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在重度不稳定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特点及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骨盆骨折早期救治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对收治的23例不同类型的重度不稳定型骨折应用DCO理论进行救治,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采取救命措施,尽可能挽救生命;第二阶段进行ICU复苏;第三阶段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23例,2例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20例获得随访,平均13.5个月,骨折复位Mat—ta评定优良率为88.6%。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3.3%。结论DCO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重度骨盆骨折救治中的有效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的日益增多,高能量所致多种并发症的复杂骨盆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出血多,病情严重,致死率高,是较严重的骨科急症。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或称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主要是指针对那些严重骨科创伤患者,改变以往在一开始就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方法;而采用分期手术的策略,首先采用简便可行、损伤  相似文献   

3.
随着严重骨盆骨折发生率的提高,采取骨科损伤控制(DCO)进行治疗已经受到了骨科医师的高度重视。DCO以控制患者原发损伤病情进一步恶化为目的 ,转变了传统治疗中在早期进行确定性治疗的观点,相较于常规疗法更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受到二次打击、发生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受影响的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治疗56例骨盆骨折患者,男47例,女9例。年龄1862岁。Tile分型:B型47例,C型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压伤2例。合并伤:四肢骨折18例,脊柱骨折6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23例,会阴撕裂伤4例,腹腔内脏损伤12例,泌尿系统损伤5例,颅脑损伤21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262岁。Tile分型:B型47例,C型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砸压伤2例。合并伤:四肢骨折18例,脊柱骨折6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23例,会阴撕裂伤4例,腹腔内脏损伤12例,泌尿系统损伤5例,颅脑损伤21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246分。结果:本组死亡2例,主要因持续重度休克未获纠正且合并凝血障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共发生并发症8例,急性脂肪栓塞综合征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腹部切口感染3例,骨盆外支架钉道感染1例。其余46例经过早期、快速、暂时的骨折稳定及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状态平稳后,进行确定性手术等措施后痊愈。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6分。结果:本组死亡2例,主要因持续重度休克未获纠正且合并凝血障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共发生并发症8例,急性脂肪栓塞综合征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腹部切口感染3例,骨盆外支架钉道感染1例。其余46例经过早期、快速、暂时的骨折稳定及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状态平稳后,进行确定性手术等措施后痊愈。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术后采用Matta和Saucedo的标准评定,54例患者的骨盆复位情况为优46例,良4例,可4例。结论:按照损伤控制骨科原则救治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整体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红艳  黎宁  周颖  李艳蕊  刘倩 《河北医药》2012,34(16):2552-2553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创伤,合并伤多,尤其是大出血占病死率90%以上,出血主要来源于骨盆壁附近血管、盆腔脏器、腹腔静脉丛,骨盆骨质以及肌肉组织[1].如何进行有效的救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骨科损伤控制(DCO)就是早期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全身情况好转后行确定性手术,其目的是有效固定骨折及积极处理软组织损伤减少二次打击对机体的影响[2].在骨盆骨折救治的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护理在国际处于先进地位,国内外仅有少数类似报道.2000年至2010年我科对80例重症骨盆骨折实施损伤控制护理,并给予积极抢救,效果满意.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本院骨外科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88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各为44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护理,比较患者送诊至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愈率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送诊及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44例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参考组1例患者死亡,其余43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7.7%,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79例应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患者为研究组,与61例未应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复位质量、功能恢复及抢救成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良率为89.87%,明显高于对照组( 7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86.08%,对照组患者术后复位优良率为 65.5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入院距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更长,输血量、确定性手术的时长、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符合多发伤性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研究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价值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表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对骨盆患者进行常规的急诊护理。试验组利用损伤控制理论,包括时间控制、心理护理、严格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避免并发症发生、控制减少医源损伤,指导试验组对骨盆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是(1.18±0.32)h和(1.26±0.42)d,显著短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2.41±0.34)h和住院时间(2.37±0.39)d,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3%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骨盆骨折患者的优良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可以显著缩短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对于急诊救治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急救疗法,观察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盆功能、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率100.00%、Majeed评分(89.26±8.5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84.62%、(74.21±8.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84.6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的急救处理,损伤控制可显著提升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预后,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骨盆骨折后并盆腔脏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骨盆骨折怀疑伴有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行逆行尿道造影及造影后螺旋CT检查,以观察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 50例骨盆骨折怀疑伴有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经影像学诊断方法确诊尿道伤27例、膀胱破裂20例、阴道损伤3例,其中20例膀胱破裂有腹膜外型14例、腹膜内型5例、混合型1例;经手术验证,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逆行尿道造影术可有效诊断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部位、程度及状况,并对其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术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包小燕  张雁 《安徽医药》2019,23(7):1361-1364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运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病人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盆骨折病人104例,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骨盆骨折病人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3.08%;观察组病死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生命力、躯体疼痛、角色、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80.89±5.36)分、(88.79±2.46)分、(72.51±4.37)分、(79.96±5.89)分、(74.26±4.51)分、(68.85±5.03)分、(63.56±4.75)分和(89.92±5.3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病人急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盆骨折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鹏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80-181
目的讨论急诊救治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7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积极输液输血,在休克得到控制后采用Seldinger的改良技术,进行DSA造影,用明胶海绵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进行骨盆外固定、肢体外固定。结果 2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死亡,占11.8%;7例经紧急救治后好转,占41.2%;8例经紧急救治后,发现局部皮肤、肌肉感染或坏死,其中2例盆腔脏器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延期好转,占47.1%,总成功率为88.2%。结论发生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后,进行紧急救治,输液输血,固定止血,对提高骨盆骨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是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8例骨盆骨折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病人急救护理、尿道损伤的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特别是加强了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大出血、腹膜后血肿与腹腔脏器损伤、尿道损伤的治疗和护理,知道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58例骨盆骨折伴有并发症的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因为骨盆骨折合并伤多,常伴有内脏损伤,导致严重地失血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特点,通过严密观察,及时正确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与合并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骨盆骨折与合并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48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8%。结论骨盆骨折与合并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6年4月我们收治的17例骨盆骨折病例,患者均先行X线摄片,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结果17例患者中,7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重建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片较X线片有明显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胰腺损伤救治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胰腺损伤患者按DCS原则进行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痊愈,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2例死于难于控制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符合DCS纳入标准的胰腺损伤患者,应尽早采用快捷省时的措施控制出血和污染,依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进一步的确定性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常规骨盆骨折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盆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控制时间、住院时间、骨盆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