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军 《华夏医学》2012,25(1):107-110
肝细胞肝癌的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1-2],全球每年新增肝细胞肝癌患者约为626 000例,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5%。我国每年约有110 000例死于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肝癌的病死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3],肝细胞肝癌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 73,GP73)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73、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在75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earman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中GP73表达高于癌旁组织(χ2=73.60,P<0.05)。肝癌组织中GP73的表达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46,P<0.05),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49,P<0.05)。GP73的表达与肝癌患者Edmondson分级、TNM分期及血管侵犯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GP73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皮间质转化理论基础的回顾,探讨上皮间质转化、间质上皮转化与肝脏纤维化及肝癌干细胞转化的关系,从而寻找肝癌干细胞的相关基因、抗体标记物及关键通路,这不仅有利于肝细胞癌分期的诊断,提示预后,更为寻找医治肝癌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1(PIK3R1)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HCC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IK3R1编码蛋白(PIK3R1/p85α)表达,并检测HCC组织中EMT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评估其表达与HCC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IK3R1/p85α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0%(56/80),高于癌旁组织的17.5%(7/40)(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HCC病人的PIK3R1/p85α、E-cadherin和TGF-β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CC组织中PIK3R1/p85α与E-cadheri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23,P<0.01),与TGF-β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47,P<0.05);无侵袭转移HCC病人和有侵袭转移病人的PIK3R1/p85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正>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炎等,HBV、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2]。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早期诊断失败、预后不良,HCC患者的生存时间非常有限[3],不可切除的HCC的5年总生存率低于10%,这些患者的所有药物治疗都显示出非常差的疗效,因此对肝癌的有效治疗也存在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8.
张鹏  于聪慧 《医学综述》2014,(7):1205-1208
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获得具有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EMT在胚胎发生、器官纤维化和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转移中存在这一现象。该文重点介绍Notch通路、Wnt(wingless-type)/β联蛋白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通路和Hedgehog通路,以及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1和同源盒基因B7的组成及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EMT过程中起到的重要调控作用。EMT分子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有前景的课题,可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 ROR-γ)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90例肝癌组织及56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2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新鲜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ROR-γ在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将ROR-γ小干扰RNA转染至HepG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OR-γ、Smad2以及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ROR-γ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71.1%比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OR-γ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录相关酸性卷曲蛋白3(TACC3)在胃腺癌(GA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并研究TACC3在胃腺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113例胃腺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进行TACC3、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分析。结果 TACC3、E-cadherin、Vimentin在胃腺癌标本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1%、50.4%和17.7%、69.9%、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ACC3和Vimentin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OST)比阴性表达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cadherin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阴性表达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ACC3和Vimentin的阳性表达及E-cadherin阴性表达是GAC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ACC3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癌细胞与间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后留取的癌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细胞及间质细胞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VM的关系。结果:VM表达阳性组中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VM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4,P=0.039;χ2=4.167,P=0.041)。结论:MMP-9可能参与并促进V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lan-Meier分析COL1A2表达变化对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UALCAN在线分析COL1A2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OL1A2表达对肝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在线分析HCC组织中COL1A2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GEO数据库综合分析验证COL1A2在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结果 COL1A2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T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COL1A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COL1A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COL1A2的表达虽与H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但也同时与免疫抑制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中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DM2在172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DM2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log-rank 行生存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DM2在肝癌组织中预后.siRNA下调HepG2肝癌细胞MDM2蛋白,观察对HepG2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影响.结果:肝癌病人中MDM2阳性率为53.2%,高MDM2表达与病人肝内淋巴结转移、肿瘤级别高、微血管浸润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与病人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状态、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肿瘤是否多发、BCLC分期及肿瘤复发均无明显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MDM2表达与病人较差的生存率有一定关系(P<0.05~P<0.01),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高MDM2表达在肝癌生存预测中提示预后较差(P<0.01).siRNA下调HepG2肝癌细胞MDM2蛋白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论:肝癌病人中MDM2高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MDM2可能与肝癌病人预后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MGA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检测HMGA2 mRNA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MGA2蛋白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MGA2蛋白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MGA2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9%,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23.30%的阳性表达率,其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为0.71±0.03,高于其在正常肝组织中0.28±0.04的相对表达值(P<0.05)。HMGA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为0.56±0.04,高于其在正常肝组织中0.19±0.03的相对表达值(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GA2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0.39%,明显低于其在肝癌组织中37.86%的阳性表达率(P<0.05),HMGA2蛋白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数量、肝内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或P<0.01)。结论HMGA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肝癌的淋巴结转移数量、肝内转移及临床分期紧密相关,可作为肝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INN在人类肝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FINN及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人类肝细胞癌和36例癌旁肝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FINN蛋白产物及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癌旁肝组织组、正常肝组织组FINN表达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73%、83.33%及100%。FINN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有无门静脉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是否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均无明显关系。在同一肝细胞癌组织中,FINN与VEGF的表达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结论PIEN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INN与VEGF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肝细胞癌中VEGF,HP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联合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PA的表达和进行MVD计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VEGF,HP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HCC中MVD值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VEGF,HPA的表达率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组均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在TNMⅠⅡ期、无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无门脉癌栓、单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MVD计数亦明显低于ⅢⅣ期、转移复发组、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多个肿瘤结节以及肿瘤直径≥5cm组。VEGF,HPA的表达率与MVD值三者两两之间显示明显正相关。结论: VEGF,HPA在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HPA,CD34在肝癌中的表达,对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ivin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肝细胞性肝癌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0.87%,20.67%,0%;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Livin表达与肝癌侵袭性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性别、表面抗原无关(P>0.05)。结论:Livin蛋白可作为肝癌的分子标记物,可能成为肝癌诊断和诱导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小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螺旋CT血供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红利  贺伯伟  吴方雄  王丽娜 《医学争鸣》2007,28(17):1597-1599
目的:探讨小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螺旋CT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3例小肝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血供分型特征对照.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门静脉癌栓形成有关(P《0.05),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大小无关;肝动脉供血型的小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门脉供血型(P《0.05)和少血供型小肝癌组织(P《0.01).结论: VEGF在小肝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小肝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17例癌旁组织和12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STAT3与Bcl-xL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52例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STAT3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36/52)、52.94%(9/17)和25.00%(3/12);Bcl-xL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38%(34/52)、41.18%(7/17)和16.67%(2/12).STAT3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平均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STAT3高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STAT3基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