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训练结合规范化康复宣教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家庭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专业人员的居家康复训练及规范化康复宣教,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QL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MBI及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居家康复训练结合规范化康复宣教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青壮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4例住院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在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SS-QOL)及心理功能评定(HAM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MBI、SS-QOL、HA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提高青壮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南地区三级康复临床路径在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级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临床路径组患者按照三级转诊的方式进入相应层次的临床路径,完成三层次康复医疗机构的统一康复治疗方案。常规康复组按所就诊康复机构中的常规康复模式和方法完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末、第9周末、第17周末,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评价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和常规康复组的FMA和MBI评分在治疗后第3周末、第9周末、第17周末均较前提高,第3周末、第9周末临床路径组的FMA和MBI评分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17周末两者的FMA和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第9周末总费用高于常规康复组,但成本效益比(费用/MBI差值)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按临床路径方法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前期(一级/二级)更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口服.4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康复组接受三级康复治疗,护理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在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末与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实施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ADL.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方案的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最佳策略。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急性期(21d内)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组于康复机构康复治疗2个月后,再到社区或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对照组自行在家练习。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SF-36量表来评定疗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①脑卒中急性期(21d内),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FMA及MBI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21d后~6个月)的各个阶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在康复后6个月及2年随访时,康复组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每减少1分、FMA及MBI评分每提高1分需分别花费人民币2412.5元、442.0元和332.1元,而对照组则需分别花费3285.4元、637.8元和447.5元。结论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家庭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慢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探讨。方法: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成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2周时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以及12周后随访,2组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mCIMT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宣教在脑卒中后康复锻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宣教,观察组行阶段式康复宣教,比较两组宣教前后的康复锻炼认知度、依从性,并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宣教后,观察组康复锻炼认知度、依从性及SS-QO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宣教在脑卒中后康复锻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态度及生存质量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居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居家康复护理指导。将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SS-QOL)评分均得以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积极实施居家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风偏瘫患者早期采取针灸与康复锻炼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行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风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QOL、FMA和MB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QOL、FM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采取针灸和康复锻炼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FMA、MBI、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FMA、MB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疗效颇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支持,两组分别在初次就诊及治疗2、4、8 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评定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 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 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 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部强化训练结合中药熏蒸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及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UE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部强化训练结合中药熏蒸能更有效的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部疼痛,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同时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LR2训练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和ADL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LR2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治疗6周。在入组时、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LR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与脑卒中生活质量(SS-QOL)量表评分。结果经护理后,B组Barthel指数与SS-QOL评分分别为76.66±2.23分、173.69±3.84分,显著高于A组的71.98±2.10分和164.87±1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摇车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摇车训练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表面肌电图测试,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ratio,CR)以及FMA-UE、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肢肱二、三头肌RMS值、CR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4周后观察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FES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肌张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方法:选取病程3个月以内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4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20min/次,1次/天,5天/周,共9周。治疗前后选取单侧忽略行为注意障碍测试(BIT)、凯瑟琳-波哥量表(CBS)、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9周后,2组患者CB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T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及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