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晓军  刘文星  徐丽梅 《新医学》2006,37(4):225-227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58例,给予沙格雷酯100 mg ,3次/日,口服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肝及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均在91%以上;临床总有效率93%;双下肢峰值血流速度治疗后有显著增加[治疗前(39±5)cm/s,治疗后(49±7)cm/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糖、肝及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沙格雷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杏芎氯化钠组液治疗,对照组3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下肢彩超检查,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扩张下肢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指数,降低血脂,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培达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培迭(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0例,给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双下肢血管直径及峰值血流速度、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率〉85%;双下肢血流峰值速度有显著性增加(P〈0.0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本组2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均径CDFI检查明确诊断,并与临床追踪结果相符。结论CDFI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宪客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金属支架方式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走障碍改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6min步行试验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安全可靠。结论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应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6min步行试验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一期通畅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7月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31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就诊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栓素B2(TXB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血浆PAF及TX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循环EP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PAF及TXB2水平与循环EPC均呈负相关(r=-0.410,r=-0.374,P均〈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循环EPC水平下降,提示此症患者血管修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引起的慢性缺血病变 ,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易致误诊。现将我院神经内科 2 0 0 3年 3月~ 2 0 0 4年 5月收治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3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 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显露切开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而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小腿缺血肌肉内.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V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石杉碱甲治疗)和联合组(尼麦角林联合石杉碱甲治疗),各40例,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并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2组治疗后E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联合组的ESS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麦角林联合石杉碱甲治疗VD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崔宇 《全科护理》2014,(31):2904-2905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显著高于治疗前的(0.56±0.23)(P 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对血管再通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脑缺血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应用艾地苯醌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23]、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价值。方法:21例TASCⅡC D型股动脉或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共26条下肢动脉硬化症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术前后患肢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22条肢体开通或部分开通,将肢体放置支架,1条肢体行股骨中段水平截肢,1条肢体行旁路转流术。随访1~6个月,多数患者肢体的临床症状有好转。结论:分段血管腔内成形术和膝下动脉行PTA后应用尿激酶对提高PTA的成功率和近期通畅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很好的改善LEASD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积极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介入(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联合手术(内膜剥脱、取栓术、旁路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3例(50条肢体)。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介入及手术治疗。41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踝肱指数(ABI)术前平均为0.199,术后踝肱指数为(O.54±0.15),随访3-48个月,围手术期病死率0%,2例术后出现血栓,经取栓后症状无缓解,最终截肢治疗,截肢率4.6%。结论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此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近年来,小球囊扩张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常见方法.然而,通过导管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移植和介入治疗结合方式在临床上常见于治疗冠心病,而鲜见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目的:多指标客观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小球囊扩张和血管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小球囊扩张治疗.移植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移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实验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踝肱指数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血管腔内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应用脉管复康片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凝、抗血小板、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脉管复康片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脉管复康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改善循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3月13例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结果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后本组13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