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研究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基因;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10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株39株,高产AmpC酶阳性株53株,其中16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非产酶菌25株;12株AmpC酶阳性菌中,7株扩增出blaDHA。基因,8株扩增出6laMIR基因,其中5株同时携带blaDBA.和blaMIR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MIR和blaFOX基因,4株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MIR基因阳性;16株ESBLs阳性菌中,8株扩增出blaTEM基因,2株ESBLs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TEM基因阳性,未检出blaSHV基因。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检出率均很高,AmpC酶以blaDHA、blaMIR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ESBLs、AmpC酶的产生、AmpC酶的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证法和K-B纸片扩散法;AmpC酶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阳性菌株,再经三维试验确诊;PCR扩增DHA结构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0.8%和38.2%,其中,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19.7%、26.3%和14.5%;26株三维试验阳性菌株PCR扩增出23株DHA-1型酶基因;药敏试验显示: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中更为严重,产酶株和非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要流行株;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呈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3.
顾丽君 《海峡药学》2009,21(10):106-10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方法取下呼吸道标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经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头胞菌素酶(AmpC酶),采用氰氯苯腙对主动外排泵出表型特征的影响检测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80株临床分离菌株中4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2株对亚胺培南敏感。4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金属酶6株,检出率12.5%;检出产ESBLs11株,AmpC酶8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4株,检出率分别为22.9%、16.7%和8.3%;检出9株(18.8%)菌株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的耐药机制。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以及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祎萍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1,23(2):154-15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标本中培养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从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状况方面来检测其耐药机制。结果 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4株对亚胺培南敏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酯酶6株(14.6%);检出产ESBLs10株(24.4%),产AmpC酶6株(14.6%),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3株(7.3%)。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是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及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表型确证法、表型筛选法与三维试验法分别检测76株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ESBLs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同时用K-B法检测体外药敏结果。结果 在76株阴沟肠杆菌中,纸片表型确证法检出产ESBLs菌株22株,占28.9%;表型筛选法检出产AmpC酶菌株30株,占39.5%;三维试验检出产AmpC酶菌株26株,占34.2%;同时产两种酶菌株4株,两种酶均不产菌株24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的体外药物敏感率产AmpC酶菌株敏感率分别为100.0%、84.6%、84.6%、76.9%,产ESBLs菌株分别为100.0%、90.9%、54.5%、27.3%。结论 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对产酶株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特点和耐药特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110株.提取菌株的质粒DNA,采用多重PCR法检测AmpC酶基因,并应用DNA测序确定AmpC酶的基因型;用K-B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0株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中,13株(11.8%)AmpC酶基因扩增阳性,测序结果显示12株为DHA-1,1株为CMY-2.AmpC酶基因阳性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对其它大多数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该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型主要为DHA-1型,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征和基因型。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阴沟肠杆菌EC003进行MIC检测,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以耐药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克隆、表达,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株EC003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检测AmpC酶为阴性。ESBLs阳性,IEF显示该菌产两种p1分别为8.7及5.4的β-内酰胺酶。PCR扩增产物DNA测序证实为CTX-M-22、TEM-1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产TEM-1的克隆菌株仅对青霉素类耐药,产CTX—M-22的克隆菌株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水解程度明显强于头孢他啶。结论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同时产CTX—M-22和TEM-1型两种β-内酰胺酶,可导致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结果,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 抽取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标本培养的135株肠杆菌,分别经双纸片确证试验与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细菌ESBLs和AmpC酶,并经相关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135株肠杆菌中检出ESBLs菌82株,AmpC酶菌53株,其中单产AmpC酶菌、单株ESBLs菌、产ESBLs及AmpC酶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等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P<0.05;所有肠杆菌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ESBLs菌和AmpC酶菌作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重要因素,临床诊断及检测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87株.用双纸片确诊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8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119株(41.5%),产AmpC酶47株(16.4%),同时检出产ESBLs和AmpC酶16株(5.6%).单一产ESBLs或AmpC酶的菌株有较高的耐药性,同时检出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耐药,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ESBLs和AmpC酶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都较高,同时检出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具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加强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统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征及其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广州地区13家医院2001年7月~2003年8月间临床分离的尿培养阳性肺炎克雷伯菌130株,采用NCCLs规定的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所分离的产ESBLs菌株进行SHV、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1.5%(54株),其中66.7%(36株)携带CTX-M基因,53.7%(29株)携带SHV型基因,并有20.4%(11株)同时携带CTX-M基因和SHV型基因。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环丙沙星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高达75.9~99.7%1,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他唑巴坦后耐药率有明显下降。结论:广州地区泌尿系统感染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其中CTX-M型是流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双纸片增效确证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表型检测,对表型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产物测序方法确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结果167株大肠埃希菌中有50株产ESBLs,占29.9oA(50/167);6株产PER-1型ESBLs,占3.6oA(6/167)。6株产PER-1型ESBLs大肠埃希菌均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耐药.5株对头孢西丁耐药,4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全部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且其耐药和多重耐药性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3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CLSI/NCCLS2004年标准)进行药敏试验,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方法检测TEM、SHV、PER、VEB、AmpC、IMP、VIM、OXA-23和OXA-24等9种耐药基因型,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在GenBank基因库中比对分析。结果 3株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三维试验均产生ESBLs,1株产生AmpC酶,耐药基因型检测3株TEM阳性,2株PER阳性,2株AmpC酶阳性及SHV、VEB和IMP、VIM、OXA-24型等均为阴性;3株OXA-23型均阳性;另外27株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IMP、VIM,OXA-23和OXA-24型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携带TEM、PER、非诱导AmpC酶、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产生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3.
