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  孙梅花  李小琴 《河北医药》2011,33(3):411-4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多疗效已被公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情稳定,促进肝细胞恢复,但在应用时有58%的患者出现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下降,如WBC〈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是就要停用干扰素。用银耳孢糖肠溶胶囊、强力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62例观察其对血常规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0岁,2011年1月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为23.2×10^9/L,血红蛋白(Hb)为64g/L,血小板计数(PLT)为80×10^9/L,骨髓象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百分比为86.4%,过氧化物酶(POX)染色(一)。2011年1—10月经多次化疗诱导缓解后查骨髓象均一直处于完全缓解(CR)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因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8年间本院5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占62%(31/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PIH)占18%(9/50);特发性血少板性紫癜(rrP)占12%(6/50)。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不予输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积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20×10^9/L,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对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以病因治疗为基础,针对血少板减少程度应用血小板制剂及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4.
1例63岁男性患者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4000 U,2次/d皮下注射)。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术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为41×10^9/L,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1.5 mg/次,1次/d)。术后第3天血小板计数为22×10^9/L,遂停用依诺肝素钠。术后第4、5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5×109/L、59×10^9/L。第6天复查,血小板计数为128×10^9/L。  相似文献   

5.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中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87-2388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对59例初诊MA患者的WBC进行分析。结果男、女MA患者LYM中位数分别为1.40×10^9’/L,1.30×10^9/L(P=0.8980);男、女MA患者GRAN均数分别为(2.04±1.11)×10^9/L,(1.36±0.85)×10^9/L(P=0.0205)。MA组、对照组LYM中位数分别为1.30×10^9/L,1.80×10^9/L(P=0.0009);12例MA患者LYM≤0.8×10^9/L,LYM最小值为0.2×10^9/L。MA组、对照组GRAN中位数分别为1.70×10^9/L,3.40×10^9/L(P=0.0000);3例MA患者GRAN〈0.5×10^9/L,GRAN最小值为0.1×10^9/L。MA组、对照组WBC中位数分别为3.20×10^9/L,5.40×10^9/L(P=0.0000)。结论MA患者常见LYM、GRAN及WBC减少,女性GILAN较男性减少更显著。MA患者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将5FRH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2/3;注入栓塞剂,或置换脾管,插入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1/3;超选至脾动脉下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化疗应用联合方案:氟脲嘧啶750mg、表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10mg,10例患者加用顺铂40mg。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9例,死亡1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和发热,6例肝功能异常;术后4周内白细胞计数为(4.5±2.3)×10^9/L,血小板计数为(102.1±5.4)×10^9/L,比术前平均值:2.9×10^9/L、41.6×10^9/L明显增高;该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60%(15/25)。结论双介入疗法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症状,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春在  闫效俊 《河北医药》2009,31(16):2187-2188
例1,女,56岁。因常规查体发现血小板异常增高于2007年7月收入院。患者无血栓栓塞和出血的迹象,未接受任何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128 g/L(正常113-151 g/L),白细胞7.8×10^9/L[正常(4.0-10.0)×10^9/L],血小板计数1 236×10^9/L[正常(100-300)×10^9/L]。  相似文献   

8.
1例87岁女性患者因抽搐和心动过缓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1200mg静脉持续泵入,20ml/h,1次/d。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用药8d后血小板计数降至63×10^9/L,停用注射用丙戊酸钠,改为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1次/d。5d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降至25×10^9/L。停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输注血小板1U,口服氨肽素1000mg,3次/d。对症治疗8d后血小板计数升至160×10^9/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50×109/L)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26例淋巴瘤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连续两周期化疗,第1个周期作对照,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24h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u/d,最长连续用药14d。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结果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值及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值分别为19×10^9/L、15×10^9/L,P〈0.05;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256×10^9/L和152×10^9/L,P〈0.001)。血小板〈50×10^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d和13d(P〈0.05)。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天数用药组分别为12d和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d和20d(P〈0.05)。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少于对照组。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头晕和寒战。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明显改善化疗后患者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王炳英  江学良 《中国医药》2009,4(11):870-87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5例UC患者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浆P—sel水平,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UC活动期血浆P-sel水平[(31.9±6.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8)μg/L]和uc缓解期[(22.1±5.5)μg/L](P〈0.01);UC缓解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小板计数[(230.8±75.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47.8)×10^9/L](P〈0.01),明显高于UC缓解期[(167.3±49.5)×10^9/L](P〈0.01);UC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l与UC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联合检测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对病情的判断及其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6岁,主诉排尿困难5年,突然不能排尿1d,无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3×10^9/L[正常参考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77.6%(正常参考值50.0%~75.0%),淋巴细胞17.4%(正常参考值20.0%~40.0%)。  相似文献   

