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P物质(SP)释放的影响作用。方法Wistar胎鼠DRG神经元分散培养72h,观察有GDNF(5ng/mL, 50ng/mL)和没有GDNF孵育的神经元活细胞生长状况,计数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4′, 6二脒基-2-苯吲哚(DAPI)双染的DRG神经元数目,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辣椒素孵育前后SP的释放。结果用GDNF孵育的神经元生长状况良好,单位视野内神经元数目多于无GNDF孵育的标本,SP的基础释放量和辣椒素刺激后的释放量均高于无GDNF孵育的标本。结论GDNF可促进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的存活,能增加培养中神经递质SP的基础释放量,可能增加辣椒素诱发神经递质SP释放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NOV在嗅鞘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 gene,nov)所编码产物(NOV蛋白)转染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后在OECs中的表达以及活性.方法本研究用nov转染原代培养大鼠OECs,用G418筛选,经过Western blot检测c-myc-NOV的表达以及通过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与NOV转染后OECs联合培养来对表达的nov活性进行鉴定.结果①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了NOVcDNA的OECs总蛋白c-Myc抗体检测可见约28×103条带,即c-myc-NOV融合蛋白.未转染质粒的OECs总蛋白做对照,结果为阴性,无条带出现.②与nov修饰的OECs联合培养DRG有许多DRG细胞向外迁移,细胞折光性强,突起较长而纤细,并形成复杂的网络.未修饰的OECs组只有少量的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细胞迁移和突起生长都很局限.空白对照组DRG仅有细胞迁移.结论nov转染OECs后,并能促进与OECs联合培养的DRG细胞的迁移生长,表明产生了具有促神经细胞生长活性的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骨癌痛(CIBP)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影响,探讨华蟾素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急性分离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DRG细胞IA的影响。结果骨癌痛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密度减小,激活曲线向右移动,失活曲线向左移动;华蟾素能调节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 流密度,并且逆转骨癌痛IA电流激活和失活曲线的改变。结论在大鼠胫骨内注入肿瘤细胞后,DRG神经元IA电流减小;华蟾素 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IA电流激活和失活特性,该作用可能与它的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壳寡糖(COSs)对大鼠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和DRG神经元为研究模型,通过神经丝蛋白-H(NF—H)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软件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0.0、0.1、0.2mg/m1)作用5d对DRG和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0.05、0.1、0.2mg/m1)作用DRG神经元12h后,对DRG神经元中NF—H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壳寡糖(0.1、0.2mg/m1)显著促进DRG突起的生长(均P〈0.01);0.2mg/ml剂量的壳寡糖明显促进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加入壳寡糖作用12h后,0.2mg/ml剂量壳寡糖组的NF—H和GAP43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P〈0.05和〈0.01)。结论壳寡糖可有促进体外培养的DRG和DRG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并可促进NF—H、GAP4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NGF、BDNF和NT-3在背根节卫星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F-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L6)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成的雄猫5只,随机取一侧的L6背根节(DRG)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GF、BDNF和NT-3及其mRNA在DRG卫星细胞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DRG,可见NGF、BDNF和NT-3及其mRNA阳性卫星细胞。各因子mRNA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胞质。BDNF-IR定位于胞质,而NGF-IR和NT-3-IR则定位于胞核。结论:背根节部分卫星细胞内有NGF、BDNF和NT-3及其mRNA的分布,BDNF和NGF、NT-3亚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成年猫背根节卫星细胞内不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下,不同大小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特点,探讨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组(SNI组)。运用热和冷刺激实验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大小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无改变,但冷刺激抬足时间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SNI组大鼠DRG神经元的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增加,3型细胞构成比减少(P?<0.05);在Control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小细胞3型细胞的构成比较低,而1型和2型细胞的构成比较高(P?