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朝霞  瞿融 《光明中医》2011,26(6):1277-1278
通过比较柴胡类方治疗抑郁症常见的精神症状、躯体症状,从而对柴胡类方治疗抑郁症进行方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柴胡类方与“阳道实,阴道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津生 《天津中医》1998,15(6):274-274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蕴合丰富的体质学内容,由《伤寒论》自序观之,是书乃仲景据《内经》为旨,并平脉辨证而成。因此,我们认为《伤寒论》内涵的体质学思想应本源于《灵枢》中“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两篇,其中“通天”篇对阴人质和阳人质的论述甚为详尽。仲号据此而发三阴、三阳之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论》第七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柴胡汤类方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而来,都包含柴胡、黄芩药对。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汤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汤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汤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应用柴胡汤类方辨治肝癌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柴胡汤类方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某些病甚至是唯一表现.故有效地辨治痛证,就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高低.<伤寒论>虽以论治外感杂病为主,但全书113个方证中,直接涉及疼痛的就有56个方证之多,而方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集中体现,是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1].畅氏[2]认为从汤证的研究中揭示辨治的规律,就抓住了仲景学说的真谛.故本文通过对这些方证的分析,以期管窥<伤寒论>辨治痛证的方法,现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构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之前,请大家谨记的是:“方证”划分证候法是与脏腑及其它证候划分法不同的一种“证候”划分法。“方证”划分证候法与其它证候划分法存在“交叉”关系。“方证”划分证候法自身对证候划分亦存在“交叉”关系,或者说方证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方证的目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运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可归类为桂枝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大承气汤类方、栀子豉汤类方、小柴胡汤类方、茯桂术甘汤类方、四逆汤类方、白虎汤类方,并对类方的方证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五泻心汤类方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泻心汤类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痞证而设,千百年来一直应用于临床,疗效昭彰,是著名的系列古方。五泻心汤类方在组成上都有黄连,其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组方用药大同小异,均有生姜(或干姜)、黄连、黄芩、半夏、人参、甘草、大枣;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  相似文献   

9.
从事中医教、医、研工作卅余载,尤重仲景学说之研究,完成<方证辨析在<伤寒论>教学中的运用>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属成果之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同证异象"是《伤寒论》文体记载形式,即以"三阳病""三阴病""伤寒""中风"等直言证本为纲起文,又以复杂的临床症状网络体系紧随其后列多变"异象"之条目,"同证异象"理念观点潜藏其中,也是贯穿于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潜在内涵,在《伤寒论》"同证异象"内涵下的"方证相应"与"药象相应"则是直接指导临床应用的处方方法,因此"同证异象"的"证""象"在哲学层面的关系阐释了"方证相应"与"药象相应"的中医思维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后世医家奉为圭皋,需要中医人穷其一生而学习。它将整体辨证与方证相应结合,注重病脉证并治,理法方药皆备,无愧为医门之圣书。而观其现代中医治疗皮肤病,多以皮损辨证、局部辨证为主,以西医思维为指导,清热解毒、苦寒败胃之药大行其道,治病虽时有疗效,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往往愈后,脾胃戕伤,而百病滋生。有鉴于此,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运用经方柴胡类方治疗很多常见或疑难皮肤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希望通过此文,能使大家更加认识到经方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柴胡类方,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92-2294
目的:证明特异性方证是《伤寒论》方证中的精华。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通过对《伤寒论》全文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主要由条文组成,而条文的结构主要是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和方同条,证和方相连,即条文的结构主要是证和方,现在习惯称为方证;证和方的关系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表示证和方的关联程度不同,主之的关联程度最高,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方到证除的特效,文章称为特异性方证;只有没有方可用的证才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即现在所称的辨证论治。结论:《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魏治鹏 《光明中医》2022,(21):3913-3915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分析及应用来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对于肝癌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分析柴胡类方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结果 2组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KPS评分有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肝癌灌注化疗栓塞术人为制造了柴胡类方证,使得利用方证治疗找到了抓手,临床联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的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心下有水气”实为水邪留行体内,当属寒饮为病。其 辨证要点,患者心下素有痰饮宿疾,复遭外寒侵袭为病机之关键,即表寒外束,水饮内阻。并对小青龙汤方义、药理 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柴胡类方衍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熙  李刚  胥彩林  罗飞 《中医杂志》2007,48(10):949-950
《伤寒论》的小柴胡汤通过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的变化,衍化出柴胡类方,探讨它们之间的衍化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柴胡类方病机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仲景如何从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三方面的改变,来使方剂的治疗与具体病机相适应,从而达到极高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宁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18-19
《伤寒论》中柴胡证有两种含义,一为小柴胡汤证的适应证,二为少阳病的代名词.柴胡证与少阳病二者之间虽有交叉,但不是一个概念.仲景以方名证,使辨证与论治达到最后的统一,这是《伤寒论》历久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等11种类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桂枝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利尿等作用。作者在临床中以桂枝汤方类治疗有关病证,亦收到较佳疗效,现将验案报道于后。1桂枝汤加归芎治疗产后风寒感冒叶某,女,26岁,农民,2012年8月6日初诊。正常分娩三日因外感,服解热镇痛西药症状不减,至产后10日,求中医诊治。症见:发热恶寒,紧裹衣被,汗多湿衣,全身疼痛,头晕心悸,少腹冷痛,恶露未尽,体温39℃。舌淡苔白微腻,脉细微数,口渴不思食。诊为产后血虚、感受风寒,治以调和营卫、补血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