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W/O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2.03±6.9) μm,载药量可达5%, 包封率为56.0%;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与载药量呈正相关,与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呈负相关.结论:海藻酸钠可以作为DNA疫苗微球的可生物降解辅料;乳化离子交联法的制备工艺简便,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海藻酸钠微球是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释药载体纳米凝胶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道澄  万明习  吴红 《医学争鸣》2001,22(8):767-767
0 引言  1990年以来一些智能化高分子材料及其多孔凝胶(m icrogel)的合成及智能化变化已取得不少研究进展并在化学膜与阀 ,调光材料及生物学等方面有一些应用 .它们的特点是随着温度、p H值、离子强度及超声波等外界标志的微小变化 ,多孔凝胶的相体积会发生较大变化而使其孔隙增大 ,内含物释放速度急剧增大 ,产生级联放大效应 ,而一旦标志物恢复 ,相体积与内含物释放速度也恢复原状 ,此即是智能化可逆性响应 .我们用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含有盐酸阿霉素的丙烯酸 - β-羟基丙酯 (β- HPAT)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共聚物及其纳米凝胶 ,发…  相似文献   

3.
ADM-PLG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ADM-PLG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载药量、包封率和缓释特性.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缓释ADM-PLGA-Ns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ADM含量,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ADM-PLGA-Ns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结果 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粒径为(21±5.4)nm,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9.71±7.31)%和(0.75±0.54)%.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10 d后释放度达95.00%.结论 ADM-PLGA纳米微球制备工艺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方法用空白丸芯依次进行含药层(SBA),溶胀层(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及控释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制备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采用紫外法和蓝法考察含药层、溶胀层及控释层在生理盐水中药的体外释放。结果含药层在生理盐水中能正常释药,溶胀层和控释层的增重对脉冲释药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有明显影响,溶胀层包衣增重15%,控释层包衣增重20%所制成释药微丸,释药时滞时间约为4.1 h时,这正好对应哮喘患者清晨2∶00发作时晨。结论所制备的硫酸沙丁胺醇脉冲释药微丸具有体外脉冲释药特性,适合哮喘患者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体外释放度试验中的浆法测定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对聚乳酸浓度对微球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在聚胶酸浓度为10%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h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h,Higuchi方程为Q=-0.0043 0.0039t^1/2,r=0.994。结论: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PEG-PLGA载5-FU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5-FU(氟尿嘧啶)包裹于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聚合物PLGA(聚乳酸丙烯酸聚合物)中,构成具有缓释特性的纳米球,并于其表面以能阻止MPS细胞吞噬的亲水基团PEG(聚乙二醇)修饰,以达到适于体内长循环的载药体系.方法 复乳法将氟尿嘧啶水相于二氯甲烷中均匀分散,形成W/O的初乳液,将该初乳液在高速搅拌下缓慢注入含5%(W/V)聚乙烯醇(PVA)的氟尿嘧啶饱和水溶液中,经乳化形成W/O/W乳液,旋转蒸发二氯甲烷溶剂使微球固化;冻干后在4℃冰箱中保存.结果 纳米微球平均粒径310nm,表面光滑,直径分布均匀,5-FU载药量15.4%,缓释5d.结论 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为5d的5-FU载药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7.
bFGF-PL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纲  谭颖徽  卢来春  张蓉  王建华  杜俊兰 《重庆医学》2006,35(11):1002-1004
目的制备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载药量和包封率和缓释特性。方法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缓释bFGF-PLA纳米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bFGF含量,并模拟体内条件研究bFGF-PLA纳米微球的体外缓释特性。结果纳米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0.045±0.013)μm,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1.72±1.31)%和〔(27.65±0.44)×10-3〕%。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ichi方程:突释期仅为18.37%,14d后释放度达75.72%。结论bFGF-PLA纳米微球制备工艺效果满意,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阿霉素为药物材料,异丙醇为凝聚:采用单凝聚成球法,制备得到了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并对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以及药物的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了考察。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阿霉素明胶粒子的耜约为100nm,粒径分布均匀,平均载药量为2.5tμg/mg,而且阿霉素明胶粒子在体外的药物缓辑果显著,因此作为药物载体明胶纳米粒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h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缓释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LID)-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 采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结果 纳米微球形态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174.5±15.2)nm,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48%和54.30%,微球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t1/2=3.45 d.结论 LID-PLGA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薄膜,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相关评价.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含药量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压膜后在PBS缓冲液中进行体外缓释药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绘制累积释药曲线.结果 分别用50、75和125 mg氟伐他汀钠制作不同含药量的微球复合膜.其28 d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5.49%、96.40%和98.45%,在5~28d释药后期药物释放平稳而缓慢.结论 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为28 d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膜,其缓释时间及缓释特性能够满足下一步的动物体内实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acid-glycolicacid),PLGA]纳米粒(BDNF-PLGA纳米粒)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方法:通过复乳化法制备纳米粒,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以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选择氢氧化钠用量、超声强度、卵磷脂用量、二氯甲烷体积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4个因素中,卵磷脂用量对载药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氢氧化钠用量和超声强度,而二氯甲烷体积的影响很小。