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探索出一种高效、安全、平稳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来控制300例危重患者的血糖,通过定时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调节泵速。结果300例患者的血糖在使用微量泵24h内达到满意控制,且能持续将患者血糖安全、有效地控制在所需范围内。结论持续泵入胰岛素可较好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是一种可取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0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使用微量泵达到了治疗效果,保证了用药安全,无一例因微量泵注射不当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微量泵使用时的巡视、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相应项目的监测、及时排除微量泵故障,对保证微量泵作用的正常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否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将8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予胰岛素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人,使两组血糖分别控制于10.0-11.1mmol/L和4.4—6.1mmol/L。结果:CT组患者病死率、肾功能损害、发热例数、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日平均血糖均明显高于IT组,日胰岛素用量明显小于IT组。结论:危重病患者治疗中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人血管内的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科应用微量泵维持给药的方法在急性胰腺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等疾病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临床在使用微量泵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不但使药物疗效降低,还隐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为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发挥微量泵的作用,笔者就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持续质量改进在微量泵安全给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微量泵因其能保证给药的精确、恒定、均匀和微量,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微量泵有各种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ICU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危重患者,使用双泵换药方法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临床研究。方法对2011年1至12月,收入ICU的20例危重患者,血压均由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更换药物时采用双泵换药法,并根据不同类型输液管导,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药物疗效。结果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时更换药物采用双泵换药法,大大减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在维持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时更换药物采用双泵换药法,能使药物保持恒定的速度泵人体内,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在危重患者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注射泵 (以下简称微量泵 )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力仪器。我科于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使用微量泵推注胰岛素治疗危重高血糖患者 7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即 :迅速平稳地降低血糖 ,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无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中 ,男 5 2例 ,女 2 0例 ,年龄 18~88岁 ,平均 5 4岁。脑出血 18例 ,脑梗死 16例 ,重型颅脑损伤 3 0例 ,肺心病 6例 ,其他 2例 ,其中有糖尿病病史者 3 0例。血糖 18.5~ 3 4 .1mmol/L ,平均 2 4 .9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ERCP取石术术后血糖控制极为重要,观察两种不同控制血糖方法之间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ERCP取石术术后,应用微量泵进行持续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问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持续胰岛素输注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快速、有效、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泵入胰岛素在控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高血糖及其强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5例SAP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微泵组)和传统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传统组)。当血糖〉13.9mmol/L以上,开始剂量为0.1U/(kg·h^-1)的速度泵注或滴注胰岛素。每2h用血糖仪测指血糖,2h后血糖无下降,将剂量加倍。当血糖降至13.9mmol/L以下.根据VANDENBERGHE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微泵组控制血糖至13.9mmol/L所需时间、强化治疗中血糖波动值、ICU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量泵入胰岛素控制SAP高血糖较传统静脉滴注胰岛素能迅速、平稳、精确、有效、安全地降血糖.在血糖基本平稳后的强化治疗中能保持血糖稳定.减少了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盐水微量泵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肠外营养期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0例,分成两组:胰岛素盐水微量泵静脉滴注组(试验组)和传统胰岛素加入TPN液组(对照组),分别监测术后7d内输注TPN过程中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和低血钾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5天试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6天和第7天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及低血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微量泵在治疗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TPN治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控制平稳,发生低血糖和低血钾情况少,并且每日胰岛素用量更精确,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展,治疗手段的提高,治疗方法不断增多,微量泵注药在临床上已越来越普及使用.微量泵注药又是临床上进行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给药方法,但由于微量泵注药需持续时间长,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或并发症.我科使用微量泵注药8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许淑芬  王巍  冯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30-130
微量泵是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护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量输液泵输注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病死率为5%,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和低血钾发生率较低,酮体消失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输注胰岛素效果显著,经济实用,操作方便,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将少量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操作便捷、定时、定量,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能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抢救。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使用微量泵持续推注胰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危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强生有限公司稳捷Ⅱ血糖仪及其配套试纸采指端血,动态对比分析48例危重患儿(包括3例死亡患儿)与52例非危重患儿微量血糖值的变化。结果: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危重症治愈组(P<0.01),危重症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血糖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危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的一项辅助指标,且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晏莲英  刘翔  朱俊 《安徽医药》2012,16(12):1806-1807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该科住院的患者64例,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成3组: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一般组、血糖控制不良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值表示血糖波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波动水平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及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SDBG>2 mmol·L-1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SDBG≤2 mmol·L-1者(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尿微量白蛋白越少;相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血糖平均波动水平越小,尿微量白蛋白越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需要经静脉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按床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观察组经深静脉泵入,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种经不同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结果血管活性药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1例穿刺处局部稍红;而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微量泵泵入组发生了3例渗漏、2例静脉炎、甚至1例局部组织坏死。结论需要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泵入治疗的患者宜采用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不但可以快速达到药物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对血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术后微量泵注射胰岛素者定为研究组,将40例术后胰岛素皮下注射者定为对照组。检测围手术期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前、术中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使用微量泵控制血糖的方法要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脏大血管术后高血糖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所致应激反应的表现之一,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2]。我科心脏手术后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是将胰岛素多次经皮下注射法和经静脉微量泵注入法。我们比较两种方法对体外循  相似文献   

20.
唐鸣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119-120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危重患者在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下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得到危重患者的血糖最佳控制指标。方法观察危重患者在不同的血糖指标下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找出其相关性,入ICU的所有高血糖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入ICU后即开始指末血糖监测,并应用微泵或皮下使用胰岛素1~2U/h静脉维持,每0.5~1h测1次指末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滴速和监测血糖的时间间隔,使血糖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每天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等检查连续5d。结果 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术后第2天开始均明显升高,3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2升高更明显,治疗组1升高幅度相对较小与对照组和治疗组2相比差异显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2天开始也有所上升,与术后第1天相比差异显著,但3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电解质术后变化不明显,3组之间及术后5d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能有效的减轻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及应激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