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论》腹诊特征与现代临床病证的内在联系及刘绍武协调疗法与方药的针对性应用效果。方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其临床病证关系,通过典型病例加以验证,并应用协调疗法方药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胸胁苦满是柴胡类方的运用指征,腹动亢进是桂枝类方的运用指征,胸胁苦满+腹动亢进是柴胡桂枝类方与柴胡桂枝干姜类方的运用指征。结论:临床可以通过"四脉定位,腹诊定性"来分类使用协调疗法诊治各科疾病。  相似文献   

2.
方证内涵即根据患者的客观症状和体征辨别方与证的对应关系,其实质则强调用方的客观指征。深刻理解经典条文是运用方证的前提,故方证要义在于原文的解词明义、条文症状体征的厘定主次以及主次的巧思明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一方对多证"和"多方对一证"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通过以经类证、以法统方和类方详辨的方法构建症、证、方一体化,可突破临床运用经方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中医"腹诊"历史悠久,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有系统论述。医者通过腹诊所得到的客观体征与患者所描述的主观感觉可统称为腹证,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临床选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临床上,通过辨识腹证,构建方证与腹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可以指导临床经方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大柴胡汤是临床常用方,出自张机(字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方。随着中医药的不断传承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该方被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导师高立珍主任医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临床30载,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对经方的使用有独特的体会。该文介绍了高老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各科杂病的思路及经验:一是立足原文,方证相应,根据大柴胡汤原文,总结了如下症状作为应用大柴胡汤的指征:“按之心下满痛,或心下急,或心下痞硬”“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或便秘,或腹胀、嗳气,或口苦”“郁郁微烦”“发热汗出不解,或寒热往来”,不必诸证悉俱,但见一证便可用之。二是异病同治,经方新用:基于传统医学“异病同治”理论,谨遵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药理作用研究,凡病机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无论何种疾病,均可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现结合高老师的三则医案探讨其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皮脂腺囊肿等杂病的经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经方热的兴起,"方证相应"的辨证思维模式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此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黄煌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经方方证及药证的研究及传播,所编著的《中医十大类方》《药证与经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等通过对仲景原文的挖掘,对名医使用经方经验及现代研究的整理,从方证、药证的角度对经方及经方中常用药的使用指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很多基层医生的临证宝典。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8.
胡希恕先生积多年学验,提出"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的经方运用思路与原则。宗其用方思路,以半夏泻心汤治痞满、大柴胡汤治食管瘅、《外台》茯苓饮治泄泻案为例,详细分析辨识方证过程与用方施药细节,借此揭示辨识方证运用经方的临证思路在脾胃疾病辨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对柴胡类方的病机及男科方证。方法: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通过分析小柴胡汤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等病机要点,结合现代研究,阐明柴胡汤类方在男科杂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结果:崔云教授基于柴胡汤类方病机与男科疾病的密切关联,应对男科疑难杂病时,从方证入手,辨治以上疾病时,施以柴胡类方,为男科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柴胡汤类方的应用范围。同时,崔云教授临证治疗男科杂病,或辨症(即审症)论治,或辨体质论治,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灵活应用柴胡汤类方,拓展其应用范围。结论:崔云教授将柴胡汤类方病机应用于男科临床,并加以发挥,运用经方拓展的诊治模式,衷中参西,遣方用药特色明显,诊治模式于常法中另辟蹊径,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发源于锡澄地区的龙砂医派,历史悠久,学术特色鲜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的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派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经方的运用:临证注重方证相应、药证相应、辨别经方体质;完善咽喉诊、脐腹诊,作为经方辨证使用之依据;活用六经辨证与开阖枢理论指导经方使用;以经方方证指导针灸治疗,针药相合而用,拓展方证使用范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运用多元分析方法对柴胡类方证的研究”的一部分。通过对113例验案的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地阐述了大柴胡汤证的内部结构和临床运用规律。这对于深入认识方证病机和指导临床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以及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方证相应处方探析运气学规律与经方方证相应的关系。方法:采集了2015年9月-2018年4月,以方证相应方法研究经方的代表人物之一黄煌教授的临床方证相应处方2 124张,结合五运六气理论,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方规律分析。结果:(1)总计采集处方2 124张,涵盖88种方剂;其中,类方总数1 801张,涵盖本研究的全部12种类方,类方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84.8%。(2)柴胡类方、桂枝类方、半夏类方、黄连类方、麻黄类方、栀子类方、黄芩类方、附子类方这8类类方临床开立最多,总计1 743张,占处方总数的96.8%,尤其是柴胡类方,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016丙申年、2017丁酉年柴胡类方、黄连类方、附子类方两年数据接近;2017丁酉年桂枝类方、黄芩类方的使用明显增多;而半夏、麻黄、栀子类方的使用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五运六气理论阐述的疾病规律作为临床方证相应理论遣方用药的证据之一,拓展方证相应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王满囤  王懂臣 《河北中医》2005,27(11):837-838
诸柴胡方证《伤寒论》少阳篇辨之甚晰,以症状判断和比较鉴别。但临床中所见大柴胡证迁延不愈,或滥用药物误治可致虚,或素有痼疾又染少阳病,症状复杂,常虚实之证互见,掩盖大柴胡之脉证,虚实难辨,则成为疑难病症。我们在临床中用腹诊结合传统诊法,是辨诸柴胡证的捷径。继前文再对大柴胡证的腹诊辨治做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仲景根据临床四诊资料,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整合,得出证候及相应的治法治则和方药。其理法方药完备而使得诸病均有证可辨、有理可循,诸方均有法可依、有药可组,因而对中医诊治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灵活,极大地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伤寒论》全书的条文书写模式绝大多数以方证的形式存在,表明了方证对应法是仲景辨证应用经方的一个重要方法,方证对应直接反应了病证与方药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实质上本身就包含了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运用方证对应法使得经方的应用执简驭繁、驾轻就熟,而效验必彰,熟悉方证,则莫不善用经方。仲景通过对小柴胡汤做了"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的"使用典范,体现了仲景在一系列复杂证候中采用抓主要证候的方法,而这一抓主证法可以使得经方的应用更加准确快捷。值得注意的是,抓主证法的精髓其实包含在了辨证论治法和方证对应法的抓疾病主要矛盾方面的思维当中。  相似文献   

