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测定中药银黄片半浸膏干颗粒(Ⅰ)、三黄片半浸膏干颗粒(Ⅱ)、银黄片全浸膏干颗粒(Ⅲ)、银黄片全粉末干颗粒(Ⅳ)的上冲力、上冲位移及压缩片的强度(硬度和抗张强度)以及弹性恢复率,并用上冲力对片剂的抗张强度及弹性恢复率作图,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实验结果说明,可压性按Ⅰ>Ⅱ>Ⅲ>Ⅳ的顺序降低。  相似文献   

2.
硬脂酸镁对三黄片颗粒可压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用60%乙醇制粒,并于压片前加入不同用量的硬脂酸镁0.5%(Ⅰ)、0.6%(Ⅱ)、0.8%(Ⅲ)、1%(Ⅳ)压制成的三黄片的下冲力、片剂硬度、最大模壁为、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并用下冲力与硬度,最大模壁力、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作图,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结果表明,可压住: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3.
粘合剂和润湿剂对痢特敏片颗粒可压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晓文  赵丽华 《中成药》1999,21(2):54-56
测定了5%、10%淀粉浆制粒(A)、(B),70%、80%、85%乙醇制粒(C)、(D)、(E)的中药痢特敏片的干颗粒的下冲力、片剂硬度、最大模壁力、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并用下冲力与硬度、最大模壁、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作图,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结果表明,可压性A、B〉C〉D〉E。  相似文献   

4.
含水量对三黄片颗粒可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婴  范晓文 《中成药》1997,19(10):1-3
测定了以60%乙醇制粒的含水量分别为:2.2%(A)、3.6%(B)、4.3%(C)、5.3%(D)、6.4%(E)的三黄片的干燥颗粒的下冲力、片剂硬度、残余模壁力、最大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并用下冲力与硬度、最大模壁力、残余棋壁力及弹性恢复率作图,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结果表明,可压性B、C>A、D、E。  相似文献   

5.
中药泥胡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中药泥胡菜全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乙醇及各种溶剂萃取 ,色谱技术分离 ,化学及IR ,MS ,H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全草中分离到 5个化合物 ,为三十一烷烃 (Ⅰ)、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Ⅱ)、蒲公英甾醇 (Ⅲ)、β-谷甾醇 (Ⅳ)和豆甾醇 (Ⅴ)。 结论 :化合物Ⅲ ,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配伍对大黄致泻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晓山  王旭华 《中成药》1990,12(7):30-32
青海省西宁生大黄(Ⅰ)与生晒参(Ⅱ)、黑附片(Ⅲ)、姜半夏(Ⅳ)、厚朴(Ⅴ)、枳实(Ⅵ)、粉甘草(Ⅶ)分别煎制的药液以及芒硝(Ⅷ)水溶液以不同比例分别配伍,经口给药,4h溏便ED_(50)为主要致泻作用指标,观察对昆明种小鼠的药效变化。Ⅲ、Ⅳ、Ⅷ以及较大剂量的Ⅱ与Ⅰ配伍后,稀便率提高或具提高倾向,但都不能显著增强Ⅰ的致泻作用。Ⅷ本身有致泻作用,但与Ⅰ无明显协同作用。Ⅲ、Ⅳ、Ⅴ以及较大剂量Ⅱ减弱Ⅰ的致泻作用或有减弱倾向,但减弱程度与药性温热程度无关,大热的Ⅲ减弱Ⅰ致泻作用的程度反不如性温的Ⅳ;而且Ⅲ、Ⅳ同时与Ⅰ配伍,致泻作用减弱程度仅与配伍单味Ⅲ对相似,提示大黄致泻作用与寒性的物质基础可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二十六烷酸(Ⅰ),二十五烷醇(Ⅱ),nerolidol(Ⅲ),东北贯众素(Ⅳ),黄绵马酸AB(Ⅴ),蔗糖(Ⅵ)。结论Ⅰ,Ⅱ,Ⅲ,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Ⅴ为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单体。  相似文献   

