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型光敏剂NHS-BODIPY-Br在体外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和福赛坦菌(T forsythia)生物膜的抗菌作用.方法 CCK-8检测光敏剂NHS-BODIPY-Br的生物相容性,将P gingivalis和T forsythia在厌氧(10%CO2,10%H2,80%N2)条件下混...  相似文献   

2.
廖娟  郭俊  费伟 《四川医学》2013,(12):1800-1802
目的 本文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湿化学法和水相硅烷化的方法,将纳米银附着在纯钛表面,通过抗粘附实验和贴膜法定性和定量的考察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能.结果 扫描电镜所示经过改性后的钛表面所粘附的致病菌明显少于对照组,贴膜法显示纳米银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伴放线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抗菌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 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牙龈卟啉菌381对纯钛及钛75合金种植体表面失泽的腐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菌381对纯钛及钛75合金种植体表面失泽腐蚀。方法将纯钛(TA2)、钛75合金机加成10mm*10mm*1mm板片,数量分别为30片和60片,取钛75合金试件30片与纯钛试件分别进行化学钝化处理,将每组试件30片随机分空白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实验组各10片,厌氧环境中将牙龈卟啉菌381接种到改良GAM培养基上,将试件贴附表面,每周转换传递1次,共10wk.0.5mL.L^-1D  相似文献   

4.
牙龈结合上皮对铸造钛种植体附着状况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牙龈结合上皮对精密铸造加工的一段式钛种植体的附着情况。方法:拔除实验动物双侧前磨牙4只,愈合3个月后,植入一段式铸造钛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6,12周取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合上皮对种植体的附着状况。结果:牙龈结合上皮增再生活跃,界面层以半桥粒结合方式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的基质上,细胞质内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分泌小泡,张力细丝,线粒体,有时还可见高尔基复合体。结论:牙龈结合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能,初步分析探讨托槽的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贴膜法计算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率,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素活性的影响.结果 纳米Ag/TiO2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20 min黑暗环境下抗菌率达88.47%,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黑暗环境下能同时降解牙龈卟啉单胞菌胞内外的牙龈素,显著抑制其活性.结论 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可抑制其重要毒力因子牙龈素活性.  相似文献   

6.
廖娟  费伟  郭俊 《四川医学》2014,(8):957-959
目的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接种于纳米银抗菌钛种植体表面,通过对样品表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增殖的检测分析该表面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在纳米银抗菌钛种植体表面早期铺展形态有差异,而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对成纤维细胞早期生物学行为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评估钛种植体表面不同的抗菌涂层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方法 30 枚 纯钛棒随机分为3 组并进行相应处理:银电沉积处理(Ti-Ag),硅烷化处理(Ti-Si),未进行处理(Ti)。将30 颗种植体随机植入5 只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每只6 颗种植体),并进行种植体颈部结扎并引入牙周致病菌, 诱导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 个月后,对比格犬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包括临床指标检 测(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种植体松动度)、X 射线检查、组织学分析,并进行 定量分析。结果 种植体周围炎诱导2 个月后,Ti-Ag 和Ti-Si 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有轻到中度水肿,叩诊声音 清脆,无松动;Ti 组种植体周围黏膜明显水肿,甚至出现破溃、脓液溢出,叩诊声音浑浊,个别种植体临床可 见松动。Ti-Ag 和Ti-Si 组各临床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i-Ag 和Ti-Si 组 各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 射线结果显示,Ti-Ag 和Ti-Si 组种植体周围骨无吸收,骨密度均 匀致密;对照组周围牙槽骨呈垂直吸收,种植体与骨组织间可见透射状影像,其骨吸收量小于Ti-Ag 和Ti-Si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染色见Ti-Ag 和Ti-Si 组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骨结合,骨- 种植体接触 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i-Ag 和Ti-Si 抗菌涂层表面处理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8.
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种植体骨性结合的研究张永刚潘可风审校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上海,200072)关键词钛;种植体;骨性结合中图号R78212钛作为一种非重金属,能在很短时间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几纳米厚的氧化层(TiO2为主)。钛种植体的这层惰性氧化层使其有了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龈纤维组织在即刻非埋置型纯钛种植体上的附着情况。方法:将兔子上下颌中切牙拔除,采用非埋置型、即刻种植方法,2月后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基质沿种植体表面的环形微螺纹分布,纤维组织主要呈环形和斜形附着于种植体表面。结论:种植体表面的纤维组织能够作为生物学袖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口腔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牙周炎主要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抗菌活性。方法 用从成人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分离的、通过PCR鉴定的106株Pg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替硝唑对三种不同浓度Pg菌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上述药物对Pg的MIC范围依次是≤0.25-8mg/L,≤0.06-8mg/L和≤0.06-4mg/L,MIC90依次为8mg/L,8mg/L,4mg/L.10^5CPU/ml,10^6CFU/ml和10^8CPU/ml三种菌液浓度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Pg对这三种药都非常敏感,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替硝唑、克林霉素和甲硝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对钛表面氧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浸泡于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中进行共培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钛表面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微结构?以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收集7?14?21 d的试件和浸泡液,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浸泡后纯钛的表面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不同时间点浸泡液中的钛离子释放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的生物膜?XPS广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钛和氧元素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XPS高像素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二氧化钛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ICP-OES检测发现随着细菌作用时间的延长,钛离子释放量增加,且第1周释放量最多?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生物膜,引发钛表面氧化膜破坏和钛离子释放,该效应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壳聚糖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银 (CMCT-Ag+) 对牙龈卟啉单胞菌 (Pg) 的抑制作用,为研制高效无毒的抗牙周病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壳聚糖经碱化、氯乙酸修饰和离子交换制成 CMCT-Ag+。采用琼脂扩散和固体平板二倍稀释法观察抑菌环直径和菌 斑数,测定 CMCT-Ag+ 对 Pg的抑制作用。结果:获得了粉红色的 CMCT-Ag+ 粉末,收率为 89.4%,取代度为 0.98,银离子含量为10.21%。在抑菌环实验中,当CMCT-Ag+的浓度大于 0.3125 g•L-1 时,其抑菌环直径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 40 g•L-1CMCT-Ag+ 抑菌环直径可达 9.5 mm,与 0.005 g•L-1 替硝唑相当;当 CMCT-Ag+ 浓度大于 40 g•L-1 时,抑菌环直径明显下降,表明 CMCT-Ag+ 的抑菌范围为大于 0.3125 g•L-1。在菌斑实验中,当 CMCT-Ag+ 浓度大于 0.3125 g•L-1 时,培养基表面 Pg 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当浓度大于 1.25 g•L-1 时,培养基表面无 Pg 生长,表明 CMCT-Ag+ 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g•L-1。结论:CMCT-Ag+ 对 Pg 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用于进一步研制治疗牙周炎药物。  相似文献   

