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RAPN)后肾细胞癌(RCC)患者肾功能保留和达成三连胜结局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术前评估、术后治疗和远期随访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的111例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达成三连胜结局分为三连胜组(n=73)和非三连胜组(n=38),根据术前和术后24 h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分为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n=85)和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n=26)。分别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术前eGFR、术后24 h eGFR变化百分率、肾门部肿瘤、肿瘤背腹侧位置、肿瘤最大径、手术路径、热缺血时间(WIT)、估计出血量(EBL)、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RENAL评分、PADUA评分、中心性指数(C-index)、肾脏肿瘤侵袭指数(RTII)和肿瘤接触面积(CS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达成三连胜和术后24 h eGFR变化下降>10%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24 h eGF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y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的安全性及对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PN的T1期肾脏肿瘤病人共94例。根据肾动脉阻断时程不同分为半程肾动脉阻断组(A组)32例和全程肾动脉阻断组(B组)62例。根据肿瘤分期不同,A组分为T1a期病人(A1组)21例和T1b期病人(A2)11例;B组分为T1a期病人(B1组)43例和T1b期病人(B2组)19例。分析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血尿、漏尿等围手术期指标和肾萎缩、肾功能下降等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94例病人均手术顺利。A组病人WIT明显短于B组病人,eGFR下降值低于B组(P < 0.01);病人WIT A1组短于B1组、A2组短于B2组(P < 0.01)。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尿、漏尿、肾萎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可减少T1期肿瘤LPN中肾脏WIT,减少肾功能下降,尤其对T1b期肿瘤优势更为显著。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APN)、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和传统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局限性肾癌(RCC)的围术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到2019年9月收治的进行肾部分切除术(PN)的313例T1~T2期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APN组(n=55),LPN组(n=200),OPN组(n=58),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学特征,同时,根据R.E.N.A.L评分将病例进行分层:包括低风险组(4~6分)91例,中风险组(7~9分)138例和高风险组(10~12分)84例,并比较中、高风险组内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差异.结果 RAPN组和OPN组的平均肿瘤最大径、R.E.N.A.L评分均大于LPN组(P<0.05).在中风险组中,LPN组和RAPN组的血红蛋白(Hb)下降值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PN组(P<0.05).在高风险组中,RAPN组和OPN组的热缺血时间(WIT)短于LPN组(P<0.05),RAPN组和LPN组的术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值、Hb下降值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PN组(P<0.05),RAPN组的Trifecta达标率高于LPN组和OPN组(P<0.05).结论 在肾PN中,对于中风险RCC,LPN和RAPN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Hb下降方面较OPN有明显优势.对于高风险RCC,RAPN在WIT、术后eGFR下降值、Hb下降值、术后住院时间和Trifecta的达标率方面较LPN、OPN有明显优势.RAPN治疗高风险RCC肾功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补虚祛风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补虚祛风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ALB、BUN、eGFR、Hb、SCr、IL-6、TNF-α、CRP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BUN、SCr、IL-6、TNF-α、CRP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常规组,ALB、Hb、eGFR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虚祛风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显著,能明显消除患者体内炎症,改善临床症状,修复受损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方程在不伴有躯体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适用性,找出更适用的eGFR评估方程,为肾小球滤过率临床计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在本院住院的194例不伴有躯体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17种eGFR评估方程分别计算eGFR,比较其均值及所在正常区间范围的比例。结果17种eGFR方程计算的eGFR值相差较大,中老年组的eGFR低于青少年组,女性组低于男性组。改良化MD、中国课题、改良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等3种方程算出的各组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14种方程算出的eGFR除在总体组和女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化MD、中国课题、改良MDRD等3种方程计算eGFR,能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初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宛城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7例剖宫产初产妇,根据剖宫产手术中缝合方案,分为常规缝合组(43例)和改良缝合组(44例)。常规缝合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接受常规的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技术,改良缝合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接受腹部切口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结果 与常规缝合组比较,改良缝合组患者术中缝合时间较长,但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改良缝合组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率高于常规缝合组(P<0.05)。改良缝合组患者的缝线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缝合组(P<0.05)。术后改良缝合组患者的VSS评分[(2.61±0.66)分]低于常规缝合组[(5.24±0.93)分](t=15.239,P<0.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改良缝合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缝合组(P<0.05)。结论 腹部切口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可促进剖宫产初产妇切口愈合,缩短康复进程,降低缝线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与开放性肾脏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在肾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确诊为T1a肾脏恶性肿瘤患者119例,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LPN组与OPN组。其中LPN组59例患者施行LPN术,OPN组60例患者施行OPN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患者手术后肾功能评价情况等指标。结果LPN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长、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第一次进食时间与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OPN患者(P<0.05);LPN组患者术后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酸及尿素含量等肾功能指标与OPN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OPN组(P<0.05)。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者。结论LPN手术治疗肾脏恶性肿瘤,对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且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对于具有适应证的肾肿瘤而言,其控瘤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接近,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医师所接受。但LPN术中出血是很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不仅影响术区视野,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增加肿瘤切缘阳性、术后输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是LPN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有助于LPN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影响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肾脏血管走形、动脉阻断方式、缝合技术、止血材料、止血器械、手术入路等,本文对这些影响术中出血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脉压指数(PPI)在预测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分析冠心病患病率在不同PP、PPI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组中的差别.方法 742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按照PP(≤55 mmHg与>55 mmHg)和PPI(≤0.45与>0.45)进行分组,观察各组eGFR值的变化及其与PP、PPI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不同eGFR、PP和PPI分组时冠心病的患病率情况.结果 PP>55 mmHg组和PPI>0.45组的eGFR值均明显低于PP≤55 mmHg组和PPI≤0.45组(P<0.01).控制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和舒张压因素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PP(r=-0.279,P<0.01)、PPI(r=-0.364,P<0.01)仍呈弱负相关.eGFR<60 mL/min组、PP>55 mmHg组和PPI>0.45组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0.9%、18.5%和20.4%,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高,eGFR值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冠心病患病率则明显上升.提示当PP>55 mmHg、PPI>0.45及eGFR值出现轻中度下降时,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完全不阻断肾脏部分切除术(LPN)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T1a期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2例行完全阻断LPN者设为对照组,18例行完全不阻断LPN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出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未见术后出血;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6.3±16.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1±1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8.1±19.3)mL、5.6%和(9.3±1.5)d,对照组依次为(97.3±18.9)min、8.3%,和(9.1±1.7)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肌酐浓度明显升高,随后缓慢降低;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 d、3 d、7 d肌酐水平分别为(76.3±13.8)μmol/L、(109.3±14.2)μmol/L、(99.7±11.3)μmol/L、(90.4±11.9)μmol/L,对照组依次为(82.2±12.6)μmol/L、(112.7±17.3)μmol/L、(100.8±10.9)μmol/L、(93.1±12.2)μmol/L,两组术后1 d、3 d、7 d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P<0.05),但两组同期肌酐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行完全不阻断肾脏部分切除术具有与腹腔镜下行完全阻断肾脏部分切除术同等的疗效,并可有效避免因肾脏缺血而造成的患侧肾功能损伤,降低肾衰竭风险,临床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