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间期出血具有症状轻、病程短的特点,其概念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次提出。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之一,“亢害承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所提出,是“亢则害,承乃制”理论内涵的高度概括。基于“亢害承制”理论,经间期出血之病机可归纳为肾阴不足,心火旺盛,承制失衡,心肾失交,治疗提倡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从势助力,宜采取心肾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并发CVD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并发CVD。  相似文献   

3.
略论心肾相交及其病变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但由于对水火概念的狭义理解,又把心肾不交的病机局限在“肾阴亏虚或心火旺盛,肾水和心火失衡,不能相济”的范围内。作者认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的生理病理关系不仅限于心火与肾水,肾阴虚、心火旺的黄连阿胶汤证,肾阳虚、心火旺的交泰丸证,心肾阳虚的补坎益离丹证,心肾气虚的心肾两交汤证都属于心肾不交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刘建英 《河南中医》2003,23(12):75-76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滋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心阳不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习惯上叫作"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如果心火不足,不能下温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可见心悸、心慌、水肿等症,习惯上称为"水气凌心";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心阳独亢,而见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则称其为"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为临床常见证候,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临床可分为偏心火旺、偏肾阴虚和(肾)阴虚(心)火旺三种类型,其治法方药亦相应有别,现结合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连阿胶汤首见于《伤寒论》,是仲景经典方中的代表方剂,诚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而心肾二者又属于少阴经,故黄连阿胶汤对于调整少阴之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心火亢盛或肾阴不足,水火共济失调,心肾不交,使得心火无法温肾,而肾阴不能濡心,阴阳失调则发为不寐; 肾阴不足,无以上行而制约心火,心肾不交,心之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心神失养入里无门,发为焦虑,且心火过旺更加耗伤肾阴伤津,恶性循环,焦虑更重; “命门火衰”则不能腐熟水谷,水谷精气无法上濡于肺胃等脏,发为消渴。诸病发病均为心肾不交所致,皆可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概述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之失眠、焦虑症、糖尿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析心肾兼顾治疗消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主张从肾论治者,有倡导肺、脾、肾三脏合治者,有重视调脾者,亦有从肝论治者,笔者仅就消渴病治疗中的有关心肾兼顾问题做一论述。 早在明代赵献可的《医贯》中就有:“下焦命门火不归元,游于胃则为中消”,“故治消之法,不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降其心火,滋其肾水”。从中可见古人对消渴病中肾与心所发生的重要病理变化之间的认识,并由此提出了“心肾兼顾”之治疗法则。 《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微小者为消瘅”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蔡慎初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不寐以心肾不交型最为多见,且多以“温肾水,泻心火”治疗。蔡慎初教授则认为,心肾上下交损之际,当治其中,概括其病机有三:痰湿阻滞,升降失和;气血亏虚,心肾无资;寒热虚实错杂,气机逆乱。治则治方有三:注重化痰,调畅枢机,方选半夏厚朴汤、枳术丸、半夏秫米汤合方加减;补气养血,建中为要,黄芪建中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方选半夏泻心汤合酸枣仁汤为主方。故诊治不囿于心肾,把握整体,从中焦脾胃论治,运用经方合方化裁。  相似文献   

8.
张蕴慧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关键为“心肾不交”,指出心肾相交的本质为水火既济,精血同源,精神互用,阴阳相交。并将对心肾不交的认识归纳为以下四种:火旺引起水亏;阴虚不能潜阳;心气不足、肾气不纳;肾气不足、心火独亢。在治疗上主张“欲安心者须实肾,欲补肾者须治心”,协调心、肾二脏的平衡,用药精当,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10.
王剑虹 《北京中医药》2002,21(5):283-284
笔者应用水火既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妇女更年期不寐,经临床观察,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为火、肾为水脏,肾水充足,上济心火,水火既济,阳入于阴,阴阳调和则寐安。而妇女更年期多因肾阴亏虚,肝肾不足,水不制火,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致心肝火旺,导致不寐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应用水火既济汤意在补肾水,滋肾阴,使水得滋,火得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阳入于阴,阴阳协调,则神魂安定,夜寐自安。  相似文献   

11.
曹理璞 《河北中医》2010,32(11):1648-164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心与肾的关系,以五脏而言,心为阳中之阳脏,肾为阴中之阴脏;以五行属性而言,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从生理上,水升火降,坎离交泰,心火下降于肾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滋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这种阴阳升降平衡、阴阳相交之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相似文献   