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流行情况,并对携带的ESBLs基因型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对58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检测。对20株初筛阳性的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等电点测定,并对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型筛选法对58株阴沟肠杆菌检测的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34.48%(20/58)。药敏结果显示,单独产生ESBLs的菌株对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100%、32.5%和87.5%。同时携带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只对亚胺培南敏感。20株检测阳性的细菌中,14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22型ESBLs。对另外6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分别存在7.89、8.0、8.57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结论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造成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我院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分泌物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57株; 菌株鉴定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产ESBLs检测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产AmpC酶初筛试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采用三维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 结果:在肺炎克雷伯菌157株中,检出产ESBLs和AmpC酶菌株共82株(52.23%),其中单产ESBLs 36株>同产ESBLs和AmpC酶25株>单产AmpC酶21株。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中更为严重。单产和同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对头孢吡肟普遍具有较高敏感性,单产酶菌株除此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 结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单产、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检出率高于非产酶株,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产酶菌株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首次分析本地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从临床分离的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105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与质粒结合实验筛选产SSBLs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鉴定其耐药表型,运用PCR扩增检测其ESBLs基因型与AmpC酶基因型.结果 筛选出的2株产SSBLs菌株(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敏感.阴沟肠杆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TEM、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大肠埃希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SHV、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结论 本院存在产SSBLs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但此类菌株尚未在本院传播流行,ACT型是SSBLs菌株质粒AmpC酶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质粒介导AmpC酶(pAmpCs)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12~2017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监测网内的34所医院报送的临床分离的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提取细菌质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AmpC酶阳性菌株做转移接合试验,PCR扩增并测序确定接合子的基因型;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多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4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最多见于呼吸内科(30.77%)及重症监护病房(24.04%),标本来源以痰液、尿液最多。4株Am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3株DHA-1基因阳性,1株ACT-1基因阳性。4株Am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有3株转移接合成功。这3株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值提高了8~128倍。结论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广泛,耐药严重,携带有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的菌株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  相似文献   

17.
林荣威 《海峡药学》2011,23(1):86-88
目的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12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120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46株(38.3%),单产AmpC酶15株(12.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8株(6.7%)。单产AmpC酶、ESBLs及SSBLs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结论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临床经验性用药一般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60株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酶菌株38株(63.3%),其中单产ESBLs27株(45.0%),单产AmpC酶8株(13.3%),同时产AmpC酶和ESBLs3株(5.0%)。大肠埃希菌产酶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结论:我院尿路感染中段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重症感染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病原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对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测定,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初筛的CRKP菌株进行K-B药敏试验、表型确证试验(改良Hodge试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以及检测AmpC酶的三维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295株克雷伯菌中有CRKP 23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送检科室以ICU为主;其中AmpC阳性12株,ESBLs阳性6株,2种酶均为阳性2株;CRKP大部分来自重症老年患者;CRKP的多重耐药性明显高于非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SKP)(P<0.05),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低于50.00%,而既产AmpC酶又产ESBLs的菌株对上述4种抗生素敏感。结论CRKP的多重耐药性明显高于CSKP,其中产AmpC酶CRKP的检出率比产ESBLs更高,治疗由CRKP所致感染时,应根据其药敏检测结果,选用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治疗,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  相似文献   

20.
卢艳萍 《海峡药学》2009,21(4):110-112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产头抱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6-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酶菌株69株。检出率57.5%,其中单产ESBLs38株,单产AmpC酶1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4株,检出率分别为31.7%、14.2%和11.7%。肺炎克雷伯菌产酶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