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立湿温病为专病,详细阐述从三焦论治湿温病理论。湿热邪气弥漫三焦,在上焦宜宣化,中焦宜宣畅,下焦宜渗利,分消走泄,开宣肺气,宣畅气机,祛湿清热。分析《温病条辨》湿温病篇方剂常用角药配伍,探求吴鞠通用药心法与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过分析《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各篇中含杏仁各方的方药组成和主治功用发现,杏仁治疗湿温病乃取其宣利肺与大肠之气,使肺气宣降有司,不仅使内外之气得以疏通,上下之气亦得以畅通,从而使湿邪或从表而解,或从小便而解,或从表与小便双解。透过一味杏仁,可以看到吴鞠通治疗温病的匠心独具之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将杏仁归类于止咳平喘药中,功用范围圈定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3.
浅析《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其所著的《温病条辨》中,多有运用杏仁的记载。如治疗湿温的三仁汤,暑湿肺疟的杏仁汤,温热黄疸的杏仁石膏汤,皆是以杏仁为君药;而治疗湿温喘促的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暑湿蔓延三焦的三石汤、杏仁滑石汤,三焦湿热的三加减正气散,湿热蕴于经络的宣痹汤、加减防己汤,皆配伍以杏仁。可见吴氏用杏仁非仅仅在止咳平喘,还灵活运用于治燥、治血、  相似文献   

4.
三仁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治疗湿温的主方,方中杏仁宣降肺气,开畅上焦;白豆蔻、厚朴、清半夏辛开苦降,调理中焦;生薏苡仁、滑石、白通草甘淡渗湿,以通利下焦.以1味竹叶轻清宣透郁热.如此开上、畅中、渗下,体现了吴氏治疗湿邪的三焦治法.诸药合用,共奏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效,是临床治疗湿热为患、湿重热轻之证的有效方剂.笔者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之证,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三仁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蔲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湿利水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者共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可使气畅湿  相似文献   

6.
马秀文  高松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70-470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初起湿遏卫气、湿中蕴热而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身困、脘痞、苔白、脉儒等证的有效名方。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成为治疗湿温、暑温、痹症、水肿、淋证等属湿热内蕴的有效方剂。该方虽为湿热侵袭,湿遏卫阳,阻遏气机而设,然湿温发病与否与人的脾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湿邪内蕴,感邪则内外湿相引而发病。"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矣"。故方中首选杏仁轻开肺气,白蔻仁芳香以化湿辛以行气宽中,薏苡仁甘淡性寒淡渗湿热以健脾。三仁共奏宣上畅中渗下之功,共祛湿热之邪。…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叶天士治疗温病案例,对其运用杏仁的常用配伍及功效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叶氏对杏仁的运用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宣肺散邪以解表;二是肃降肺气以止咳;三是开发肺气以祛湿。并且认为,叶氏治疗温病非常重视调理气机,而杏仁通过适当的配伍,可宣通一身上下之气,气机通畅,则有利于祛除病邪。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是治湿热证的主方。本方俱备辛开、苦降、淡渗三法,有宣开气机,清化湿热的功能。方中杏仁的苦温,以宣开肺气为主药,佐以竹叶清上焦之热;用蔻仁配厚朴、半夏的苦辛温以运化中焦之湿浊;用苡米仁配滑石、通草甘淡渗利下焦,故能主治湿热弥漫之证,是治疗湿温证的代表方。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说:“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三仁汤主之”。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乃是湿遏热  相似文献   

9.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十分广泛,且具独到之处。全书附方二百零八首,用杏仁者计二十四方,其中将杏仁用作主药者有七首,如三仁汤,桑杏汤、杏仁石膏汤等。兹就其运用规律简述如下: 一、宣气化湿吴氏治湿温诸病非常重视气机的通畅,提出“气化则湿亦化”而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故肺气的宣通对全身气机的调畅具有重要影响,杏仁归经入肺,善“宣肺气”。方如三仁汤以杏仁辛开肺气,佐白蔻、厚朴、半夏行气消痞,健脾除湿,滑石、通草、苡仁渗利湿热,使肺气宣通,脾运得  相似文献   

11.
三仁汤治疗伤寒病百例小结张嘉麟(江苏省武进市湟里中心卫生院武进213151)三仁汤是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治疗湿温病气分证的常用方剂。吴鞠通曰:“湿为阴邪……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而退,故难速己。……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  相似文献   

12.
杏仁功能下气平喘,茵陈擅长消退黄疸,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治疗湿温病方面常用杏仁以开肺气,茵陈以宣湿郁,则往往为人所忽视。  相似文献   

