,为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用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该疫源地的啮齿动物共有2目3科11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平均鼠密度、平均鼠体染蚤率、平均蚤指数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24%、27.09%、0.95和0.74,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6;共培养鼠5398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用间接血凝试验检出2份阳性鼠血清和24份指示动物血清。结论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每年的4、10月是最适灭鼠期,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光照水电站库区鼠传疾病感染指标。方法现场随机分层抽样确定调查自然村寨(点)8个,采集鼠形动物、指示动物标本,用微量反向间接血凝法和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165只鼠形动物,分类为褐家鼠占39.39%(65只)、黄胸鼠占38.79%(64只),为优势种,小家鼠占20.00%(31只),为常见种。共收集鼠体寄生蚤483匹,分类鉴定为印鼠客蚤占97.5%(468匹),为优势种,缓慢细蚤占3.11%(15匹),为罕见种。共检测153份鼠形动物的肝脏组织匀浆液、147份鼠形动物的心脏滤纸血和33份指示动物(狗)的血清共333份标本,均未检出鼠疫F1抗原、抗体。结论由于抽样的范围和数量有限,光照水电站库区调查结果虽然没有检获鼠疫感染阳性指标,但该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褐家鼠和黄胸鼠、印鼠客蚤分别为优势鼠、蚤种,具有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基本条件。因此加强该工程地区的鼠疫监测和库区蓄水前的大面积灭鼠工作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近12年来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技术,对2000-2011年广西隆林县鼠疫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12年中共捕获鼠类6064只,隶属2目3科11种,年平均鼠密度为3.21%,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共检鼠体蚤5865匹,隶属6种,年平均鼠体染蚤率为26.59%,平均蚤指数0.97,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培养鼠6030只,分离出10株鼠疫菌,对3663份鼠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0.05%,对1792份指示动物血清进行IHA试验,检出阳性血清24份,阳性率为1.34%.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是防治鼠疫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存在鼠疫疫源地的可能性。方法根据2007-2014年攀枝花市在各区县采集到的指示动物血清及检测结果,分析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的分布情况。结果 2007-2014年共在攀枝花西区、仁和区检出指示动物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且2014年采集到的阳性动物96.77%为本地饲养,83.87%的动物一直采取拴(圈)养的方式。结论攀枝花市指示动物血清阳性分布范围和数量增加明显,推断该地区存在动物鼠疫本地流行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万州及涪陵区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宿主动物调查,万州区捕获鼠形动物170只,密度为3.20%;涪陵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03只,密度为5.95%。(2)鼠体蚤指数:万州区共梳理出鼠蚤151匹,染蚤率22.94%,蚤指数0.888;涪陵区共梳理出鼠蚤64匹,染蚤率7.59%,蚤指数0.211。(3)地面游离蚤指数:万州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5匹,蚤指数0.002;涪陵区共布放粘蚤纸3000张,未捕获地面游离蚤。(4)鼠疫血清学检查:对万州及涪陵区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万州及涪陵区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1.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查明广西隆林和西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确定该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隆林和西林县的4个乡镇53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从黄胸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25株,检测到F1抗体阳性血清31份。结论 综合地理、宿主动物、媒介蚤及病原体等因素分析认为,广西隆林和西林县存在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潮州市鼠形动物、媒介宿主种群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11年7—10月,选择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东郊村、河内村和桥东街道社光村、东湖居民区作为监测点,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计算鼠体蚤和室内游离蚤指数;病原学监测采用解剖压印培养,血清学监测采用IHA检验。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8只,属2目2科5种,其中褐家鼠占51.23%(209/408)、黄胸鼠占17.65%(72/408)、小家鼠占15.20%(62/408);室内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113只,捕鼠率为褐家鼠5.50%(66/1 200)、黄胸鼠1.92%(23/1 200);室外鼠密度监测共捕获鼠形动物57只,捕鼠率为褐家鼠1.75%(21/1 200)、黄胸鼠1.58%(19/1 200)。