<0.05);在SNI组内,与大细胞比较,中细胞3型细胞构成比较低,1型和2型细胞构成比较高(P?<0.05),而小细胞与大细胞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大小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分型的改变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芦荟多糖对肝癌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芦荟多糖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芦荟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原发性肝癌细胞(PHCC)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生长的影响。结果:芦荟多糖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芦荟多糖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抑制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牛坐骨神经内源性抑制物对体外培养DRG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生  朱锦宇  黄耀添  杨浩  张萍  夏春明 《医学争鸣》2000,21(11):1317-1320
目的 在新生牛坐骨神经提取对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nglia,DRG)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有抑制活性的物质 .方法 原代培养 DRG细胞 ,实验组分别以不同浓度加入前一实验证实对 PC12细胞有抑制活性 ,Mr5 0 0 0~ 10 0 0 0之间的新生牛坐骨神经提取液 ,对照组中加入培养液 . 48h后进行MTT细胞活性测定、总蛋白含量测定以及观察细胞突起生长情况 .结果 实验组加入提取液蛋白浓度为 2 0 m g· L- 1 ,40mg· L- 1时 ,DRG细胞的活性、总蛋白含量以及突起的生长无明显变化 ;当提取液的浓度为 80 mg· L- 1 ,16 0 mg· L- 1时 ,DRG细胞胞体皱缩 ,突起生长缓慢、停滞 ,细胞活性和总蛋白含量明显减低 .对照组的 DRG细胞生长良好 .结论 新生牛坐骨神经内存在一种对体外培养的 DRG细胞存活及突起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  相似文献   

9.
不同饲养层细胞对胚胎干细胞和内细胞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层细胞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和兔囊胚内细胞团(ICM)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成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SNL)、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EF)、兔肾脏成纤维细胞(RRF)作为饲养层饲养小鼠ESC和兔囊胚,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并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生长在REF上的小鼠ESC具有最显著的未分化形态,保持未分化时间最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强。在REF上呈聚集生长的兔囊胚ICM的比例最高。结论REF能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及促进兔囊胚ICM聚集生长,可以作为ESC的饲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瑞氏染色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比色法观察As2O3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瑞氏染色显示低浓度的As2O3(0.1μmol/L,1.0μmol/L)诱导后,细胞呈现部分分化现象,而高浓度的As2O3(5.0μmol/L)诱导后细胞呈现凋亡特征,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第1天半数抑制率(IC50)约为20.0μmol/L,第2天、第3天IC50均约为5.0μmol/L。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低浓度者可诱导HL-60细胞部分分化,高浓度者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苏志鹏  蒋小龙  王成德  刘洁  陈云祥  李群  吴近森  吴哲褒 《浙江医学》2011,33(8):1115-1116,111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溴隐亭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将GH3细胞分成3组:对照组、溴隐亭组、NGF+溴隐亭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后GH3细胞的成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GF干预后GH3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单独溴隐亭治疗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NGF干预后2、4、6d分别再给予溴隐亭治疗则对GH3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NGF干预后4d及6d时溴隐亭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结论NGF能促进溴隐亭对GH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poAI对原代培养人Mulle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的视网膜Muller细胞后用不同浓度的ApoAI刺激Muller细胞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poAI作用24 h后Muller细胞的细胞周期,比较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照相法检测各组Muller细胞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不同细胞周期间不同细胞数的变化以及各组细胞的凋亡数。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poAI可以抑制人Muller细胞的增殖,且随ApoAI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5);ApoAI对细胞的凋亡无明显作用( P>0.05)。  相似文献   

13.
