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内镜息肉冷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结直肠小息肉(直径≤10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 = 59)和观察组(n = 59),对照组采用内镜息肉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CS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情况、手术指标、息肉切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和直径1~5 mm息肉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率、术后2周出血率和内镜下止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C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手术操作时间短,息肉切除率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夹闭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诊断为结直肠病变行ESD术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4处病变。根据ESD术后创面是否行荷包缝合术分为研究组(ESD术后行荷包缝合术夹闭创面,n = 121)和对照组(ESD术后创面不夹闭,n = 103),总结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病灶位于直肠114处(50.89%),左半结肠56处(25.00%),右半结肠36处(16.07%),回盲部18处(8.04%)。研究组手术时间(73.12±12.23)min较对照组的(69.24±11.54)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5±0.98)d,较对照组的(5.04±1.24)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23 728.85±3 916.89)元,较对照组的(22 820.84±5 051.80)元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穿孔、发热和腹痛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能有效夹闭结直肠ESD术后创面,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不增加总体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邢玲 《中国内镜杂志》2020,26(12):29-3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束凝固术(APC)及黏膜切除术在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行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10例(息肉442枚)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150例(息肉203枚)、内镜下APC组40例(息肉66枚)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120例(息肉173枚),并分别对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内镜下APC组总有效率95.00%和EMR组总有效率96.67%均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明显提高,而无效率5.00%和3.33%均明显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内镜下APC组和EMR组主观症状、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社会活动和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分均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明显提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MR组患者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0.83%)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MR组患者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内镜下APC组略有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内镜下APC和EMR在结肠息肉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于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40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于3周内手术,n = 24)和对照组(超过3周手术,n = 1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前VA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术后8周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于3周内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利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联合鼻内镜治疗鼻骨骨折合并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7例鼻骨骨折合并畸形的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联合组实施MSCT曲面重组联合鼻内镜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鼻外形、鼻通气功能和嗅觉障碍评分、手术前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和鼻腔容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术后鼻外形和嗅觉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鼻总呼气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术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和鼻腔容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SCT曲面重组联合鼻内镜治疗鼻骨骨折合并畸形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CT三维定位贴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神经内镜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定位方法分为两组,徒手定位组(n = 24)和定位贴组(n = 2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定位贴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定位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徒手定位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贴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明显。结论 应用脑CT三维定位贴定位血肿行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血肿清除率高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n = 43)结石直径 > 15 mm,B组(n = 21)结石数量 > 10枚,C组(n = 82)行上消化道重建。根据ERCP取石是否成功,分为取石成功组(n = 106)和取石失败组(n = 40),比较两组患者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石直径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3组患者操作时间、平均插管次数、结石直径、残余结石和激光碎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ERCP取石成功组与取石失败组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结石数目、消化道重建和是否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是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ERCP取石在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安全、可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该院诊疗的102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0~78岁,术前1周均行胃肠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观察不同检查方法术前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以术后病理T分期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胃肠超声造影、超声内镜和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0.59%,超声内镜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3.53%,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29%。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在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中,总体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胃肠超声造影和超声内镜(P < 0.05);对于T1期和T2期老年胃癌患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超声内镜,高于胃肠超声造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T3期老年胃癌患者,胃肠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相当,略低于联合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T4期老年胃癌患者,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胃肠超声造影(P > 0.05),而明显高于超声内镜(P < 0.05)。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内镜,能明显提高老年胃癌患者T分期总体诊断准确率;对于T1期和T2期老年胃癌患者,可优先选择超声内镜;对于T3期和T4期老年胃癌患者,可选择联合检查,以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高龄患者78例,均采用LC联合ERCP和EST进行治疗。