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郁仁存教授在肿瘤治疗中提出了"内虚学说""平衡学说",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时以五脏辨证为主,尤其重视肺脾肾三脏。临床上郁教授注重中西医结合下的分阶段治疗:化疗前,以补益脾肾、抗癌解毒为主;化疗时,以运用旋覆代赭汤为主减轻患者消化道反应,以升血汤益肾填精防治骨髓抑制;化疗后,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余脏准此"的范例,探讨"知脾传肾""知肾传心""知心传肺""知肺传肝"及其临床运用,期望学者能深刻地认识到五脏传变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裴氏升血颗粒"配合化疗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及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30例在DA方案化疗的同时口服升血颗粒15g,2次/d;治疗Ⅱ组30例在DA方案化疗的同时口服升血颗粒30 g,2次/d;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DA方案化疗。结果:治疗后两治疗组测得P170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相比,治疗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裴氏升血颗粒"配合化疗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明显降低P170的表达率,并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毒"论治急性白血病出发,阐明急性白血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而虚",其治疗当以"解毒""补虚""化瘀"为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临床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证"、"温病"等范畴。孙凤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急性白血病病因主要为痰瘀互结、邪毒内盛、正气不足,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等法治疗,同时注重调节患者情志及饮食起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孙桂芝教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其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五脏辨证从肾、心、肺论治,以肾为主;针对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扶正祛邪治疗同时,化疗期间予以和胃降逆,益气生血,放疗后注重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手术后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左归补髓生血汤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化疗1周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试验组联用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韩知言 《光明中医》2016,(17):2560-2562
古语"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了肝有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亦可体现肝脏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病机。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深感肝病诱发各病的案例颇多,治疗当从肝论治,特作此总结,强化从肝论治疾病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9.
"罢极之本"与"生之本""气之本""封藏之本""仓廪之本"一样,是对五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以及气血运行,皆可维持弛张有度、无太过无不及稳定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可以说明肝在整体视角下对全身的调节作用,病理上肝病常可导致五脏病变,临床上诸病调肝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ARDS在ICU病房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常合并有急性胃肠损伤,使ARDS患者的救治难度增大,死亡率增高,ARDS患者合并急性胃肠损伤的治疗是临床难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ARDS合并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多以"腑气不通""痰瘀互结""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方用药时应注重"清肺通腑""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方能使急性胃肠损伤尽早恢复,开始早期肠内营养,进而提高ARDS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治疗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五志与五脏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情志伤人其临床所见错综复杂,既可伤及本脏,也可依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伤及它脏,或不按规律伤及脏腑.情志致病既可见形病,也可见神病,最终导致形神俱病.因此情志疗法也有"五行相胜"和非"五行相胜"情志疗法之分.由于情志致病主要影响五脏气机,故情志病证应运用情志相胜理论,并以协调五脏气机为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副反应,可阻碍按时足量化疗,或导致不能耐受手术、发生严重感染而死亡等。文章依据中医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出骨髓抑制的病因为正虚邪侵;病机为化疗药毒损阴伤阳,使肝、脾、肾、心、肺五脏功能不足,血液化生不足、血不循经而出血、气血阴阳失衡而发热;疾病过程中,可因虚致瘀,瘀血贯穿病程始终;故治疗应以调整五脏功能为本,辅助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以治其标,以促进血液化生,平衡气血阴阳。只有五脏功能平衡,正气旺盛,方能从根本上做到防治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中医"哮病""风咳""肝咳"范畴,是我国慢性咳嗽患者的重要病因,普遍认为与肝肺二脏密切相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理论为朱丹溪首倡,可较全面概括阐释肝肺二脏气血失调在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机制。其中"气常有余"主要体现在肝气有余及肝肺气机郁滞,为数量和功能上的有余;"血常不足"主要表现为肺血虚不制和肝血虚生风,为数量上的不足。临床辨证论治应重视疏肝理气、补肺生血,立足于该理论的和肝固肺治则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加味生血汤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 ,化疗存在着一定的毒副作用 ,其中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最为明显。 1997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 ,应用加味生血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患者 5 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41例 ,女 15例 ;年龄 19~ 5 9岁 ,平均 34岁。全组均为经血象、骨髓象确诊为白血病并经化疗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6例。化疗期间每 3日查周围血象1次 ,其中 5 2例患者在化疗后第四天 ,另 4例化疗后第六天白细胞、血小板开始下降。2 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五脏系统在临床中出现的复杂证候群,体现出了五脏系病机演变的过程。临床中的"多个脏系同时发病",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而"五脏系同病",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趋向与终点,映射出的是中医诊疗原型系统及其基本结构,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口疮病是白血病化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曾英坚教授在临床上发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具有三焦气化失司,内生火热、寒湿等病理特点,故抓住从"三焦气化"与"寒热错杂"的病机来论治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疮病,以通畅三焦、平调寒热为法,方选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KPS功能状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者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患者(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者患者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并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骨髓象,基础疾病及化疗的疗效。结果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欠佳,完全缓解率低。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比较困难,应选择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不同时期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化疗方案相同 ,化疗过程中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察患者的疗效反应、治疗相关毒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 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略有提高 ,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肝功损害、肾功损害及出血程度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望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显著减轻化疗相关毒性及并发症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难治与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难点是白血病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导致临床缓解率低,死亡率高,预后差。究其复发与难治的根源是患者骨髓中存在具有强大自我分化与无限增殖能力的白血病干细胞(LSC)。按照中西医结合理论分析,LSC导致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ML)临床表现与中医"痰"与"瘀"致病特点相似,且疾病发展、转归等临床特点与中医的"痰瘀"病机理论基本相符,可概括为痰瘀交织,凝结于骨髓,髓内气机阻滞,血脉不通,骨髓失养,精血无以生化。采用具有活血化痰、散结消瘀功效的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具有"增效"作用,可明显提高RAML临床缓解率,降低患者骨髓中LSC特异性抗原表达比例,其增效的靶点是在LSC水平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