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是接触患者血液机会较多医务人员,明显增加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一旦感染HIV、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如何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防护能力已经成为学者们和管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职业损伤是近年来护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损害因素中[1]。在临床工作中,血源性职业损伤是护士身心健康最常见而又最严重威胁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急诊科病人流动性大,许多传染病人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加上工作节奏快,急诊科便成为高危场所,急诊科护士亦成为高危人群。因此,探究急诊科护士血源性职业损伤与防护较为急切,现将相关问题及笔者见解介绍如下:1血源性职业损伤的定义、途径及危害1·1定义血源性职业损伤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过程中意外地接触了病人含有传染性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暴露是指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与人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1].手术室、供应室、ICU、急诊科、血透室、产房等是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对高危科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进行分析,加强防范措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护理人员提高职业暴露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日益重要[1]。1院前急救护士常见的职业暴露1.1感染危险作为院前急救人员,由于工作的随机性和流动性,常身处各种意想不到的环境中,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胆外科护士发生的职业暴露及其危害,研究针对这些状况的预防和对策。方法通过调研设计对本院肝胆外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肝胆外科职业暴露发生锐器伤情况最多,其次是皮肤黏膜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主要操作问题表现在:动静脉穿刺防护工具包括手套等佩戴。另外工作精力集中度,工作经验,以及发生暴露对事后处理流程的知晓率、执行能力以及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是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外科要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全面、规范的有关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氛围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整体感知,包括对安全决策、安全实践、安全程序的认知[1]。20世纪90年代,Carla首次将"安全氛围"应用于护士职业安全管理[2]。医院安全氛围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安全感知越好,其职业防护行为就越好,职业暴露的风险就越低[3]。急诊科护士生物性职业防护在职业防护中较差,容易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4],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国内学者指出急危重症科的医院安全氛围感知相比其他科室较差,是医院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概率变得很高,其危险性可想而知.为此,手术室自2005年对全科14名护士开展职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8.
门诊是医疗单位的窗口,是医疗阵地的第一线,在患者未确诊前就必须做诊治处理,接触的病种多,护理人员在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的职责,护理患者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着职业暴露因素及危害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乙肝、艾滋病、肺结核等预情在我国流行日趋严重,还有新的传染病流行,使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日益增多,护士在治疗及护理操作,与患者接触亲密,其职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注射,缝合和抽血是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操作。基层医院条件落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知识缺乏,是引起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嵋。  相似文献   

10.
浅谈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使护士达到自我防护及医疗部门对预防职业暴露工作的重视。方法分析血源性病原体的特征、危害,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的,在实践中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防范并控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医疗中的普遍应用和发展,以及现今艾滋病快速增长的流行趋势,血透室护士将更多地面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HIV感染的患者。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血液透析是艾滋病血源性感染的潜在途径之一。由于护士在临床中与病人直接接触最多,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有效的落实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职业暴露,适当的健康宣教尽可能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时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而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途径,是危害和影响护士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邱昊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918-19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在我国已基本成熟,临床应用较广泛,为患者开辟了一条便捷、安全、留置时间长的无痛静脉通路^[1]。但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轻者需治疗、处理影响治疗进程,重者需拔除PICC导管^[2]。PICC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发生于导管周围的敷贴接触皮肤部位。年龄、性别、过敏体质、PICC导管、不同贴膜及各种消毒剂的应用、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均可引发生皮肤过敏%[3]。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保洁等人员,在从事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及相关工作时,意外地被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眼睛、口腔内黏膜;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可能性[1]。而血液透析室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场所,其工作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面临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的危险,其中保洁人员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实习生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行为的分析,探索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预防及防护措施。方法采取问题答卷的方式及面对面访谈法,对在我科实习即将结束出科的30名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性源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了解情况。结果实习生对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十分贫乏,职业暴露发生频率较高,防护意识十分薄弱。结论预防及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有效的行为干预,通过对手术室职业暴露原因的了解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减少手术室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医院的环境中,护士工作需要面对各种疾病的患者,因职业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如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接触细胞毒素药物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以及针刺伤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易造成突发或慢性职业危害,严重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研究综合性医院中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的现状,为医院加强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人员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三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全体一线临床护理人员,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接触面广,对职业防护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而医院防护设施短缺,防护制度不健全,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开展缺位严重,曾怀孕或生育的护理人员习惯性流产率较高,有较高比例的护理人员在没有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怀孕期间仍然接触抗肿瘤药物。结论抗肿瘤药物使用中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仍然很不到位,医院应尽快安装防护设备,健全相关制度和抗肿瘤药物实用操作规程,切实开展职业防护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以保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产士作为从事特殊行业的护理人员,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频繁的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使助产士成为职业高危群体。为提高助产士职业安全意识,预防职业危害,现将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研究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医务人员集中,组成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小组,探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通过优先风险指数(RPN)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实施FMEA前后的RP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的暴露率为3.23%,明显低于FMEA实施前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后各项管理落实情况明显优于FMEA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在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通过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来制定相应改进对策,可明显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