39例年龄≥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高龄组,39例年龄 < 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为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直接胆红素(DBIL)]、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WBC)]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高龄组结石清除率为97.44%,与非高龄组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不同时点VAS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GPT、ALP和DBIL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RP、IL-10、WBC和TNF-α较术前升高,术后3 d,CRP、IL-10、WBC和TNF-α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和3 d,两组间CRP、IL-10、WBC和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与非高龄组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LC联合ERCP和EST治疗≥80岁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会损伤肝功能,炎症反应轻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64例确诊为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Pre-cut-EMR,34例行ESD。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特征、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宏观形态、迟发性出血、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术后病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整块切除率为100.0%,总体R0切除率为96.9%,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穿孔。Pre-cut-EMR组手术时间为(24.6±6.5)min,明显短于ESD组的(37.5±9.5)min,术中穿孔率为3.3%(1/30),明显低于ESD组的23.5%(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为1.40(1.30,1.70)cm,小于ESD组的1.45(1.30,2.00)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re-cut-EMR组病灶直径 ≥ 2.0 cm的比例为10.0%(3/30),低于ESD组的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re-cut-EMR和ESD治疗十二指肠非壶腹部病变的疗效相当,但Pre-cut-EM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穿孔率更低,治疗直径 < 2.0 cm的病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对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的乙肝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该院接受EVL治疗,并定期来院进行胃镜或EUS复诊的乙肝肝硬化伴EGV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54.0 (41.0,70.0)岁。依据患者的EVL治疗效果,分为正常组(n=25)和不良组(n=39),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EUS表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正常组年龄为51.0 (37.0,60.0)岁,小于不良组的60.0(43.0,7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组血红蛋白(Hb)为107.0 (91.0,122.0) g/L,低于正常组的116.0 (102.0,141.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组胃旁静脉、胃穿支静脉和食管穿支静脉发生率分别为56.4%(22例)、59.0%(23例)和64.1%(25例),与正常组的28.0%(7例)、20.0%(5例)和36.0%(9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测量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EGV)患者接受"内镜下食管胃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前后肝脏、脾脏剪切波速度(LSWV、SSWV),与内窥镜检查所示EGV程度对照,观察LSWV、SSWV评价临床干预肝硬化并发EGV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肝硬化并发中-重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于治疗前及4周后以VTQ测量其SSWV、LSWV值,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内镜所示EGV程度及SSWV、LSWV变化。结果 中、重度EGV患者SSWV值不同。治疗后4周SSWV值下降,以下降0.13 m/s为临界值判断手术有效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0%和100%;中、重度EGV患者间LSWV值及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rin分型各型EGV之间SSWV、LS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TQ测量SSWV评估临床干预中-重度EGV效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脾脏硬度诊断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和评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对71例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胃镜、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等相关检查,对EGV程度分级并测定患者的肝、脾脏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EGV和评估静脉破裂出血高风险的价值。结果 有EGV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SWV(LSWV)和脾脏SWV(SSWV)均高于无EGV乙肝肝硬化患者(P均<0.001);以胃镜结果为金标准,LSWV、SSWV诊断EG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和0.910(P均<0.001),最佳界值点分别为2.01 m/s和2.84 m/s,敏感度为93.5%和76.1%,特异度为76.0%和92.0%;其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风险的AUC分别为0.882和0.914(P均<0.001,最佳界值点分别是2.27 m/s和2.94 m/s,敏感度为77.1%和85.7%,特异度为83.3%和91.7%。结论 肝脏、脾脏硬度有助于诊断乙肝肝硬化患者EGV以及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规范治疗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对中、重度无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无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综合规范治疗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两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鼻腔鼻窦结局评分和鼻内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6和12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嗅觉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满意度和复发率分别为95.65%、4.35%和86.96%、13.04%,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规范治疗联合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中、重度无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消化内镜下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和谐夹)与金属钛夹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16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使用的止血夹不同,分为观察组(和谐夹,n=74)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一步法"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对照组行ERCP/EST联合L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结石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ERCP/EST联合LC相比,三镜联合"一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术后恢复快,患者经济压力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内镜(EUS)及临床数据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6例EGV患者,根据治疗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102例)、未出血组(84例),收集两组患者EUS参数及临床数据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色征、腹水、CTP评分、para-EVC直径、奇静脉直径为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74,敏感度、特异度为93.1%、98.8%,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Hosmer-Lemeshow x2=7.303,P=0.504)。结论 红色征、腹水、CTP评分、para-EVC直径、奇静脉直径为EGV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5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EGV治疗后再出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EGV治疗后再出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痛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术(组织胶注射+套扎或组织胶+硬化剂注射)对轻微肝性脑病(MHE)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92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为MHE组(n=44)和无肝性脑病组(对照组,n=48).采用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和术后24 h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