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病情复杂,迁延难愈。西医治疗具有局限性,疗效欠佳,中医从风治肾病自古即有论述,历代医家将其承继并延伸,现对基于此理论所立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从风论治肾病理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风咳"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咳嗽已成为独立病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病呈显著增多之势。对于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由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目前该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咳嗽病因复杂多端,西医强调明确病因,诊断程序较为复杂,治疗多对因对症处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中医立论咳嗽,虽似笼统,却自成体系,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疗效确凿,尤其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极具个性化的对证治疗尤现特色和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咳嗽是中医极具原创优势的病症之一。为了进一步总结和集成咳嗽证治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辨治特色和优势,提高咳嗽中医临床辨治水平,交流推广各地独特治疗经验,我们邀请了国内部分呼吸科专家就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发表己见,颇多心得,其中不乏创新之处,故此结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形式,证候特征大多表现为风性,且重要致病因素为风邪,重要病机为络滞风阻,祛风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重视风邪为患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往往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荨麻疹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杂,但总的来说其发病与风邪关系密切。风邪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为本病。风药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等灵动风性,根据荨麻疹发病机制不同,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有所差异,如邪犯肺卫,风药可宣之发之;湿热困脾,风药可散之利之;风生于肝,风药可疏之潜之;肾风留玄,风药可通之行之;风因心生,风药可止之熄之。文章试通过分析风药的作用特点,结合荨麻疹发病机制,论述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风药在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风为百病之长”,中风病也不例外。王敬卿认为外风引动内风诱发中风,内风又贯穿于中风病各期。“风药”为治中风之将药,以“平肝、养肝”息内风,“疏肝、清肝”达肝气,“搜风、通络”畅气血,根据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病机特点,灵活合理地使用,促进中风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赫春来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5):462-463
疏散外风药,简称疏风药或祛风药,即泛指具有辛散祛风作用,用于治疗风寒、风热、风湿、风疹等外风证的一类药物.如能掌握这类药物的一般性能、特殊效用、配伍规律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便可以为临床正确运用本类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本文结合临床病例,论述了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具有健脾升阳、祛风胜湿、发散郁热而止泻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是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外侵是VSA重要的病因。风邪包括外风、内风,VSA的发病病机为正虚邪中,由脏腑虚弱,风邪内侵而致,常因感受风寒邪气或在季节更替时诱发或加重,可见,外风是VSA的重要致病因素。内风与VSA也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肝病则风从内生,肝风内动,风邪乘于心,心脉痉挛,卒发VSA。基于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疗本病应重视运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解痉功能的一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祛风药均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末梢循环、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VSA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19.
20.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用风药机理初探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蔡胜彬,王敬琪【关键词】李东垣,《脾胃论》,风药李东垣著《脾胃论》,开脾胃学说之先河,以“内伤脾胃”立论,倡“升阳益气”之法。临床用药,自是以补益脾胃为重。然于补脾之中又善用风药,笔者不揣愚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