13.
试探《温病条辨》寒温合用治湿热病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按其性质有温热、湿热之分,温病中属湿热者固然多见,如风温(冬温)、春温、暑温、秋燥、温毒等;属湿热者亦不少,如湿温、暑湿、伏暑以及其他温病之挟湿者,均可归于湿热之类。尤其是在南方,湿热为患更多于单纯温热病。难怪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湿热性质的温病论述得颇为详尽,对其治法更是灵活多变,高人一筹,方法之广,是其他温病专著无以媲美的。细观其治法,大抵不越清温合用,寒(凉)温(热)药并举,一以清热,一以祛湿,从而达到湿祛热除的目的。兹就其配伍规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病的重要理论.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对"通阳"论述的角度理解叶天士利小便通阳法的含义,分析其利小便的意义有四:其一,湿热分消,利湿化郁;其二,通利膀胱,邪从下出;其三,因势利导,湿祛热随;其四,津液流通,阳气得动.从邪气在三焦的不同部位,结合《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临证思路及遣方用药,擅用淡渗利湿之品配伍开宣肺气、健运脾胃、助肾及膀胱气化的药物来实现利小便以通周身之阳气.在寒湿、湿热、湿毒等邪气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均有利小便通阳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治疗湿温病的重要理论.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对"通阳"论述的角度理解叶天士利小便通阳法的含义,分析其利小便的意义有四:其一,湿热分消,利湿化郁;其二,通利膀胱,邪从下出;其三,因势利导,湿祛热随;其四,津液流通,阳气得动.从邪气在三焦的不同部位,结合《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临证思路及遣方用药,擅用淡渗利湿之品配伍开宣肺气、健运脾胃、助肾及膀胱气化的药物来实现利小便以通周身之阳气.在寒湿、湿热、湿毒等邪气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均有利小便通阳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对《温病条辨》温法适用病证及组方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吴鞠通临证运用温法可分为辛温、苦温、甘温三类。其中辛温法主要用于太阴风温初起见表寒证、暑温诸证、湿温病其在上焦证、湿温病其在中焦证、凉燥伤肺卫证;甘温法治疗中焦、下焦疟、霍乱、痢之虚寒病证,温病后期瘥后调理,下焦寒湿而见下血、便血等;苦温法佐以辛温之品可用于寒湿袭表证或寒湿困脾证,佐以淡渗之品可用于湿蕴中焦、小便不利之黄疸。《温病条辨》确立了以三焦为纲、九种病名为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法、方、药俱全的温病辨证体系,其温法应用的证治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全面认识温病证治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竹叶、厚朴、通草、滑石、半夏组成,为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其中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薏苡仁,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分入三焦,使气机宣畅,湿去热清。方中滑石、通草、竹叶三药共为臣药,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  相似文献   

18.
陈潮祖教授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多种证型及兼见证.外寒日久,肺闭水停治宜宣肺开郁,温阳利水;肺热未尽,肺气闭郁治宜开宣闭郁之肺气.指出小青龙汤中有散有收,有泄有补,气津兼顾,开合相宜,配伍精当,应用于咳喘效果不可勿视.咳而遗尿治宜振奋中阳;咳而兼喘治宜外散表寒,内宣肺气;咳引胸胁痛治宜肺肝同治;咳兼溢饮治宜温肺散饮,宣肺平喘.  相似文献   

19.
《温病条辨》有关湿温论述,辨证细致入微,用药丝丝入扣,有法可循,有方可依。现归纳为七法。一、轻宣上焦法湿温初起,表证叠见,里湿亦重。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热甚,状若阴虚者”,为肺气被遏,上焦不通,湿出高原。吴氏治以“三仁汤轻开肺气”肺气一宣,气机畅达,“气化则湿亦化也”。方用杏仁开肺气为主,蔻仁、半夏、厚朴芳香疏导,苡仁、滑石、通草淡渗利湿,竹叶透热于外,聚辛开苦降、芳化淡渗于一方。后世皆视三仁汤为三焦分利。然观吴氏自注,乃轻宣上焦之法,故应遵吴氏本意行之。二、升降中焦法若“三焦湿邪,升降失  相似文献   

20.
以<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治疗中应用补益药的方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方剂配伍进行分析,指出在湿热类温病治疗中,补法有通补、守补及涩补之分.对湿伤阳气,而湿浊犹存者,以通补为法;湿热伤正,湿去八九者,则治以守补;湿热伤正,正气耗散者,又以涩补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