12.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二者相互配合,则阴阳平衡。若心火与肾水之间阴阳失衡,则会出现心肾不交之证。脾胃居于中焦,其气机升降和运化功能对心肾之间相互交济也有着重要影响。若气机斡旋失司,运化功能紊乱,或是有实邪阻于交通要道,同样可出现心肾不交之证。临证遣方用药,不仅要关注心火、肾水本身的问题,还要审证求因,重视脾胃在其中的作用,治以运脾胃以交心肾。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心肾不交所致病症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情况下 ,心阳下降于肾 ,以温肾水 ;肾阳上济于心 ,以养心火。这种阴阳互补、水火相济的关系叫做心肾相交。如果肾水不足 ,不能上济心火 ,而心火独亢 ;或心火亢盛于上 ,不能下温肾水 ,致肾水寒于下 ;或心阳虚而火不旺 ,肾之水气上凌于心 ,这种由于心肾阴阳水火失却协调平衡既济的关系 ,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称作心肾不交。临床上心肾不交引起的病症 ,由于心肾阴阳的盛衰不同 ,出现的症状不同 ,治疗的方药亦不同 ,应根据症状、体征辨明阴阳水火的盛衰 ,正确用药。1 遗精素患遗精 ,由于精液过耗 ,阴损及阳。阳失去阴的涵养 ,浮而不敛 …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睡眠障碍在该时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心肾相交”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论治,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以心肾不交,神明不安为主要病机,其中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其具体病机包括“肾水不足,心火偏亢,热扰神明”“肾阳不足,心阳失温,神失鼓舞”“肾精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养”三个方面。治疗时应紧握病机,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为原则,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及伴随症状的不同,辨证应用“补肾滋阴,清心安神”“补肾助阳,暖心安神”“补肾填精,养心安神”之法,以使心肾相交,神明安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盖不寐一证,临床常见.辨证有外邪扰动和正虚失养之别,总属阴阳不交、神不安宅之证,按证审察诊治,自当不难,但在疗效上有“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之叹.心主火在上,肾主水在下,在生理情况下,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心肾相交,则神安志宁.在病理情况下,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不能下温肾水,心肾不交,神不安宅,故眠难酣.因此心肾不交为不寐之根本,欲安眠,当以交通心肾为要.而使心肾相交者,多数医家多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火亢盛,注重心肾的调理,而忽视脾胃肝胆斡旋其间的作用.笔者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侍诊名中医陈意老师于侧,并研习他的医论及医案,发现陈师从心肾不交论治不寐,治法独著慧眼,方药有其妙用.  相似文献   

16.
论心肾相交与失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目前对心肾相交与失交在认识上的分歧、模糊及片面性。指出应注意与火不归原、上热下寒、阴火、心火炽盛、肾阴虚火旺相鉴别。阐述了心肾失交分肾阳虚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阳虚、肾气虚心气虚、肾精亏虚心血不足,肾精亏虚心神失养。认为心肾相交是对二脏功能相互影响的高度概括,临床治疗应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泻南补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本法治疗情志病具有独到的优势。文中以临床诊治“笑不休”验案一则为例,观察发现该病具有心火偏亢、肾水不涵的病机特点,而通过“泻南补北”之法,泻其心火,补其肾水,既可使水能制火,又能调整肝木之疏泄,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华 《西部中医药》2021,34(1):41-42
徐峰教授认为临证治疗失眠症关键在于调整脏腑气机,百病皆由气生,脏腑升降有序,才能保持机体内的阴平阳秘及气血的动态平衡.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难以下降而亢盛于上,水火失济,心神不宁而失眠,治疗应注重升水降火,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心肾相交,脏腑气机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9.
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此为生理常态;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是病理现象;交通心肾,理顺水火,乃是施治原则。然临症治疗心肾不交而致失眠者,每以“交泰丸”方化裁为治,意取阴阳上下交通而心肾安泰,眠可得宁矣。但据临床辨析,“交泰”者此为一也。他如:心肾阴虚,阴不制阳;心肾阳虚,降资失调;心火炽盛,下灼肾阴;偶触惊恐,伤肾累心等,均可导致心肾不  相似文献   

20.
水火不济辨     
内经五行之论与脏腑相合,则心属火肾为水,在生理状态下,心中之火下降至肾以温肾阳,可使肾水不寒,肾中之水若上至心,可涵养心阴,盖心阴充足,则心阳得以制约而不偏亢,心火与肾水相互协调、升降,彼此制约。由此保持着心阴与心阳、肾阴与肾阳、心火与肾水这三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此即常言之心肾相交,又曰:水火相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