优化工艺制备的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范围为(32.9±12.3)nm,载药量为8.70%,包封率为99.44%。结论该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优化条件,构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纳米粒,评价其包封率、 载药量、回收率、释放度和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PLGA纳米粒,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以粒径较小,包封率、载药量和回收率较高为考察指标,优化纳米粒的制备条件;选取优化条件制备HGF纳米粒,分别采用BCA 试剂盒和HGF-ELISA试剂盒检测BSA纳米粒和HGF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度,通过CCK8增殖实验评价HGF纳米粒 的生物活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HGF 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234.4±4.8 nm,包封率(77.75±3.04)%,回收率(49.33± 9.34)%,体外释放度曲线表现为先突释,后缓释;HGF纳米粒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结论复乳溶剂挥发法-优化条件 下制备的HGF纳米粒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大鼠体内药动学及肠肝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胆汁中阿托伐他汀的浓度的LC-MS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肠肝循环情况。方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对灌胃给药的吸收程度进行研究;测定大鼠给药后12h胆汁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其累积排泄率;运用大鼠肠肝循环模型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从胆汁重吸收的药动学过程,经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房室一级吸收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2%,两种途径给药后12h的胆汁累积排泄率分别是(7.3±1.4)%和(3.3±0.02)%。大鼠肠肝循环模型表明,胆汁供体组大鼠的AUC和胆汁受体组大鼠的AUC分别是(26383.0±9870.5)ng/mL·min和(2636.8±1815.0)ng/mL·min。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程度较低,静脉注射给药后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生物模型药物,研究生物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载药纤维的特性。方法:采用乳液湿纺工艺制备上载BSA的PLLA纤维,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纤维载药率的因素,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载药纤维的成型性良好;载药率主要受到乳剂水相性质、固化液以及纺丝速度的影响;载药纤维可在体外较长时间零级可调控释放,并且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水凝胶的加入可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结论:采用乳液湿纺工艺制备的左旋聚乳酸生物可降解纤维有望成为新型蛋白类药物局部给药的长效植入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单克隆抗体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粒子分子探针,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EDC(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化学连接剂将CTGF单克隆抗体与DMSA[meso-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HOOCCH(SH)-CH(SH)-COOH)]修饰的USPIO相结合,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探针.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生物稳定性及免疫活性.结果: 随着加入不同质量的单克隆抗体,ELISA试验所得的吸光度值随抗体含量增加而增大,与阴性对照USPIO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别间隔30 d及60 d后再次测量,只有200 μg单抗组吸光度值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试验显示,结合单抗的USPIO及单纯单抗均显示出条带,且前者较浅,而单纯USPIO对照组则未显示条带.结论:EDC化学方法可制备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超顺磁氧化铁粒子,同时仍具有抗体的生物活性及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制备等比例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谷氨酸(mPEG-PLA-PLG)和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赖氨酸(mPEG-PLA-PLL)电中性聚离子复合胶束,依靠静电吸引提高原聚合物胶束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的结构稳定性。在mPEG-PLA的羟基末端引入氨基,分别与谷氨酸和赖氨酸的环化羧酸酐(NCA)发生开环反应,并且脱保护基制得目标产物,通过1H NMR、IR确证其结构,荧光法比较载体改性前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以透析法制备去氧鬼臼毒素聚合物胶束,HPLC法测定改性前后两种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粒度仪和HPLC比较两种胶束25 ℃水浴过程中粒径和药物含量的变化。两者的CMC都较低,且载药量和包封率相近,但改性后胶束的稳定性增至原胶束的2倍以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包裹多烯紫杉醇PLGA-PEG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包裹多烯紫杉醇PLGA-PEG纳米粒(DTX-NPs)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合成高分子聚合物PLGA-PEG-COOH并表征;以其作为载体,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隐形纳米粒;动态光散射粒径仪和透射电镜测定DTX-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表面形态;采用HPLC法测定DTX-NPs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以pH 7.4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考察DTX-NPs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DTX-NPs平均粒径为(138.8±1.01)nm,zeta电位为(-13.74±3.54)mV,包封率(99.41%±0.29%),载药量(2.47±0.02)μg/mg,24 h突释量为49%。结论 DTX-NPs制备工艺简便可控,结果稳定,且其体外释放行为具有缓释性,能够在血液中长时间滞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聚L-乳酸血管吻合套管的聚L-乳酸(PLL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并进行初步的血管吻合动物实验。方法①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PLLA血管吻合套管;②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溶血和凝血试验、微核试验以及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PLI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③通过PLIA材料体内外降解试验评价材料的降解性能;④应用PLLA血管吻合套管进行血管吻合动物实验。结果制备套管的PLLA材料无细胞毒性,对实验动物无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不引起溶血和凝血,无致突变作用,组织相容性良好;PLLA材料体内外均可有效降解;应用该血管吻合套管进行大鼠下腔静脉吻合简便快速,通畅率高,并能防止吻合口狭窄。结论 PLLA血管吻合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阿奇霉素固态类脂纳米粒(AZM-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AZM-SLN;并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结构和质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得到的硬脂酸固态类脂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dav=(17.75±5.00)nm;三批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1.57±1.3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用DSC分析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结论:硬脂酸纳米粒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