13.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P.g标准菌株ATCC33277体外培养。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经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术后1周,标准菌株P.g按每只1×107CFU/100μL经耳静脉接种于动脉粥样硬化兔,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取材,观察兔髂动脉的内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动脉粥样斑块上P.gDNA存在情况。结果兔单侧髂动脉经球囊剥脱术均形成了稳定的内膜增生灶和动脉狭窄。小剂量P.g静脉注射后,所有动物均未见临床感染标志和死亡发生,可模拟无症状菌血症模型;在兔静脉血和动脉斑块上均可检测到P.gDNA的存在。结论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通过小剂量P.g静脉注射,可建立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 P.g标准菌株ATCC33277体外培养.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经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术后1周,标准菌株P.g按每只1×107 CFU/100 μL经耳静脉接种于动脉粥样硬化兔,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取材,观察兔髂动脉的内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动脉粥样斑块上P.gDNA存在情况.结果 兔单侧髂动脉经球囊剥脱术均形成了稳定的内膜增生灶和动脉狭窄.小剂量P.g静脉注射后,所有动物均未见临床感染标志和死亡发生,可模拟无症状菌血症模型;在兔静脉血和动脉斑块上均可检测到P.gDNA的存在.结论 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 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通过小剂量P.g静脉注射,可建立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菊花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胰酶样蛋白酶(TLP)活性的影响,为野菊花治疗牙周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牛心脑浸液培养基(BHI),低、中、高浓度对倍稀释的野菊花提取物(0.1563、0.3125和0.6250 g·L-1)和一定浊度的P.g菌悬液,实验分为低、中、高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阳性对照组(不加野菊花提取物)和阴性对照组(加入低浓度野菊花提取物,不加P.g)。各组含溶液的EP管在37℃恒温条件下厌氧培养48 h,测定培养物上清液和菌细胞破碎后上清液中TLP活性和蛋白水平,计算TLP比活。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高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上清液中TLP活性(游离态和结合态)均降低(P<0.05);与低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比较,中、高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上清液中TLP活性(游离态和结合态)均降低(P<0.05);与中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比较,高浓度野菊花提取物组上清液中TLP活性(游离态和结合态)降低(P<0.05),各组上清液中蛋白水平和TLP比活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野菊花提取物对TLP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负荷状态下颌骨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变化。方法 负荷状态下在5个实验狗的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植入两种种植体,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后采用光镜,荧光标记法观察种植体一骨组织界面。结果 8周时基本达到临床骨性愈合,随着时间推移骨整合出现改建。结论 在同一实验狗中,负荷状态下种植体骨整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 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 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 gingivalis 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 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 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 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 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 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 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P. gingivalis 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 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 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 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 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