朱旭  吴学建 《中原医刊》2009,(10):47-48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对体外培养许旺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促进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许旺细胞,纯化后的细胞配成单细胞悬液,按5×10^4个/孔的细胞数量接种于预先铺过明胶的4孔培养板中。根据加入药物浓度随即分成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加入0.1mg/L甲泼尼龙;C组,加入1.0mg/L甲泼尼龙;D组,加入5.0mg/L甲泼尼龙。分别于加药后第2、4、6、8、10天吸取培养液做NGF、CNTF、GDNF定量测定。结果①B、C、D组许旺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A组,三种神经生长因子分泌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GF的检测结果有优于CNTF、GDNF的趋势(P〈0.01),CNTF和GDNF的促分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能促进体外培养许旺细胞的增殖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小剂量应用和大剂量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PC12细胞分成两组:实验一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0.005、0.025、0.05、0.1、0.25、0.5、1.0、2.0μmol/L)17-AAG培养液;实验二组分别加入150μg/L VEGF(VEGF组)、0.1μmol/L17-AAG(17-AAG组)、0.1μmol/L17-AAG+150μg/L VEGF(17-AAG+VEGF组)培养液。另设DMSO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rights-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VEGF-165蛋白的表达。结果 17-A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增殖(P〈0.05);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μmol/L。0.1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1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VEGF-165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各时点VEGF-165蛋白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抑制剂17-AAG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陈超  欧国敏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3,(5):343-347,F0002
目的:比较在不同浓度和培养时间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对年轻和年老小鼠颅盖骨来源的骨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并观察FGF-2对不同表型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定时和连续的酶消化年轻(3个月龄)和年老(19~22个月龄)小鼠颅盖骨获取骨祖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鉴定细胞的成骨活性.选取原代培养的骨祖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FGF-2,在不同的培养时间采用MTS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两种成骨细胞谱系的分化标志物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ALCAM)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actin,SMA)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FGF-2对不同表型细胞的作用.结果:质量浓度为1.6 ng/mL 和0.16 ng/mL的FGF-2,在培养4 h和24 h时对年轻小鼠骨祖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对于年老小鼠的增殖促进作用出现在培养至48 h和72 h.年轻和年老小鼠的骨祖细胞中,均可表达ALCAM和SMA两种蛋白,FGF-2对SMA的阳性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增加ALCAM阳性细胞的比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于年轻小鼠出现的更早.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FGF-2可以促进小鼠骨祖细胞的增殖,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的骨祖细胞对FGF-2的反应性下降.FGF-2可能对促进老年骨增量中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其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将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分为rhEGF组和空白对照组,rhEGF组加20 ngrhEGF和含20%新生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只加含20%FBS的DMEM培养基,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2、4、6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倍增时间约34 h,方差分析P〉0.05,三代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rh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数值,分别做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MSCs体外稳定扩增,有很强的增殖能力,且rhEGF能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L-21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观察IL-21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24h后IL-2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Livin及caspase-3mRNA水平,观察IL-21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IL-21对Raji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0、10、100μ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6%、15.12%、22.57%,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IL-21浓度升高,LivinmRNA的表达水平逐步下降,caspase-3mRNA表达逐步升高(P〈0.05)。结论 IL-21可以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的凋亡,可能与调节Livin、caspase-3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有DAPT存在情况下辐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Nocth信号通路与bFGF之间的关系。方法MTF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培养贴壁后的细胞按照试验设计加入不同浓度的DAPT,培养24h后,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5min后加入40ng/ml的bFGF,培养48h后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加入DAPT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bFGF组与DAPT组相比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的凋亡率为(11.53±0.81)%,辐射+bFGF组的凋亡率为(7.18±0.94)%,单纯DAPT(50μmol/L)组的凋亡率为(9.8±0.77)%,辐射+DAPT(50μmol/L)组的凋亡率为(21.45±0.98)%,辐射+DAPT(50μmol/L)+bFGF组的凋亡率为(10.26±1.03)%。辐射+bFGF组与辐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APT组与辐射+DAPT组间相同DAPT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DAPT组与辐射+DAPT+bFGF组间相同DAPT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bFGF对放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Notch信号通路阻断剂DAPT促进辐射后神经干细胞的凋亡,bFGF抑制DAPT凋亡的作用。bFGF对放射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晶晶  马丽芬  焦凯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3):180-182,F0003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SD雄性大鼠胰岛,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在含100μIU/ml胰岛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分别孵育胰岛0、30、60、120、240 min,对照组是未经胰岛素孵育的胰岛,即0 min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胰岛β细胞以及IGF-1R进行定位,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荧光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IGF-1R定位于β细胞,对图像中β细胞表达的IGF-1R荧光积分光密度值进行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处理30 min,β细胞IGF-1R的荧光积分光密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胰岛素处理60、120、240 min组中,β细胞IGF-1R的荧光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密度值有上升的趋势。[结论]胰岛素对SD大鼠胰岛β细胞上IGF-1R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