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付选香  吴修凤 《河北医药》2014,(19):2930-2932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力、营养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采用早期肠内鼻饲营养支持,本组患者为研究组,50例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数、血浆总蛋白升高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L、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从而提高其免疫功能,缩短带机时间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骶骨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肠内营养(EN)及肠内+肠外营养(EN+PN)对营养代谢、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例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EN+PN组、EN组),采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直至术后第7d。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营养代谢指标、消化道反应、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营养代谢指标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EN+PN组和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EN+PN组少于EN组(P〈0.05)。结论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骶骨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情况、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当天APACH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夏佳,但肠内营养不适于发病初期,因而临床应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进行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5例(EN组)和肠外营养组15例(PN组),比较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平均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通气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陈亮  张凯  秦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0):339-34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此较两组营养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EN组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o.05);EN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恢复,可作为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入院的SAP患者5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水平,观察两组的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比例明显增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各3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血淋巴细胞数(LYM)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结果营养治疗后(术后第8天)E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EN+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与(EN+PN)组相比,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时机。方法将110例内科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4h内EN组(A组)和24~48hEN组(B组),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经EN达标率、EN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A组的血清IgG、IgA、Alb、Hb、TLC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达标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内科机械通气的患者24~48h内给予EN,可提高肠内营养成功率,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1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是否机械通气分为机械通气组43例和非机械通气组78例;根据ALB水平分为正常ALB组45例和低ALB组76例。检测(计算)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ALB水平(APACHEⅡ评分),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组ALB水平低于非机械通气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机械通气组;低AL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5)d,长于正常ALB组的(10.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ALB均可作为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林钦汉  罗刚  陈军 《中国医药》2014,(7):967-969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莫西沙星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治疗0.4 g,1次/d,治疗7~14 d;左氧氟沙星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 g,1次/d,治疗7~14 d。比较2组疗效、细菌清除率及脱呼吸机时间。结果莫西沙星组的临床有效率[83.3%(25/30)]、细菌清除率[86.7%(26/30)]、脱呼吸机成功率[76.7%(23/30)]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46.7%(14/30),53.3%(16/30),43.3%(13/30)] (P〈0.01或P〈0.05),莫西沙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左氧氟沙星组低[3.0%(1/30)比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西沙星治疗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陶文强  周雯  蒋光辉  万建国 《江西医药》2014,(12):1373-1375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外科重症患者营养和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精氨酸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精氨酸组患者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静脉给予精氨酸20g/d,连用7d。治疗第1d与第8d分别抽血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细胞免疫指标(CD3+、CD4+)、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结果精氨酸组患者第8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第8d血清前白蛋白均较第1d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IgA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CD3+、CD4+、IgG、IgM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精氨酸的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外科重症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治疗,自主呼吸减弱时改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治疗为机械通气组(治疗组),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24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相仿P〉0.05;治疗组通气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改善P〈0.01;治疗48h候通气治疗组PaO2及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通气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6)和(22±11)天,P〈O.05,通气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可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不失为COPD呼吸衰竭治疗的萤耍羊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及谷氨酰胺应用在严重脓毒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0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选择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或同时给予EN和PN,PN组分谷氨酰胺(GIn)组和非Gln组。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白蛋白(AI。B)、24h尿尿素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数目、机械通气时间、存活和死亡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及其器官受累数目,以及两组患儿的基础营养指标和代谢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存活患儿营养支持前0d、营养支持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RBP、PA、ALB、Hb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患儿营养支持10d内热卡明显高于死亡组。存活组患儿PN时Gln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非Gln组,氮平衡状况也好于非Gln组。EN组与PN+EN组在治疗0d、3d时营养指标RBP、PA及氮平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患儿的PCIS评分低于存活患儿,而器官受累数目多于存活组。存活儿与死亡患儿机体代谢状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儿住PICU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PN+EN组患儿短(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表现为代谢率明显升高,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蛋白分解利用大于合成,早期即出现血清RBP、PA水平的降低,呈现明显负氮平衡;病情越重,机体代谢指标、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越低。时严重脓毒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时加用Gln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125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68例)和无创机械通气组(5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无创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创机械通气组血清脑钠肽水平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且有创机械通气比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黄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33-35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将2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PHVHF组13例、对照组12例。PHVHF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PHVHF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BUN、Cr、K^+、Na^+、Cl^-);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28d病死率。结果:PHVHF组治疗后HR、BUN、Cr、K^+、PaO2/FiO2、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后BUN、Cr、PaO2/FiO2、APACHEⅡ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VHF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内治疗时间短,28d病死率低,其中,ICU内治疗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VHF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并通过对内环境调节、改善氧合等,对多个器官起到支持作用,可减轻严重脓毒症的病情及改善预后,且操作简便,是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