8.
铁冬青(Ilex rotunda)干燥叶的70%乙醇提取物经树脂XAD-2柱层析后,得皂甙部分,该组分经SiO_2柱和逆相ODS柱反复层析,得Ilexoside XLⅠ,XLⅡ,XLⅢ,XLⅣ和XLⅤ.根据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数据,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铁冬青酸28-O-α-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细梗胡枝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马斯里酸(Ⅰ)、2α-羟基熊果酸(Ⅱ)、β-香树脂醇(Ⅲ)、α-香树脂醇(Ⅳ)、木栓醇(Ⅴ)、白桦脂酸(Ⅵ)、羽扇豆醇(Ⅶ)、齐墩果酸(Ⅷ)。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Ⅴ,Ⅶ和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Ⅳ和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姜涛  黄宝康  张巧艳  韩婷  郑汉臣  秦路平 《中药材》2007,30(9):1079-1081
对阔叶山麦冬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阔叶山麦冬中初步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羽扇烯酮(Ⅰ)、羽扇豆醇(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薯蓣皂苷元(Ⅴ)、阔叶山麦冬皂苷A(Ⅵ)和阔叶山麦冬皂苷B(Ⅶ)。化合物Ⅰ、Ⅱ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联合丹参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30g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高渗盐水预处理组(Ⅲ组)、丹参预处理组(Ⅳ组)和高渗盐水联合丹参预处理组(Ⅴ组)。分别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6h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Ⅱ、Ⅲ、Ⅳ和Ⅴ组血清中ALT、AST、LDH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Ⅳ和Ⅴ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Ⅴ组(P<0.05);Ⅲ组和Ⅳ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害:Ⅰ组最轻,Ⅱ组最重,Ⅲ、Ⅳ组次之,Ⅴ组轻于Ⅲ、Ⅳ组。结论:高渗盐水、丹参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2种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云南肉豆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云南肉豆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 5个化合物 ,鉴定为otobain(Ⅰ) ,β-sitosterol(Ⅱ) ,er gosterol(Ⅲ) ,afzelin(Ⅳ)和quercetrin (Ⅴ )。 结论 :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证明:在试管内及近似胃肠道的生理条件下,清宁片(Ⅰ)、醋炒大黄(Ⅱ)、酒炖大黄(Ⅲ)、酒炒大黄(Ⅳ)和大黄炭(Ⅴ)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Ⅴ对胰蛋白酶(T)、胰淀粉酶(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对T的活性有较弱抑制能力,对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和V对胰脂肪酶(L)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Ⅱ对T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Ⅳ和Ⅰ对A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当存在血清时,Ⅳ对L的活性抑制能力不明显;Ⅱ有较弱抑制能力。不同炮制品大黄的生物活性各具特征,一般来说,其差别不是简单的平行变化,炮制对于改变生大黄的某些药性是有意义的。临床应用大黄可考虑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萝卜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萝卜秦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薄层色谱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大孔树脂体积分数95%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phlomisoic acid(Ⅰ)、phlomisoside Ⅴ(Ⅱ)、phlomisosideⅢ(Ⅲ)、三十烷酸(Ⅳ)、三十烷酸对羟基苯乙酯(Ⅴ)、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Ⅵ)、棕榈酸(Ⅶ)、油酸(Ⅷ)、β-谷甾醇(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除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Ⅳ、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张敏  陆阳 《中草药》1999,(2):161-161
瓜木Alangiumplantanifolium根皮的70%乙醇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受体显示结合活性。作者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受体的作用。134g瓜木干燥根皮,室温下用70%乙醇提取得到8g浸膏,经反复层析得化合物Ⅰ、Ⅱ各20mg,化合物Ⅲ~Ⅴ分别为25、23和27mg。根据文献报道数据,化合物Ⅰ、Ⅱ、Ⅲ、Ⅴ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豆甾醇、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β-D-呋喃果糖基(1→4)-α-D-吡喃果糖苷。化合物Ⅳ为一新化合物,根据其…  相似文献   

16.
<正> 战骨是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黄毛豆腐柴(Premna fulve Craib),药用其茎。临床治疗肥大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良好疗效。但其化学成分至今尚未见报道。用战骨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分离等处理,得到7个单体成分,定名为晶Ⅰ、Ⅱa、Ⅱb、Ⅲ、Ⅳ、Ⅴ和Ⅵ。经用光谱解析和化学方法,确定其中4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即Ⅱa为表木栓醇,Ⅱb为木栓酮、Ⅲ为硬  相似文献   

17.
中药菟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研究中药菟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聚酰酰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确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 (Ⅰ) ,槲皮素-3-O-β-D-半乳糖 (2→1)-β-D-芹糖苷 (Ⅱ ) ,金丝桃苷 (Ⅲ) ,异鼠李素 (Ⅳ) ,山柰酚 (Ⅴ) ,槲皮素 (Ⅵ) ,d-芝麻素(Ⅶ )和9(R) 羟基-d-芝麻素 (Ⅷ )。结论 :Ⅳ和Ⅶ为首次自菟丝子属植物中分得 ,Ⅰ ,Ⅱ和Ⅴ为菟丝子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粒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奉勤 《河北中医》2006,28(12):956-958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论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制粒过程,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通常为:选料→去杂→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其中制粒就是将浸膏与一定比例的赋形剂混合,用水和乙醇等作为润湿剂制成所需数目的颗粒.制粒工序或制粒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颗粒成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如在制粒工艺方面,通过选择优良的辅料和合理的工艺条件,在工艺上改变了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药材中对热不稳定的成分损失较多的情况,采用动态提取、真空低温干燥或瞬间喷雾干燥、干法制粒、高速搅拌制粒等新技术来提高颗粒的质量,改善其性状.在辅料方面,除了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外,还选用麦芽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等.实践表明,上述制粒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山楂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从山楂叶的乙醇提取物热水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甲苹果酸(Ⅰ)、槲皮素(Ⅱ)、金丝桃甙(Ⅲ)、牡荆素(Ⅳ)、牡荆素鼠李糖甙(Ⅴ)、盐酸二乙胺(Ⅵ)与山梨醇(Ⅶ)。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板蓝根中活血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atis tinctoria L.)根中分离鉴定十种化合物。其中尿苷(Ⅰ)、次黄嘌呤(Ⅱ)、尿嘧啶(Ⅲ)、水杨酸(Ⅳ)、青黛酮(Ⅴ)、和胡萝卜甙(Ⅸ)六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得到。并且,Ⅰ~Ⅳ对由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