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1~0.2 mg/kg+芬太尼10μg/kg及哌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为主、间断哌库溴铵、咪唑安定和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心率血压稳定,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5例,除颤复跳12例。结论本文的麻醉方法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17-2118
本研究分析我院2003年以来所施行的3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病程多比较长,瓣膜病变严重,心功能差,有的还伴有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其在换瓣术中,良好的麻醉及术中心血管系统的正确处理尤显重要。本文报告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体会。1一般资料本组54...  相似文献   

4.
6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6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麻醉前用药为吗啡、东莨菪碱肌注,入室后,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麻醉诱导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以芬太尼为主,咪维库溴铵、丙泊酚、异氟醚为辅助药的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以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以芬太尼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及高钾含血冷停跳液灌注心脏的方法,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中低温心肺转流(CPB)下重症心脏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重症联合瓣膜病的患者45例,心功能Ⅲ-Ⅳ级,在CPB行双瓣置换术.以咪达唑仑0.03-0.05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罗库溴铵1 mg/kg及依托咪酯脂肪乳缓慢静脉注射行全麻诱导;至脑电双频指数值达40-60后行气管插管,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结果 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基本维持稳定;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38例,电除颤复跳7例.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 重症双瓣置换术麻醉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对心血管功能抑制较轻的麻醉药物,并在严密监测下谨慎应用,维持适当麻醉深度,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努力维持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7.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病变严重、病程长、心脏代偿性扩大,心功能受损严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肺及体循环淤血、心律失常等。本文就我院120例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总结我科1987年3月至2003年6月22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会,减低术后死亡率,本文采用回顾分析方法,222例中行二尖瓣置换术183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21例。其中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8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时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主干搭桥术1例。本组早期死亡12例(死亡率5.4%)。其中1996年前死亡率7.9%,1996年至今死亡率3.3%。现将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5例,女127例,年龄12~66岁,病程4月~38年,术前均有心衰及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史,术前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157例,Ⅳ级49例,单纯二…  相似文献   

9.
风心联合瓣膜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的病变,最常见的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联合瓣膜病变。病因大多为风湿性心脏病,其次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或退行性病变累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瓣膜所致。由于多瓣膜病变,对心功能影响较大且复杂,外科治疗也比单个瓣膜病变复杂得多。我科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为184例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死亡12例,死亡率6.5%,与文献报道相符,其余病人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在ICU监护70~195h。气管插管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4~22h,平均13h。术后不同程度的心律紊乱、心功能不全25例,尿少、血红蛋白尿2例,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5例;低钾血症4例;消化道溃疡致黑便6例,脑缺氧、脑水肿致昏迷、肢体抽搐2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通过对72例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总结,认为在手术中应力求做到通过麻醉处理来改善心功能,至少不应因麻醉而加重心肌损害。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用于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呼吸道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83例患者中有效124例,好转54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7.27%。结论严密的术后护理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章传凯  沈振亚  余云生 《江苏医药》2012,38(15):1820-1821
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42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2例中437例痊愈出院,早期(术后30d内)死亡5例,术后2年内猝死3例,4年后猝死1例。结论优化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加强心肌保护,改进手术方式是提高人工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清泉  黄锦成 《江苏医药》1989,15(12):673-673
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88年5月施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7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3~40岁,均为风湿病。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2例。心胸比率平均0.65。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5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进行总结。方法全组应用膜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乳酸钠林格液、羟乙基淀粉130及白蛋白预充,转中根据需要应用血液制品或超滤。结果 56例患者顺利脱机,2例低心排综合征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脱机,其中1例术后痊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7%。结论术中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及恰当的液体管理是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危重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时可应用IABP使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心脏瓣膜疾病晚期合并心功能不全时 ,手术麻醉危险性大 ,我院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各类重症瓣膜置换术 39例 ,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 39例 ,男 2 6例 ,女 13例 ;体重 41~ 79kg;年龄 45~ 73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7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11例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19例 ,二尖瓣狭窄伴冠心病 2例。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术 2 0例 ,二尖瓣、主动脉双瓣置换术 19例。术前心功能 级 2 8例 , 级 11例 ,心胸比例 0 .5 5~ 0 .91。术前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心衰史 ,X线胸片显示均…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须采用人工高级合成材料制成的机械瓣膜替换的手术称心脏瓣膜置换术。由于病人经过低温体外循环及心内直视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情变化快,护理问题多,护理人员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9-09-2001-05,共施行16例换瓣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双瓣置换3例,其中男5人,女11人,平均年龄41.5岁,高初中文化12人,小学文化4人。2 术前护理2.1 知识宣教 把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和其他先心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的临床意义,选择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2 min(T_2)、锯胸骨2 min(T_3)、CPB前(T_4)、停CPB 10 min(T_5)及术毕(T_6)分别记录病人的HR、MAP、SpO_2、CVP、BIS。统计术中麻醉药用量,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表明,两组诱导后各时点HR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MAP均降低,但BIS组MAP在T_1~T_5时点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IS组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下降;BIS组病人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BIS组术中、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  相似文献   

19.
刘超 《中国处方药》2014,(12):49-49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行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10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麻醉药物应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七氟烷维持麻醉,研究组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T1-T4各时间段内的HR、CV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T4各时间段MAP高于对照组,T2、T3时间段CI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应用丙泊酚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的机体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田德生 《天津医药》2002,30(12):755-756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是指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病变 ,该病病程长 ,瓣膜病理性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劳损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前后负荷加重使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扩大、肺动脉压升高、心肌供氧不足、收缩无力及储备功能下降 ,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端坐呼吸、肝大淤血、下肢水肿 ,严重时反复心衰则需手术治疗 ,给围术期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我院2000年1月—11月行联合瓣膜置换术60例 ,现将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住院病人 ,男28例 ,女32例。年龄24~58岁 ,平均 (45.42±8.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