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使用毒理预测软件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评价17种亚硝胺化合物的致突变风险,探讨亚硝胺化合物取代基结构与其致突变性风险的关联。方法 使用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17种亚硝胺化合物的致突变风险进行预测,并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分别在无和有大鼠S9代谢活化条件下开展基于6孔板的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其致突变性风险。结果 Derek Nexus基于亚硝基结构,预测16种亚硝胺化合物(不包括NDPh)均具有致突变风险。Sarah Nexus预测所有17种均有致突变性风险,但NMEA、NEIPA和NDIPA的致突变风险较低。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除NMPEA外,其余所有亚硝胺化合物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NMPEA仅能诱导TA1537菌株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经大鼠S9代谢活化后,NDEA、NMOR、NDPA、NPIP和NPYR在TA97、TA100和TA1535 3个菌株中均得到阳性结果,NDMA、NMEA、NEIPA、NDBA、NMPA、NNK、NDELA、NDPh和NMPEA则在TA...  相似文献   

2.
伴随大量创新及仿制药面世而来的是对遗传毒性杂质加强监管的迫切需求。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指南性文件的出台,弥补了我国杂质监管的空白,但难点尚存。传统评价方法具有局限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间缺乏一致性比较,药物特定合成路线实际产生的大量含警示结构杂质缺乏毒理学评价数据支持,毒性预测软件的预测效力不足等。本文就国内外杂质遗传毒性杂质监管科学现状、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杂质遗传毒性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充分结合计算机毒理学、毒性评价方法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限度制定三个维度开展杂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3.
若n种药物各进行m项致突变试验,构成论域U。以模糊数学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将论域U中n种 X_(11) X_(12) … X_1m U= X_(21) X_(22) … X_2m Xn_1 Xn_2 … Xnm药物按其致突变性的相似性划分为不同类群,据此建立了评价药物致突变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致突变试验中各项结果,又考虑了给药剂量对致突变试验结果的影响。使采用不同的控制标准控制不同用途的药物成为可能。并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聚类法对14种中西药致突变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定量化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本模型根据数据间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经编网聚类,将药物分为4类:强致突变类、中等致突变类、弱致突变类和非致突变类;而且运算简单,结果与专业定性结果基本一致。此外还根据灰色优势分析初步评估了CHL试验、MN试验和Ames试验3种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药物渗透性(透膜能力)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重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先导化合物的渗透性影响其成药几率。很多药物由于渗透性不佳而遭撤市,因此在药物研发早期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渗透性预测,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节约研发经费。通过对现有预测药物渗透性的理论方法(定量构效关系、自由能差法、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和有关软件(ADMET Predictor、GastroPlus、QikProp、Volsurf等)进行介绍,并评价了其优缺点,以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理论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采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模建技术 ,根据累积的大量结构和功能信息 ,设计出具有一定药效的新分子。本文简要介绍基于结构与性质的药物设计 ,以及定量参数、Hansch模型、Free Wilson模型、神经网络、定量结构 性质关系、定量构效关系、定量结构 代谢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不仅使药物发现和开发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帮助药物开发进程进入现代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应用于药物发现各个阶段,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多肽合成及小分子药物的发现、最佳给药剂量的确定、类药化合物的设计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预测、虚拟筛选效率的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和药物重新定位、理化性质和药物靶标亲和力的预测、化合物的结合预测和体内安全性分析、多靶点配体药物分子的设计以及临床试验的设计。简要综述了AI算法和传统化学相结合以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以及AI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AI应用于药物发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药学学报》2009,44(1):11-18
利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经典天然产物的分子机制研究, 建立合适的体外活性评价模型系统, 然后通过药物化学技术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活性、结构与毒性、结构与ADM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性质的关系, 是我国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发现新结构类型、新作用机制、更有效的抗肿瘤药成为当务之急。天然产物在抗肿瘤药物发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综述几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重点阐述其作用机制、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文  孙伟  陈静  徐文方 《药学学报》2012,(9):1111-1119
索拉非尼是首个上市的口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与肿瘤增殖和血管生长相关的多种激酶,包括Raf、VEGFR、PDGFR和kit等。由于其多靶点机制、广谱、耐受性好和易于联合用药等优势,众多学者致力于索拉非尼结构改造的研究,期望发现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本文从生物电子等排和骨架迁跃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索拉非尼结构改造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基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Ames波动试验和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评价新型染料溶剂红207的碱基突变风险。方法 不同质量浓度的溶剂红207(0.625~10.000 μg/mL)分别与TA98和TA100混合于96孔培养板,在37℃条件下作用72 h后判断其对突变菌落数的影响。在优化后的体外L5178Y细胞Pig-a基因突变实验中,溶剂红207(2.5~20.0 μg/mL)分别与L5178Y细胞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作用24 h或4 h,于给药后第8天评价其是否可诱导哺乳动物细胞Pig-a基因的突变频率增加。结果 无和有S9代谢活化条件下,溶剂红207可导致TA98和TA100回复性突变孔数显著增加(P<0.05、0.01、0.001),且存在浓度效应相关性,代谢活化后增加更为明显。