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完素与朱丹溪火热证治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娟  申莉鑫 《河南中医》2008,28(11):23-24
刘氏所言之火热主要为外感六淫所致,即"六气化火","阳气怫郁";而朱氏所言之火主要为内伤火热,即火起于旺,"气有余便是火","诸火自由内作".从治疗上看,刘氏着重于祛邪,并宣、清、通同用,结合养阴疗法,四法之中又强调宣散怫热郁结而热自降,故用"辛甘热药微加佐之";朱氏则强调"阴虚火旺难治",对于邪火亢盛而阴精不足者,用补阴而火自降的治法,同时惯用降火之剂,尤善用知母、黄柏,以治火不离保护阴精为宗旨,大力提倡滋阴降火之法.朱氏的火热证治是对刘氏火热证治的发挥,补充了刘氏在内伤火热证治认识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清热降火为主治疗青壮年高血压病的机理集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伦 《中医药学刊》2003,21(5):700-700,710
火热内生是青壮年人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青壮年人高血压病常见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等病理产物,均由脏腑功能失调、火热内生、气血津液运行紊乱所致。可把其病机演变进程概括为:阳盛之体,复加情志过极、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成为青壮年人高血压之内在的发病学基础。若继续发展或迁延失治,火热炽盛,使脏腑气机愈加逆乱,气火属阳,盛则阳动而风生,风火阳冲逆于上,上蒙清窍,清窍不利,发为高血压病。故治疗青壮年人高血压病必须注重清热降火,而火热的形成则责之于肝心二脏,因此,运用清热降火法,首重清肝宁心,祛其邪,助其用;次须宣透郁热,畅达于外;三须利水湿,导热下行;四须通腑气,降泄痰热积滞,调节胃肠气机,从而消除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痰湿内生等病理因素。青壮年人高血压病病机,主要在火热内生,清热降火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而清热降火之要,重在肝心。  相似文献   

3.
火热内生是青壮年人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青壮年人高血压病常见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等病理产物,均由脏腑功能失调、火热内生、气血津液运行紊乱所致。可把其病机演变进程概括为:阳盛之体,复加情志过极、饮食失节,导致脏腑功能失常,火热内生,成为青壮年人高血压之内在的发病学基础。若继续发展或迁延失治,火热炽盛,使脏腑气机愈加逆乱,气火属阳,盛则阳动而风生,风火阳冲逆于上,上蒙清窍,清窍不利,发为高血压病。故治疗青壮年人高血压病必须注重清热降火,而火热的形成则责之于肝心二脏,因此,运用清热降火法,首重清肝宁心,祛其邪,助其用;次须宣透郁热,畅达于外;三须利水湿,导热下行;四须通腑气,降泄痰热积滞,调节胃肠气机,从而消除肝风内动、肝阳上充、痰湿内生等病理因素。青壮年人高血压病病机,主要在火热内生,清热降火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治法,而清热降火之要,重在肝心。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清热泻火药又称“泻火药”或“降火药”。此类药物多属性质寒凉,适用于各种热证火证,笔者拟就清热降火药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不足之处,望同道指正。 火与热,均属热邪范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属六淫之一,而外感诸邪(风、寒、暑、湿、燥、火)到体内后,均能化火;七情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日久亦能化火。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实火与虚火。实火多因外感诸邪入里化热所致,或因脏腑火热偏盛而引起;虚火则多由久病内伤,阴血亏耗而成,不属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清热泻火药多用于治疗实火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精血阳气亏虚,气化失常是老年人夜尿增多症的基本病机。气化失常,津液排泄障碍又可加重脏腑损伤,久病及肾。肾中真阳乃人生立命之根本,内阳外阴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昼日阳气出于阴,生发在外,内阳相对不足,以致肾中阳气不足,蒸腾气化功能下降,内外不得相顾;而夜间阳藏于阴,阳气回归本位,肾阳充足,则膀胱气化增强,津液故能出,因而夜尿增多。其病位虽在膀胱,但最终责之于肾中阳气不足和气化功能失调。治疗上当遵循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的原则,施以扶助阳气,宣畅气化。肾阳得充,气化功能趋于正常,昼日仍有充足的阳气在内行使蒸腾气化之能,自然津液通达,夜尿减少。  相似文献   

6.
艾红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22-123
中医所谓"火"的涵义较为广泛。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脏腑活动,赖水谷之气的营养,从而生热以为用;反过来,人体赖此火热之能,以腐熟水谷,化生精气,而维持生命,这种火称之为"少火"。在病理状态下,人体精血耗伤,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  相似文献   

