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关于如何提高皮肤病诊疗效果、中西医怎样有机结合,笔者临证注意到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病位的认识和治疗内在联系迥异,并联想到刘渡舟教授描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差异时以邮递员送信是否明确到门牌号的比喻,豁然开朗。兹结合《伤寒论》,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1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病邪可从此处寻现代医学诊断湿疹多以其病因、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系统、部位或形态学决定。临床按病程和皮损特点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六经各有表里寒热变化,又各有不同所主的观点出发,系统分析和归纳了《伤寒论》中所涉及的各种寒热夹杂证的辨治内容,界定了它们的六经归属与病机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六经理论对杂病辨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历来被推崇为外感病专著 ,其实《伤寒论》并非专论外感病 ,其临床价值亦不囿于诊治外感病。《伤寒论》中贯穿八纲的六经辨证体系 ,揭示、概括了各种病证的病变规律 ,“随证治之”的治则和因证而定的治法方药 ,对临床各科皆有指导意义。笔者在 30年的临证实践中 ,体会到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神和方法 ,治疗胃病可取得满意疗效。1 六经辨治胃病原理胃病又称胃脘痛 ,以中脘部经常发生痞胀疼痛为主症 ,属内伤杂病范畴。胃脘痛属脏腑之病变。脏腑病证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证候。由于各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不同 ,所以反映…  相似文献   

5.
失眠也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相似文献   

6.
文中基于《伤寒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及经气与脏腑相关联的理论基础,从六经辨证出发,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月经病从六经论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月经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概述了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笔者对此以针灸辨治,收到良好效果,兹论述如下。l太阳之为病太阳为寒水之经,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可见寒水化气为太阳之生理。太阳之脉上至风府,下达腰脊,具有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的作用。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致营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相争于表,出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涌而恶寒”之提纲证。其本质为寒邪伤表,营卫不和,在针灸辨治时,应以解表敬郁,调和营卫为原则。由于太阳之敷畅赖肾督阳气之助,督脉统摄诸阳又维系…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以风团发作、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皮肤病.通过跟师学习总结荨麻疹辨治临证之时应明主因,局部结合整体明析寒热表里虚实,六经定向后取方用药,运用麻黄类方治疗本病应重视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三因制宜,整体调护,注重天人一体现.  相似文献   

9.
阳气变动是伤寒六经证治的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六经是人体生命系统中六个不同层次抗病能力的反映,六经证候表现了以机体阳气为主导方面的邪正斗争势态,即在病邪作用下的阳气功能状态;六经病证的治疗亦重在协调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调整平衡失调。伤寒六经证治均着眼于机体本身阳气之变动,深刻提示了人体疾病以邪正斗争为主在矛盾,总体上表现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机体阳气是这一斗争的主导方面这一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普遍规律的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内涵的研讨河北医科大学吴凤全,郭忠政,刘晓萍,张连会“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几乎是所有中医工作者烂熟的一个术语,然而它却是历代伤寒学家聚讼的一个焦点。对于它的内涵历代医家曾做过不少探讨,朱肱主张经络说,云:“问伤寒一二日,发热恶寒,头项痛...  相似文献   

11.
阎艳丽  宋国英 《河北中医》1991,13(1):19-20,13
以《伤寒论》(以下简称《伤》)为六经辨证,由来已久,沿袭至今,几乎约定俗成,并早已载入教科书。笔者认为,正是“六经辨证”模糊了《伤》的本来面目,缩小了对《伤》的视野,拘紧了思路,并招致任意附会仲景书的后果,理应弃去,而代之以原著提示的“六病辨证”,  相似文献   

12.
六经辨证起于<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之渊薮."四象医学"的辨象论治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四元构造论"和"人类中心论",为韩医学之核心.二者理论基础均为个体化论治,这正是东方医学的核心所在.辨象与辨证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比较其异同,取长补短,有助于中韩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将心悸的诊治纳入六经病的整体辨治当中,文章根据六经的生理特点、六经与心脏的联系、他脏与心脏的联系,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太阳心悸多因太阳病误汗、误下等原因导致,治当扶养正气、阴阳双补、补气养血、温阳散水;阳明心悸多因阳明病津气耗伤、阴不敛阳、心神被扰所致,治当清邪热、益气阴;少阳心悸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和解少阳;太阴心悸多为伤寒里虚、中焦虚寒、心脾不足、心无所主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调和气血;少阴心悸多责之阳虚水盛,治当温阳利水;厥阴水厥所致之心悸,治当温化水饮。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可为经方治疗心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肺胀证治中的六经辨证规律。以六经辨证规律为法则治疗肺胀较脏腑辨证更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从邪犯太阳、肺失宣肃,邪入阳明、痰热壅滞,邪伏少阳、肺郁气逆,太阴湿困、肺虚痰阻,少阴寒热、水气犯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6个方面探讨肺胀的六经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相关方证为目,构建咳嗽的六经辨证体系.太阳伤寒咳嗽麻黄汤主之,太阳中风咳嗽以桂枝汤治之,太阳伤寒咳嗽兼水饮以小青龙汤为代表剂.阳明热化咳嗽伴不恶寒、咽痛、脉浮数为主要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热咳嗽,治之以桔梗汤或桑杏汤;阳明寒化咳嗽,以吴茱萸汤主之.少阳咳嗽为胆气宣发不利,郁而化热,治疗以小柴胡汤加...  相似文献   

17.
18.
伤寒论六经证治与经络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经是根据同名经脉“同气相通”的原理合并而成的,其实质就是指经脉以及经脉所属络的脏腑。《素问·热论》篇和《灵枢·经脉》篇所载十二经脉的病候是构成六经病证的主要依据。其针灸治疗大法,三阳证重在祛邪泻实,只针不灸或多针少灸,三阴证重在扶正补虚针灸并用,重用灸法。六经证治,既突出了经络辨证论治的原则。又明确了疾病的传变规律,既联系于经络、脏腑,又贯穿着八纲理论,是对经络学说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李哲  胡瀛宇  雒晓东 《中医杂志》2014,(11):977-979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六经厥阴的实质,结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以六经厥阴理论为指导,以六经厥阴病理为原则,颤拘阴阳辨治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20.
六经辨证论治研究现状,评价及展望(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2六经病证实质的动物实验研究①太阳病证。日本学者曾建立过太阳表证动物模型,通过给小鼠静注碳剂,使大量碳剂附着于皮肤肌肉下层结缔组织的血管内壁,投以枝枝汤可加速这种异物的排除,从而说明了太阳表证有其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国内学者杨进氏等采用仙台病毒给家兔接种,使动物出现发热恶寒等太阳表证,发现多种免疫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t“J。富氏使小鼠感染流感病毒,以荧光素标记的抗病毒血清作示踪源,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结合,观察感染鼠肺内特异的病毒抗原量,判断桂枝场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单核巨噬系统(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