共梳检鼠形动物135只,带蚤26只,染蚤率为19.26%(26/135),获蚤27匹,均为印鼠客蚤,总蚤指数为0.20(27/1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13/450);经鼠疫细菌学检查鼠形动物材料333份,均未检出鼠疫杆菌;共检测鼠形动物血清308份,结果均未检出鼠疫特异性F1抗体。结论褐家鼠为潮州市鼠形动物优势种,未发现潮州市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仍需开展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流行态势,为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2000-2013年期间的鼠疫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调查发现青海田鼠平均鼠密度242.53只/ha,发现青海田鼠鼠体及巢穴蚤类9种,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寄生蚤(93.76%),其他蚤种占6.24%;青海田鼠体蚤指数0.90、染蚤率42.90%,青海田鼠巢穴均染蚤、巢蚤指数51.65;实验室检测各种宿主动物材料14 970份,获鼠疫菌100株,检菌率0.67%;检验媒介蚤2 484组26 984匹,获鼠疫菌11株,检菌率0.44%;证实染疫动物8种、染疫媒介3种;鼠疫间接血凝检测血清3526份,阳性217份,阳性率6.15%,其中青海田鼠血清阳性率5.60%、犬血清阳性率8.40%。结论2000年以来,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每年均有鼠疫细菌检出和鼠疫血清学检测阳性,说明青海田鼠动物鼠疫持续存在,提示要加强防控鼠疫宣传、培训和监测工作,严防鼠疫在人间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西双版纳州3个县(市)2016—2020年间开展的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的构成及指标变化特点,为西双版纳州的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采用笼(夹)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种类鉴定、数量登记,并采集鼠类血清和脏器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用粘蚤纸或水盘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捕获的游离蚤进行鉴定后,分组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 2016—2020 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共捕获鼠类20种7508只,捕鼠率在2.72%~3.38%之间,其中,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占97.52%(7322/7508);梳检鼠8120 只,染蚤鼠数为1727只,染蚤率为21.27%,获蚤3种2542匹,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占50.16%(1275/2542);布放粘蚤纸54 370张,获蚤3种5008匹,其中猫栉首蚤Ctrnocephalides占66.43%(3327/5008)、人蚤Siphonaptera占33.45%(1675/5008)、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占0.12%(6/5008)。共剖检宿主动物 8120 只,检出鼠疫菌11株,检菌率为0.14%;蚤类细菌学检验2606 组 ,结果均为阴性;IHA检验3152份,检出阳性1份,滴度1∶80。RIHA检验55份,检出阳性10份,滴度为:1∶320~1∶163840。2016—2020年共发生鼠间鼠疫疫情2起,发现腺鼠疫病例2例。结论 西双版纳州动物间鼠疫疫情时有发生,并且波及人间,鼠疫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新晃县鼠类分布和鼠疫的可能流行情况,严防鼠疫的传入,为鼠疫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湖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进行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动物和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2002-2009年共布笼16 967次,总捕获率为5.42%,室内捕获率8.21%明显高于室外捕获率1.08%(χ2=400.18,P0.01);鼠种构成比较稳定,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2005-2009年梳检带蚤鼠90只,鼠体染蚤率14.04%,各年间的鼠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5,P0.01),鼠蚤指数1.57,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采集活鼠血清815份,人群血清1 007份,采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褐家鼠、黄胸鼠是新晃县优势鼠种,鼠蚤主要是印鼠客蚤,但尚未发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感染迹象,鼠害防制重点是室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水电站库区沿岸鼠型动物及媒介蚤的种类和密度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以便采取控制措施。方法2004年8月对库区3个县8个乡镇9个调查点,采用鼠笼(夹)法捕获室内、外鼠型动物及蚤类分类鉴定;取鼠体肝脾和鼠滤纸血、人血及指示动物血分别检测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取鼠肺和鼠肾分别检验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及分离病毒和分离培养钩端螺旋体。结果捕获鼠型动物229只,捕获率8.23%,以褐家鼠(61.14%)和黄胸鼠(36.24%)为优势种。检测鼠肺229只,检测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5只,阳性率2.18%。检测229份鼠肝、脾和鼠滤纸血229份、人血及指示动物血81份,均未发现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阳性样本。未分离培养出钩端螺旋体病毒。结论三板溪水电站库区沿岸在3个调查点发现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家鼠型)。