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8月2日~2001年12月31日,共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为43~73岁,平均为65.1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血管病变程度均大于70%。IVD(I支血管病变)3例(3.8%),IIVD(II支血管病变)11例(13.8%),IIIVD(III支血管病变)66例(82.5%),合并左主干病变27例(33.8%),血管狭窄程度为50%~90%。心脏射血分数为40.3%~62.6%,平均为47.3%,合并有糖尿病31例(38.6%)、高血压27例(33.8)、多发性脑梗塞2例、肾功能中度损害2例(2.5%)、颈内动脉狭窄大于60%8例(10%)、术前有陈旧性心肌梗死36例(45%)。术中发现主动脉钙化斑块2例(2.5%),术中改成体外循环手术2例(2.5%)。结果用LIMA-左前降支76例,左桡动脉桥5例,其余联合应用大隐静脉搭桥,应用单支桥或序贯式搭桥或Y型桥的方法I支血管病变搭桥4根,II支血管病变搭桥25根,III支血管病变搭桥205根,全组人均搭桥2.9根(1~5根)。围术期心梗1例,死亡1例,脑卒中发生1例。出院时患者均无心绞痛主诉。结论OPCABG避免了CPB的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别是对体外循环高危病人更有益。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因手术难度较大,需对病人有一定选择,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刘金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141-14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我科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综合护理配合,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进展情况以及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进展均很顺利,未出现手术意外。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配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护士了解手术步骤,更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改体外循环的原因及处理经验。方法对11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术中被迫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进行分析。结果立即改为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9例于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2例于低温室颤下手术。其中1例于术后48h死于室颤,其他均健康出院。结论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持续的低血压是导致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的直接因素,而急诊手术、左主干病变、室性心律失常、低左室射血分数(EF)、靶血管位置等为重要影响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恰当的术中处理,可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可能发生的大量出血、神经功能不全以及对肝素或鱼精蛋白等不良反应问题,作者选择若干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方法;病人5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41——84岁。10例不能作血管成形术,5例为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1月有70例为再次瓣膜手术,本文重点介绍术中血液保护及心肌保护方法,并认为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本组男29例,女41例,年龄14~60岁,体重37~74kg。除2例第四次术前为先天性心脏病外,余为风湿性心脏病。曾行生物瓣置换术者52例,二尖瓣成形术门例,机械瓣置换术7例。本次手术原因:生物瓣坏损52例,成形术后再次发生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回回例,瓣周漏6例,双瓣膜行机械瓣置换术后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回例。心功能Ill级以上65例(占93%),心肌比率0.50~0.87,大于0.7者9例。肺动脉压3.33~6.67kPa… 相似文献
8.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体会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共实施OPCAB86例,搭桥242支,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循环稳定。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6例,肺炎、肺不张6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安全经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保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痛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这一病理基础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氧,严重时发生心肌梗塞、坏死、室壁瘤形成。患者心功能差。因此,冠心病手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的平稳,减少灌注压的波动,有效的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94例经验,该方法具有不用血、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短(平均4.5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的有效方法。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共完成冠脉搭桥手术 2 0例 ,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7例 ,女 3例 ;年龄 37~ 70岁 ,平均 53岁。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1 5例 ,稳定型心绞痛 5例 ,其中陈旧性心梗 1 1例 ;合并糖尿病 2例 ,慢性支气管炎 1例。术前冠脉造影示双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 7例。2例左主干病变 ,1例合并左室室壁瘤。冠脉狭窄程度 50 %~ 1 0 0 % ,左室射血分数(EF)值 2 5%~ 73% ,平均 47%。1 .2 手术方法 在全麻、气管插管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25例老年(≥70岁)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OPCABG治疗的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无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围手术期死亡率0,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应用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77支,平均(3.1±1.0)支,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20例(80%),大隐静脉搭桥24例(96%),共57支,包括左乳内动脉(IMA)和大隐静脉(SVG)搭桥19例(79%)41支,完全静脉桥5例(20%)16支,其中序贯静脉桥14例(56%)18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3例,应用IABP 1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5例,呼吸衰竭2例,开胸止血1例,伤口感染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除2例术后无缓解,后经PTCA治疗有所缓解外,大部分手术后完全缓解.心功能不全者术后逐渐得到纠正,心功能Ⅰ~Ⅱ级.术后随访3~60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死于心肌再梗死,1例死于肝癌外,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是一种更具优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转体外循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转体外循环(CPB)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2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改行CPB为观察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转OPCAB的相关因素,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筛选出的相关因素建立判别方程,并进行验证。结果急症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室性心律失常、远端吻合口数目依次是OPCAB中改行CPB的相关因素。结论OPCAB中转CPB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可采用建立的判别方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它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全身生理的干扰,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费用低,且疗效与常规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无明显差别。但由于OPCAB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实施OPCAB 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凡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有手术指征者,予以手术治疗,行冠脉搭桥术[1].重建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2].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处理难度大,现从麻醉前用药、术中循环管理、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这几方面介绍麻醉处理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两组人均冠状动脉搭桥支数3~5支,实验组3.6±0.7支,对照组3.6±0.6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CKMB、cTn I、NT-pro BNP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无心绞痛复发。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均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