16.
柴胡温胆汤为《三因方》卷九、十温胆汤与《伤寒论》小柴胡汤合方。20世纪80年代伊始,近现代医家将本方广泛运用于神经系统、精神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用方精准度、泛用度方面仍存在局限。辨证当在“方证对应”思想下抓住本方用方指征,拓展用方范围,并在不同条件下探索柴胡温胆汤与其他经方、时方的合方运用。此外,目前对柴胡温胆汤药理机制的探索尚较欠缺,对柴胡温胆汤复方作用靶点的研究或成为未来新一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庄严  林季艳 《国医论坛》2003,18(3):9-10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多年来潜心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他重视方证相应 ,药证相应 ,体质辨证 ,拓展了证的内涵 ,使各方证、药证具体到“病的人”,真正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辨证观。笔者有幸侍诊 ,观其在临床上灵活化裁经方治疗各科疾病且屡获良效 ,兹就黄煌教授对大柴胡汤方证的认识和运用介绍如下 ,以窥其学术思想之一斑。一般认为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二经并病的主方 ,对其适应证的认识诸多医籍均停留在仲景原文的症状上。黄教授认为 ,这种归纳比较笼统、简单 ,初学者不易掌握和运用 ,强调应从多方面规定大柴胡汤的方证 ,以指导临床应用 …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主方,历代医家论述甚多,然众说纷纭。本文仅就小柴胡汤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刍议如下。1“柴胡证”与“一证”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中“柴胡证”、“一证”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关于“柴胡证”:(1)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四大症。如陈宝田的《经方临床运用》,郭子光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成都中医学院的《伤寒论讲义》。(2)指胸胁苦满一症。如何志雄的《柴胡汤临床运用》,日本《汤本  相似文献   

19.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精髓。方证对应始载于《伤寒论》,方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证是症状,更是病机,方证对应即方剂与病机相对应。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的证,同一患者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证又随之变化,因此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更好的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亦不能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的核心与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对应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伤寒论》为例,将方证对应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通过对《伤寒论》原文分析,阐述了九大原则的应用,旨在发掘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为灵活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陶方泽  张永  瞿融 《河南中医》2009,29(5):425-427
随着人们对柴胡汤类方认识的加深,它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几乎已应用到临床各科。但围绕柴胡汤类方、证候及其治法,目前大多集中在方证的理论探讨方面以及临床验案和治疗经验报道方面,历代虽对柴胡汤类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是根据前贤论述和个人经验进行归纳,难以做到客观化、定量化,迄今尚未见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探讨柴胡汤类方的报道,故尝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研究柴胡汤类方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