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旋卡多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对急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临床症状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急性腹泻患儿101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蒙脱石散,n=49)和观察组(消旋卡多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蒙脱石散,n=52).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根据《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的补充建议》分析临床症状量化积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及次数、呕吐、腹痛腹涨、口渴、食欲不振及尿短黄的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腹泻患儿应用消旋卡多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地衣芽孢杆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者(n=52).对照组给予常规益生菌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5-羟色胺(5-Serotonin,5-HT)、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Neuropeptide Y,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毒素、D-乳酸、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大肠杆菌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地衣芽孢杆菌可以通过调节腹泻型IBS患者机体内肠道菌群分布,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对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确诊的 204 例腹泻患儿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 102 例.参照组行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胃动素(Motilin,MTL)、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0、IFN-γ高于参照组,MTL、VIP、SS、TNF-α、CRP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黏膜,减少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对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致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71例CMV感染致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6),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 mg·kg-1治疗.治疗2 w后观察总有效率;并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功能,如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辅助性T细胞(Telper T Cell,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D8+)、CD4+/CD8+水平以及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同时记录患儿下肢浮肿、胃肠道刺激、低血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w后,两组患儿TBIL、TBA、CD8+、IL-10、IL-12、IL-1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P、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 w内,研究组患儿下肢浮肿、胃肠道刺激、低血钾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CMV感染致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儿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0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歧杆菌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数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血浆内毒素。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肠道大肠杆菌、CD8+T 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肠道血浆内毒素、大肠杆菌、CD8+T细胞、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肠道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低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P<0.05),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优于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结论:双歧杆菌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疗效显著提高,抑制CLP大鼠的TNF-α、IL-6的表达,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提高脓毒症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结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62例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1),对照组患儿予以蒙脱石散口服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结合蒙脱石散口服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记录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3+、CD4+/CD8+),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P0.05);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儿IgG、IgA、CD4+、CD8+、CD3+、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而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结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免疫功能,降低DAO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曲菌胰酶片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效果及对Hp清除率、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我院 2020 年 6 月至2022年 5 月收治的 68 例Hp感染PU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 34 例.常规组采用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米曲菌胰酶片(1 片·d-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4 w后临床疗效,治疗 4 w后采用C14 呼气试验测定Hp清除率,于治疗前、治疗 4 w后采用粪便化验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比值(B/E)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泌素 17(Gastrin-17,G-17)、胃泌素(Gastrin,GAS)、白细胞介素 17(Interleukin-17,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7.06%,高于常规组的 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p清除率为 94.12%,高于常规组的 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气荚膜梭菌水平低于常规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及B/E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SS、G-17 及GAS水平较低,MTL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7、IFN-γ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曲菌胰酶片辅助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PU疗效确切,可提高Hp清除率,改善胃肠道状态,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头孢他啶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参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干预,参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以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数目、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腹泻、腹痛、脱水消失时间较参照组短,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等水平较参照组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目较参照组多,肠球菌数目较参照组少(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头孢他啶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数目及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聂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1):1969-197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伴腺样体肥大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炎性因子表达及其与病情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7例OSAHS伴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4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同并且严重程度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及其及病情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8、IL-6、CD8+与患儿病情呈正相关,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结论:儿童OSAHS伴腺样体肥大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对细菌性肠炎患儿肠粘膜屏障相关因子,炎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我科治疗的细菌性肠炎患儿80例,依据其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40例患儿采用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临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儿77.5%高,差异明显(P<0.05);血清炎性相关的指标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炎性相关指标的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相关免疫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肠黏膜屏障相关的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结论:抗生素结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够较为显著的提高细菌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减少其炎性反应程度并改善免疫功能,最终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1袋·次-1,1次·d-1,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脾养儿颗粒,均连续治疗5 d.治疗5 d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5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 d后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减少,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方法 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00例F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分别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治疗2周,对比各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肠道菌群、症状评分等指标变化。统计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各组血清IL-6、TNF-α、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个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胃动素(MOT)水平、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升高(P<0.05),3个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治疗后各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个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不同益生菌在治疗小儿FD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雾化吸入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氨溴特罗治疗,观察组采用NAC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AC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IL-17、TNF-α及CRP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04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服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服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呕吐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不良症状,调节患儿肠道菌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103例HP阳性DU患者,以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52例增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率90.38%高于对照组74.50%(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4.23%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铋剂四联药物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提高免疫水平,促进溃疡愈合,提升HP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迁延性腹泻(PD)婴幼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6例PD婴幼儿患者(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稀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34%高于对照组79.25%(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稀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PD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儿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功能,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方案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我院乙肝肝硬化患者1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78)、常规组(n=77).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甘草酸苷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纤维化指标[Ⅲ型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含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血清AST、TBIL、ALT、LN、HA、PC-Ⅲ水平低于常规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常规组,肠杆菌低于常规组(P均<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甘草酸苷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疗乙肝肝硬化安全有效方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同时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51).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患儿体重<15 kg,2.5 mL?次-1;15~30 kg,5 mL?次-1;>30 kg 10 mL?次-1),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第1次剂量2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续注射3 d;第4 d~6 d,10 mg?kg-1?d-1静脉滴注;第7 d~10 d,5 mg?kg-1?d-1静脉滴注).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时间;采用酶联荧光法测定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γ 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两组丙二醛(Malondialedhyde,MDA)水平;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两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中CRP、PCT、IL-4、IL-6、TNF-α、IL-10、MDA、AOP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IL-12、IFN-γ、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能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抑制炎性、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给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患者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后对其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特征及用药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2组患儿在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炎症因子与免疫特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改善,其CD3~+、CD4~+免疫功能水平与IL-12炎症因子水平升高,CD8~+、IL-8、hs-CRP指标水平降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在治疗中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不良症状与免疫功能,同时减轻炎症反应,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5d后血清炎性因子、神经损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血清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Basle Protein,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阿昔洛韦抗病毒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同时提升免疫功能,综合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