7.
“气化”概念自《黄帝内经》首次应用并用以阐释生命科学知识的相关内容之后,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医药理论的各个层面,与其派生的“气机”概念一同成为“气论”中的重要内容。为探讨“气化”理论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论述了气化”的内涵,认为“气化”蕴涵着“气机”,“气机”是“气化”必须经历的过程和存在的状态;提出了气化、气机是各脏腑机能发生的基本方式,而整体气化、气机是各个局部机能的综合作用;指出阳气是脏腑“气化”“气机”活动的动力源泉,而气化、气机失常则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家吴迈,字大年,安徽省歙县西溪南人,精岐黄术,医名盛里中,著有《方症会要》(下面简称《会要》)行世(见《歙县志》)。所著共收四十六种病证,均踵迹前贤,斟酌通变,因证设方,不拘成法。其文言简意赅,理明辞达,篇制非巨,而精义时出。其对火症论治更具独见。今试就此作蠡测之析,与同道共鉴。一、火症之由因气不平缘于经气失常火热由阳盛所生,故火热常又混称。以病而言,热多属外淫,火常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胆火横逆等。从正气而言,火是人体正气之一,当其谧藏于脏腑之内,具有温煦、生化作用时,是为阳气,称为“少火”;若阳盛太过,成为亢烈之火,而耗伤人体正气时则成病邪.又称为“壮火”。《会要·火症》谓:“火何自而  相似文献   

9.
《张聿青医案》收录吐血诊治验案41则,鲜明地体现了张聿青诊疗吐血过程中重视脏腑气化、留意预后转归的学术特色,以及以气化思想为核心,通过辨气、血、津、湿在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来认识疾病和立方遣药的治病法度。在辨治用药方面,张聿青善于气、血、火同治,运用治血不离治火、降火先宜降气,以及止血与活血两类功效相反的药物解决出血、留瘀之间的矛盾;注重脏腑生理特性而灵活用药,运用肺胃清养兼顾、养肝而不伐肝、温肾以助脾的疗法以调节气机升降或治疗脏腑实质损伤。在预后方面,注重清除余邪,防治虚损以防止病入虚损,症根难除。这对现代临床治疗内科杂病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医的传统经典理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强调天人相应,认为“阴平阳秘”是在“阳主阴从”主导下,因元气之升降而实现。惟一阳气充足才有人体精微物质如津、气、血、液等生化之源泉不息,提出阳气不足,升降失常是致病之根本,“水精不布”是糖尿病及并发症之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补益阳气,复其升降为权宜大法,通过助阳气化,水精得布,则糖尿病亦自消无迹矣。  相似文献   

11.
火热之邪是引起疲劳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病因。本文作者基于对古籍经典与现代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分别从火热之邪可致疲劳的具体成因及治法进行详细而深入的阐释。认为疲劳的火热成因有实火虚火之别:实火具体可分为阳亢之火、六气所化之火、五志过极之火;虚火主要包括气虚火热,阴虚火热。且针对其虚实之异,提出治疗原则:实火,轻者可清、可达、可发、可攻,甚者必兼温散;虚火,气虚者,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阴虚者,滋阴降火甚兼潜阳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娜  崔友祥 《河南中医》2023,(5):675-678
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在病机上独创“火热论”,并在此基础上倡导“火热致中”理论,认为“火热致中”的关键病机为“怫热郁结,气血不通”,本质为水亏火旺,以“清泻火热、活血通经、调和脏腑”为治则。刘完素认为,中风有邪中于脏与邪中于腑之别,邪中于腑者“有表证、多著四肢”,常因外感之邪与内生火热相兼为病;中脏者则有“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多滞九窍”的特点。“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常用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大秦艽汤、地黄饮子、三化汤、愈风汤等治疗。中风先兆与中风同根而生,故亦从寒凉论治,宜“先服祛风涤热之剂,辛凉之药,治内外之邪”,常用八风散、天麻丸、愈风汤等未病先防。中风者火热程度因人而异,疾病不同阶段的火热热势亦不同,用药不可太过寒凉,亦不可过汗、过下,故治疗上虽以寒凉药物为主,亦辅加辛热之祛风药以行血散结通经,常用至宝丹、灵宝丹。  相似文献   