13.
1例74岁女性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术后给予肝素,约8.33U·Kg^-1·min^-1静脉泵入;氯吡格雷50mg,1次/d口服;沙格雷酯100mg,3次/d口服;华法林3mg/d口服。手术次日停用肝素,改为达肝素钠0.4ml,1次/12h皮下注射。术后第7天血小板301×10^9/L,停用达肝素钠,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氯吡格雷、沙格雷酯及华法林按原剂量口服。术后6个月停用华法林,继续口服其他3种药物,此时复查血小板计数为240×10^9/L。术后9个月复查,血小板计数降至1×10^9/L,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和沙格雷酯,继续口服辛伐他汀。停药4周,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56×10^9/L。  相似文献   

14.
王吉如  洪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7-249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5例HP阳性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小于50×10^9及血小板大于50×10^9两组。血小板小于50×10^9/LHP阳性患者95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未给予根除HP治疗,其余治疗同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大于50×10^9/LHP阳性、无明显出血征象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与对照组。抗HP治疗组进行单纯正规抗HP治疗,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5%)(X2=5.01,P〈0.05),2年内复发率(19%)明显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49%)(x2=9.69,P〈0.01)。单纯根除HP治疗对ITP患者有一定疗效。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1病例选择我科3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正常,卡氏评分60分以上,白细胞(WBC)≥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2.0×10^9/L,血小板(PLT)≥100×10^9/L,男17例,女13例;中位年龄53.3岁,有化疗指征,预计生存期大于3月。且经第一周期全身静脉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均达Ⅲ度(WBC〈2.0×10^9/L、ANC〈1.0×10^9/L)以上,经治疗后血象恢复入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病种、化疗方案、化疗前血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癌药物有:表阿霉素、顺铂、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多西他赛、5一氟脲嘧啶、环磷酰胺、强的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35例血小板计数〈50×10^9/L为I组,6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100×10^9/L为II组,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I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II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血小板等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100×10^9/L孕妇:如果没有出血倾向,孕期无需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致急性粒细胞缺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例78岁女性,因患脑梗死,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1次/d静脉滴注治疗。第3天出现发热,WBC自7.32×10^9/L降至2.3×10^9/L,N自6.14×10^9/L降至1.7×10^9/L。立即停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口服小檗胺和鲨肝醇。2d后,体温降至正常,WBC2.6×10^9/L,N2.0×10^9/L;2周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随访2月血常规一直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近3年来PSE治疗的64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3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6岁。肝硬化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55例,丙肝病毒感染引起6例,非病毒性肝病后肝硬化3例。64例患者血小板数量为11×10^9/L-63×10^9/L,平均(36.4±14.5)×10^9/L;7例患者少至中等量胸和/或腹水。患者合并恶性肿瘤63例,合并尿毒症l例。本纽患者以明胶海绵为栓塞剂行PSE。结果:64例患者PSE后2周内血小板最高值在83×10^9/L~453×10^9/L,平均(176.7±80.8)×10^9/L,较栓塞前差异极其显著(P〈0.001)。PSE后并发症为60例有左上腹疼痛,37例伴发热,新出现腹水6例,既有腹水加重4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63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升高后完成了放化疗为主的抗癌治疗,1例尿毒症患者得以顺利置管维持血透。结论:PSE可明显改善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浆膜腔积液,使合并的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得以治疗。  相似文献   

19.
1例63岁女性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化疗方案:首日给予伊立替康200 mg﹢奥沙利铂200 mg,第8天给予伊立替康160 mg。化疗第7天患者出现黄色稀便,遂停止化疗,给予保护肠黏膜和止泻药。第8天夜间患者发热(体温38.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27×10^9/L,血小板计数117×10^9/L,给予抗感染和升白细胞治疗。第14天再次出现严重水样便,当日血钾2.3 mmol/L、钠126 mmol/L,给予抗感染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第16天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胀合并肠麻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0.25×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奥曲肽。第18天患者血压降至70/4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测不到,呈昏迷状态。第19天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血象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n=20),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吃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对比观察2组术后3d及4周血清生化学指标及血象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3d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分别为(75.6±19.3)U/L和(74.3±16.4)U/L,白细胞下降分别为(4.1±0.4)×10^9/L和(4.1±0.6)×10^9/L。术后4周,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后3d明显降低,分别为(60.7±14.0)U/L和(62.8±8.8)U/L(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白细胞计数为(5.1±0.6)×10^9/L,明显高于术后3d计数值(P〈0.05)。术后4周,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比注射液能有效降低TACE术后肝癌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