本次未检出动物鼠间的鼠疫感染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监测和分析,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日法;采集全部活鼠体表蚤鉴定后分类;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查鼠血清F1抗体,脏器压印法分离鼠疫耶尔森氏菌。结果 200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褐家鼠占87.50%;2010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20只,捕获率7.52%,隶属于2目2科4属5种,褐家鼠占94.06%;两次监测均显示褐家鼠为本市优势鼠种。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01)。2005年发现129只鼠形动物寄生565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27.33%,总蚤指数为1.20;2010年发现35只鼠形动物寄生79匹印鼠客蚤,染蚤率为10.93%,总蚤指数为0.25。染蚤率(χ2=31.2,P〈0.001)和总蚤指数(χ2=1 130.0,P〈0.001)呈下降趋势。2005年获鼠血清458份,2010年获鼠血清315份,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05年鼠脏器压印培养407份,2010年鼠脏器压印培养320份,均未分离出鼠疫杆菌。结论深圳市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鼠疫媒介生物密度呈下降趋势,南山区鼠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的分布特征。方法从2001—2019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收集并鉴定宿主动物寄生蚤,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监测点宿主动物的染蚤率、蚤指数及蚤类构成的差异。结果 2001—2019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收集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13 262只,属4科10属19种,平均染蚤率为41.15%,平均蚤指数为1.60。该疫源地混合宿主动物寄生蚤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构成比最高,占46.63%~81.34%。不同季节宿主动物染蚤率、蚤指数和蚤种构成均不同(H=19.149和13.610、χ~2=793.646;P0.05)。夏季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高,冬季最低。不同监测点中,康保牧场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高于照阳河(Z=3.670和5.823,P0.05)。结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宿主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均较高,建议今后防控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查明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和蚤类、蚊类,了解鼠疫、乙脑、疟疾疫源状况.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于2007年8-10月调查库区2个乡镇7个自然村寨,采用鼠笼鼠夹法捕获野外及室内啮齿动物,梳检鼠体蚤,用粘蚤纸法捕获游离蚤,用吸蚊管法捕获成蚊,采集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清标本,培养分离鼠疫杆菌,检测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乙脑抗体、疟疾抗体,镜检疟原虫.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77只,分类鉴定有2目2科4属9种.捕获游离蚤5匹,梳检鼠体蚤33匹,分类鉴定有2种.捕获成蚊614只,分类鉴定有3属6种.黄胸鼠、印鼠客蚤、中华按蚊为优势种.鼠疫感染指标检验结果 全部为阴性.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1.50%(20/9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00.00%.人疟疾抗体阳性率为14.74%(14/95),未检出疟原虫.结论 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条件,属于乙脑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惠东县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种群及分布,为我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分别于2008年6~8月和2011年7~9月开展监测工作,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监测家鼠和野鼠密度;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类进行种群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解剖鼠类观察病变,采集脏器标本进行压印培养;用鼠疫IHA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8年、2011年室内平均鼠形动物捕获率分别为2.44%和3.75%,野外平均鼠捕获率为5.67%和5.33%。捕获鼠类分2目2科4鼠7种,其中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2008年和2011年捕获的褐家鼠种群构成分布分别占80.87%和87.89%;在野外监测中均发现板齿鼠,个别监测点板齿鼠是野外优势种鼠。两次监测捕获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鼠体染蚤率分别为30%和41.25%,蚤指数分别为0.9和0.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均为0。两次监测共解剖911只鼠,全部采集肝、脾做压印培养,均为阴性;采集869份鼠血清,采用鼠疫IHA方法检验,鼠疫特异性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个别地区板齿鼠成了野外优势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虽未发现我县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鼠染蚤率较高,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灭鼠灭蚤爱国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