13.
尧忠柳  王莘智  叶新萍  蔡雄  刘良 《中医杂志》2024,(10):1013-1018
基于免疫系统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正”“邪”双重性,并结合将“免疫功能”和“正气”类比的认识,提出“正气化邪”理论用以指导自身免疫病的辨治。“正气化邪”即机体原本用以防御和清除各有害因素的能力或正常功能活动的“正气”,转化为损伤破坏人体的因素或异常机体状态即“邪气”。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中,提出先天禀赋、外邪影响下的组织损伤、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输布气化失常的化邪条件和成因。自身免疫病具有前驱期为邪气化生而伏、发病期为内外感召而发、全周期邪气扩展的动态性病机,还具有正气化邪的特异性、隐匿性和矛盾性等特点。治疗方面倡导攻补兼施之法贯穿始终,专病专方专药的辨病思想,辨析疾病缓解与发作的动态以调整治疗,观察正气化邪之态势变化进行早期干预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4.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言简意深,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兹试析如下,以就教同道。一、原文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人体之火有壮火与少火之分。张介宾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张志聪亦谓:“阳亢则火壮”、“阳和则火平”。可见,火即阳气,过亢的阳气称为壮火,正常的阳气为少火。在人体来说,少火指生理之火,包括君火、相火和命门真火等;壮火指病理之火,亦称邪火,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为阳热亢盛,虚火为阴虚或气虚所致虚阳亢盛。其二,在生理情况下,气与火相互滋生。从人体气与火的生成过程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气与火是相互滋生的。当饮食进入脾胃后,在阳气的作用下,水谷化生精微,上输入心肺,滋养君火。君  相似文献   

15.
阴火之我见     
“阴火”是李东垣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 ,综前贤之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概念 ,历代医家多有阐述 ,观点不一。笔者认为阴火是以脾虚为主 ,火热症状为次的综合症侯群。它不同于阳火和阴虚火旺。李氏重视脾胃 ,认为人之所以无病 ,在于脾胃气和 ,元气充足。如果饮食劳倦 ,喜怒不节 ,损伤脾胃 ,阴火由此而生 ,即“饮食劳倦 ,喜怒不节 ,始病热中”之谓。脏腑之间功能是相互协调 ,相互为用的 ,如胃的运化 ,依赖心火的温煦……。在病理是相互影响的 ,“心火乘脾 ,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发阳气复于地中 ,地者 ,人之脾也。”“劳倦伤脾…  相似文献   

16.
金匮肾气丸补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气的生理与病理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内经》又称精与神[1 ] 。三者本义相同 ,可互为通用 ,细区分之 ,强调其物质属性曰精 ,功能性为气 ,统一性则是神 ;简言之 ,精之神为气。虽具推动温煦与防御固摄之功 ,实阴、阳二者气化所为 ,正常情况下 ,只有精气与形体相统一 ,才会“阴平阳秘 ,精神 (精气 )乃治”。若阳气不能密藏于五脏 ,而浮越亢张于外 ,则阴中无阳 ,出现“阴阳离决 ,精气 (阳气 )乃绝”之病理。即气机失调 ,实质上是气的运动变化失常 ,“精气夺则虚 ,邪气胜则实” ,“精胜则邪却 ,精却则邪胜” ,治疗自…  相似文献   

17.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发者发越之意。即火热之邪被郁遏于内,当发而越之,以返其本然之性。火郁非一病之专名,乃是一系列病证的共同病理基础,囊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因火与热同性,故火郁又常称为热郁。一、火郁的病因病机郁火何来?乃阳气被郁化而为火。阳气为人身之正气,升降出入,循行不已,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神明变化所由生焉,乃立命之本。一且气机郁遏不达,则出入废、升降息,阳气不能循行宣发,失其冲和之性,则郁而化火,此即“气有余便是火”之谓。故费伯雄曰:“凡郁病先气病,气得流通,何郁之有?”  相似文献   

18.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19.
火路疾病的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毒或邪毒内生、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导致火路不通,或机体劳累过度致使脏腑正气虚弱而火路运行不及,使天、地、人三气运行失常而患病。壮医有“毒虚致百病”之论,毒、虚是中风致病的重要因素,采用壮医基本理论“三道两路”“三气同步”与“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气、解毒、补虚原则指导诊治中风。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强调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医道,认为元气是立命活动之本,阳气乃元气之主帅,气机升降是其气化之机.阳气虚损为发病先驱,元气不足是糖尿病的致病基础,人体精微物质如气、血、津、液等升降气化失常,酿成易发病证、易变他证、坏证及难以治愈之病患.辨治应“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立足于元气一元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论治糖尿病,此亦不失为高屋建瓴、执简驭繁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