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鼻鼽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肺脾气虚型儿童鼻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儿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经过规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即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 2组患儿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鼻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血浆IL-4、IL-5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及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9例。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L-5水平及气道反应性、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气道反应性显著降低,呼吸频率及气道阻力均显著改善(P均<0.05),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4、IL-5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鼻腔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汤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Th17/Treg免疫平衡与免疫球蛋白E(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研究组46例给予益气温阳汤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EOS、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g 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TNSS评分和外周血Th17、EOS、IL-17、Ig 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外周血Treg及血清TGF-β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温阳汤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重度持续性AR疗效肯定,可调节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及Ig E、EOS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鼽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对血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AR患者随机分为鼻鼽汤治疗组和辛芩颗粒对照组.治疗组(40例)口服鼻鼽汤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对照组(40例)口服辛芩颗粒,疗程为30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取静脉血检测NO和SOD含量,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5%)优于对照组(50%),差异有显著性(X^2=16.404,P<0.01);AR患者血清中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SOD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鼻鼽汤能明显降低血清中NO水平和提高SOD活性(P<0.01).结论: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其机理之一可能与降低血清中NO水平和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鼻鼽汤治疗,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IL-12、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鼻黏膜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IgE、白细胞介素-4(IL-4)均显著降低,IL-12、IFN-γ均显著增加(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鼻鼽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蒲菊鼻鼽汤联合钙剂治疗中青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在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蒲菊鼻鼽汤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开瑞坦(氯雷他定)治疗。疗程均为1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9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3月后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31.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蒲菊鼻鼽汤联合钙剂治疗中青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鼻敏汤对鼻鼽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寻找更简便,可靠的治疗鼻鼽的方法.方法:将1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鼻敏汤,对照组给予辛芩颗粒,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4个月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鼻敏汤可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疗效稳定,副作用小,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辛防芪冲洗液作鼻腔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组(30例)应用自拟辛防芪冲洗液作鼻腔冲洗,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组(3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辛防芪冲洗液做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鼽散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鼽散治疗组和鼻炎康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鼻鼽散,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口服鼻炎康,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服15天。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鼽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息敏煎加减治疗肺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h1/Th2/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肺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息敏煎加减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1次,必要时加服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30天,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鼻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血清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5 (IL-5)、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鼻炎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鼻炎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6. 0%,总显著改善率为84. 0%,对照组分别为98. 0%、80. 0%,两组总有效率及总显著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行为、眼部症状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鼻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INF-γ、IL-2、TGF-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4、IL-5、IL-17水平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NF-γ、IL-2、IL-4、IL-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息敏煎加减可有效改善肺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部和全身症状,其可能通过调节Th1/Th2/Treg/Th17细胞免疫失衡,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苏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肺气不足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VMC慢性期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参苏饮加减,1剂/d,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肺气不足证症状积分、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心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肺气不足证症状(气短、乏力、胸闷隐痛、自汗恶风、咳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 Tn I和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 16%,多于对照组的74%(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h17细胞和Th17/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reg细胞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IL-21,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苏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肺气不足证疗效显著,调节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水平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8):1093-1095
目的:观察消鼽汤协定方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对患者RQLQ评分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消鼽汤协定方内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监测用药前后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75%与观察组91%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IgE、IL-4、TG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消鼽汤协定方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利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益气止鼽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益气止鼽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3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加味益气止鼽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中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202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鼻鼽-肺脾气虚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和中止鼽汤经验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中药配方颗粒,1剂/d,早晚各1次口服;对照组给于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mg/次,1次/d。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P=0.006;在中医主要症状比较中,治疗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前后自我评分差值,治疗组为3.96±0.49,对照组为2.85±1.26,P=0.010;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为4.56±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9±1.04,P=0.001。结论:和中止鼽汤能明显改善患者鼻塞、喷嚏、流清涕、鼻痒等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好于西医疗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玉屏风合苍耳子散治疗持续性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7. 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 1%(P0. 05); 2组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鼻黏膜水肿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IgE、EOS、IL-4和IL-1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 05),IFN-γ和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玉屏风合苍耳子散治疗持续性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能够调节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缓解患者鼻黏膜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症状表现,促进鼻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中药消敏方及雷火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方案治疗(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布地奈德吸入、中药方剂、雷火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证候评分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2、TNF-γ均高于对照组,Ig E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自拟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对照组(20例)口服酮替芬。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变化情况,并与10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①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分泌物EOS计数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方徐长卿合剂作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气道功能和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布地奈德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定期随访6个月。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气道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变化,随访期间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 18%,较对照组的77. 2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鼻甲肿大积分及血清IL-6、IL-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血清IL-10水平及观察组FEV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方可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并提升其气道功能,有效防止复发且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润肺健脾通窍汤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润肺健脾通窍汤。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鼻痒流涕、喷嚏频作、鼻塞不通、神疲气短、腹胀便溏和舌苔白滑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鼻痒流涕、喷嚏频作、鼻塞不通、神疲气短、腹胀便溏和舌苔白滑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RQLQ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RQLQ和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润肺健脾通窍汤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脾气虚的症候,并缓解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扶正止鼽颗粒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n=64)于第1、第2、第3和第11日经腹腔内注射200μg卵清白蛋白(OVA)(1mL OVA—A1[OH]3生理盐水混悬液)致敏,阴性对照组A(n=16)不加OVA,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干预。从第19天开始以10mg OVA溶于0.1mL的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连续7日。阴性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滴鼻。激发成为变应性鼻炎的大鼠(n=64)随机分为4组:变应性鼻炎阳性对照组B(n=16);扶正止鼽颗粒治疗组C(n=16);扶正止鼽颗粒治疗组D(n=16,3倍C组剂量);辛芩颗粒治疗组E(n=16),各组均治疗15日,各组大鼠鼻粘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OVA经腹腔内注入致敏及鼻腔滴入激发制备出了变应性鼻炎的模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地增加。VCAM-1的表达均被扶正止鼽颗粒(特别是D组)和辛芩颗粒所抑制(P<0.05)。ICAM—1的表达在4个治疗组间没有什么不同(P>0.05)。结论:扶正止鼽颗粒能抑制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VCAM-1的表达,而对ICAM-1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