在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溶剂红207各浓度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S9代谢活化条件下,溶剂红207质量浓度范围为2.5~20 μg/mL时,可导致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增加(P<0.01、0.001),且存在浓度效应关系。结论 首次使用体外高通量试验方法评价溶剂红207的致突变风险,发现其存在体外致突变性且经I相代谢活化后致突变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肺部吸入制剂在治疗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广泛。肺部吸入制剂主要包括吸入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吸入喷雾剂和吸入溶液,其体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递送剂量及递送剂量均一性,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喷雾模式和喷雾形态;体内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药动学研究与放射性核素成像。就肺部吸入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光泽汀小鼠体内的遗传毒性。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溶剂对照(0.5% CMC-Na)组、茜草素(200 mg·kg-1,结构对照)组、乙酰基亚硝基脲(ENU,40 mg·kg-1,阳性对照)组、甲基磺酸乙酯(EMS,200 mg·kg-1,阳性对照)组和光泽汀低、中、高剂量(100、200、300 mg·kg-1)组,溶剂、光泽汀和茜草素连续7 d ig给予,给药第1天记为D1,阳性对照ENU和EMS分别连续3 d给予,均每天给药1次。于D7、D56采集约0.5 mL外周血用于血清生化检测;于D14、D28、D42、D56采集外周血开展Pig-a基因突变试验;末次给药后采集肝、肾细胞开展彗星试验,分析每只动物至少100个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末次给药后制备骨髓细胞样本,计算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解剖后取心、肝、脾、肺以及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试验期间所有动物一般症状未见明显异常,各组动物体质量未见明显差异,未见与给予受试物有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光泽汀低、中、高剂量组及EMS组肾脏尾DNA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0.001),光泽汀高剂量组及EMS组肝脏尾DNA百分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0.001)。光泽汀与茜草素的小鼠骨髓微核试验、Pig-a基因突变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100~300 mg·kg-1光泽汀未见对小鼠整体产生明显毒性。光泽汀可导致小鼠肝、肾细胞DNA损伤,肾细胞DN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7种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取代基结构与其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3.7.2.C)分别与系列浓度的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草素-1-甲醚和光泽汀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培养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抗体孵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突变(CD45+CD90.2-)率。结果 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16 μg· mL-1)组、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组、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31.25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在有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4、8 μg· mL-1)、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茜草素-1-甲醚(3.75、15.00 μg· mL-1)、甲基异茜草素(12.5、25.0、50.0、100.0 μ g · mL-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5、30、60 μ g · mL-1)、异茜草素(2.50、5.00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 羟基取代基所在位点是茜素型蒽醌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3Rs原则的实施,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的整体动物试验面临严重挑战,体外替代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生殖发育毒性周期长,涵盖面广,现有的任何一种体外方法无法全面模拟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全过程,无法全面反映其对于生殖发育周期中性成熟、受精、配子发生、合子发育、出生后发育及性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殖发育毒性体外替代法评价是解决体外替代法预测结果接近体内检测结果的关键,在整合体外替代研究时,应考虑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不同进化阶段的物种,多个生殖毒性周期,体内外代谢活化差异等因素。根据受试物特性、分布、用途、适用范围,其他毒理学实验及毒代动力学资料,技术水平,管理部门的要求等特点进行实验设计,通过一系列反应不同试验终点的组合实验(Integrated testing strategy,ITS)综合评定药物体外生殖发育毒性,但目前尚无最合理的组合方案。对生殖发育毒性体外试验研究进展及应用策略需考虑要点进行综述,以推动替代技术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是食药同源中药材,具有滋阴兴阳、止消渴、补劳伤的功效,富含枸杞多糖、枸杞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显示,枸杞子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血糖血脂、保护视力、抗抑郁与焦虑、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抗炎抑菌、抗氧化、保护肝肺肾等作用。对枸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发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败酱草来源于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和白花败酱P.villosa的带根全草,其乙醇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皂苷类。败酱草抗结直肠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调节信号传导通路,逆转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败酱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结直肠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属兔科兔形目,是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的非啮齿类哺乳动物模型之一,但是其相关研究较啮齿动物少,对不同种属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有助于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围产期发育毒性试验和体外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等方面综述了家兔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家兔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血脑屏障体内外模型及一种脑渗透性分类方案。其中体外模型主要有溶剂水/分配模型、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Transwell细胞模型、微流控芯片血脑屏障模型、永生化内皮细胞系建立的血脑屏障模型、三维血脑屏障模型等。体内模型主要有脑/血浆比率测定法、小鼠脑摄取量分析法、啮齿类动物原位脑灌注法、脑微透析法等。随着血脑屏障模型的不断成熟完善,将有助于筛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的血脑屏障模型,以期为血脑屏障模型研究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