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1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使用坎地沙坦酯8 mg/d(CA组)、培哚普利4 mg/d(PE组)、坎地沙坦酯8 mg/d联合培哚普利4 mg/d(CP组),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值。结果CP组、CA组、PE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4.00%、72.00%, CP组疗效优于CA组和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方案都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 CP组能显著减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优于CA组及P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CEI和ARB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69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坎地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贝那普利10mg/d、坎地沙坦4mg/d和贝那普利10mg/d加坎地沙坦4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直至联合治疗,最大剂量为贝那普利20mg/d加坎地沙坦8mg/d。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12.5mg/d。总疗程20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率(HR)。结果①3组治疗后24hmSBP、24hm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3组治疗前后24hmSBP、DBP的降低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3组治疗后LVMI和H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和HR的降低幅度均分别大于贝那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贝那普利或坎地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微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组、培哚普利组及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组,分别予以坎地沙坦酯8mg/d,培哚普利4mg/d,及坎地沙坦酯8mg/d联合培哚普利4mg/d口服,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酯组患者经8周治疗,血压降至正常,微量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联合组较其他组进一步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有1例出现干咳而改用其他药物。结论坎地沙坦酯与培哚普利联合能更加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应用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效果。方法将156例高血压病(EH)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77例,A组)和培哚普利 卡维地洛治疗组(79例,B组)。A组每日口服培哚普利2~8mg。B组每日口服培哚普利2~8mg和卡维地洛12.5~25mg。依血压高低增减剂量。两组患者均于入选前,治疗后12个月时,由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测二尖瓣舒张期血液A/E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12个月后的治疗,左心室肥厚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LVMI、LVDd、LVST和LVPWd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A/E比值减小(P均<0.05);CO和LVEF无明显变化,B组LVMI、LVD、LVPW较A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A/E比值B组亦较A组减小更显著(P<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均可显著减轻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动能;培哚善利联合卡维地洛较单独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观察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合并LVH患者65例作为LVH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左心室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坎地沙坦(8~16mg,1次/d)治疗12周,应用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等)]、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 LVH组与对照组相比,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TO值降低,T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VST、LVPW、LVMI降低,E/A升高,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LVH患者HRT现象减弱更为明显,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坎地沙坦可有效降压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76例因单独服用氨氯地平2周后血压仍未降到满意范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原剂量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和试验组38例(原剂量氨氯地平+坎地沙坦),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高安全性高、降压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健 《黑龙江医药》2008,21(2):76-77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坎地沙坦组)38例,每日早晨服坎地沙坦8mg;对照组(培哚普利组)42例,每日早晨服培哚普利4mg.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血钾、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服药第8周两观察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较培哚普利明显(P<0.001).到第8周末坎地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3%与89.7%.与观察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血钾,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坎地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降压效果,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选择52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20例,1:2服坎地沙坦8~16mg/d,为期半年。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EH患者经坎地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P〈0.01),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并且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血清Ⅲ型、Ⅳ型前胶原(PⅢP,PⅣP)水平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高血压伴LVH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苯那普利口服,观察并记录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ⅢP、PⅣP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LVH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PⅢP及PⅣ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PⅢP、PⅣP、IVST、LVDd、LVPW以及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伴LVH患者存在明显PⅢP、PⅣP增高,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可使其降低,并逆转患者的左室腔扩张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6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个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无改变,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冈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I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王翠云  刘厚林 《中国药房》2012,(32):3007-300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最初3d给予卡维地洛5mg,bid,若无异常反应,后增至10mg,bid;同时给予坎地沙坦8mg,qd,若血压未得到理想控制,可增至12mg,qd),观察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卡维地洛的用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若血压未理想控制,可增至10mg,qd)。观察2组24h平均心率(HR)和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各项心脏结构指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R和SBP、DBP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PWT和LVMI减小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有显著降压作用,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能有效保护高血压靶器官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EH伴LVH患者62例,均予替米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E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SBP、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SH、LVPWT、LVDd、LVM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对EH伴LVH有逆转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T、LVPWT、LVDd、LVM 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替米沙坦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加以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用药。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qd)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时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PWT、IVS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LVMI下降尤以缬沙坦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具有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缬沙坦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相对更强,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对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LVH患者46例,口服氨氯地平5m g/d、培哚普利4m g/d共6个月,观察血压、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E/A峰速度比值明显升高;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 d)、室间隔厚度(IV ST)、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后壁厚度(LVPW 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均显著下降。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地效降压,并同时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德春  向阳 《中国药房》2012,(36):3417-341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常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心肌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射血分数(EF)与E/A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并能够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腹透中心稳定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200例,检测其血中CRP水平、血浆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血红蛋白(Hb),并用彩色心动图测定患者心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前后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CRP水平分为升高组(CRP>10mg/L)88例及正常组(CRP≤10mg/L)112例,分别观察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果 CRP升高组Hb、ALB、TG、CHOL低于正常组(P<0.05);CRP升高组LAD、LVD、IVST、LVMI、LVPW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LVE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RP水平与LAD、LVD、IVST、LVMI、LVPWT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6、0.294、0.310、0.312、0.276,均为P<0.05),而与Hb、ALB、TG、CHOL、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0、-0.276、-0.284、-0.301、-0.342,均为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CRP水平升高是营养不良及左心室肥厚和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 观察60例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平均12个月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后降压效果显著(P〈0.01),心率无变化(P〉0.05),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1),A峰速度明显下降,E峰速度及E/A比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可安全有效降压,并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