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探索其高频腧穴,总结针灸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提取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平台收录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时间为不限—2019年11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数据并建立选穴数据库,运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  相似文献   

2.
张磊  张英  周馨  万冬桂 《新中医》2021,53(15):104-10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20年5月30日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平台中有关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文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数据库中,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1篇文献,在未区分具体癌症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其次为大肠经、脾经。使用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的5个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阿是穴、三阴交和内关,使用特定穴以五输穴、合穴、下合穴为主。针对不同脏腑癌痛进行治疗的针灸处方中,胃癌癌痛常用腧穴为足三里、中脘;肺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内关、肺俞、足三里;肝癌癌痛常用腧穴为太冲、期门、肝俞、三阴交。所选经脉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和膀胱经为主,特定穴使用则以背俞穴、募穴、合穴为主。将使用频次≥5的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出4类结果。结论:针灸治疗癌痛,以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阿是穴为基本穴位处方。根据不同脏腑的癌痛情况,应以病变脏腑所属经脉之合穴、募穴配合膀胱经相应的背俞穴为基础,联合应用基本穴位处方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取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照  李汉  王蜜源  刘佳  胡浩宇 《新中医》2020,52(18):121-12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焦虑症(PSAD)的取穴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从建库至2019年7月10日收录的针灸治疗PSAD的相关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PSAD使用频次前十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是百会、内关、神门、印堂、太冲、三阴交、神庭、四神聪、足三里、合谷;经脉选用以督脉、手少阴心包经、手厥阴心经最多;选穴部位主要以头部、上下肢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原穴。高频腧穴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支持度最高的腧穴为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内关,聚类分析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及5个常用穴位配伍。结论:针刺治疗PSAD多从"心脑"论治,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取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文献,建立黄褐斑的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19.0和Clementine 12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针灸治疗黄褐斑,所选经脉以膀胱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脾经、大肠经和胃经,所选腧穴频次最多主要为三阴交,其次为足三里、血海、曲池、合谷、肝俞。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6个核心用穴群。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肝脾肾三脏同治,主以益肾助阳,辅以补脾养血,疏肝通络,重视交会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常用穴位的归经、部位、刺灸法的选择及穴位联合使用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WF)、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Sino Med,从建库至2019年5月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收集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处方,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到6类针灸治疗措施,总处方179条,高频腧穴多为局部取穴的头部穴位,以宣散局部壅滞之气血,醒神开窍养髓。督脉穴位使用最多,且从特定穴的使用中发现多选用督脉与其他经脉的交会穴,以调节督脉的经气,疏通脑络,使脑神得养。从关联规则结果来看,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穴组是百会-四神聪-风池等,支持度最高的穴组是百会-四神聪。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百会-神庭-四神聪等2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有简、廉、便、验的优势,该研究结果为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偏头痛取穴规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报道40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医角度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偏头痛的主穴有10个。10个腧穴分布于6条经和经外奇穴上,其中足少阳胆经用得最多,有3个,其他经上的各有1个。结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为主,并且多以风池、太阳与率谷相配出现,而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期刊论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国内外发表的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文献中的腧穴处方数据并统计腧穴的使用频次、分布部位、归经和特定穴类别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3篇,涉及93首针灸处方,包含十四经穴154个、经外奇穴9个,用穴总频次1047次。涉及的高频腧穴有足三里(43次)、阳陵泉(42次)、三阴交(40次)、合谷(39次)、曲池(36次)等,涉及的特定穴以交会穴的用穴数和频次最多,十四经脉中阳经使用频率(72.60%)明显多于阴经(27.40%),以膀胱经用穴数和频次最多。高频腧穴可聚为6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曲池→合谷"为最常用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注重通补结合,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尤以膀胱经、督脉、阳明经为重,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大致从补益肝肾、醒脑开窍、补血养心、活血通络、熄风舒筋、温阳补髓6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近视取穴规律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荣  卢阳佳  黄泳  林仁勇 《中医杂志》2011,52(16):1413-1416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近视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0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针灸治疗近视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将纳入文献中腧穴按其筛选方法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统计各穴位出现的频数,对最后纳入腧穴按照其所在十四经分布、所属部位、所属特性等加以分类,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82篇,使用腧穴几乎涉及所有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率最大,其所属腧穴睛明、攒竹等作为主穴使用191次,占所有主要穴位的31.01%;所属腧穴胆俞等作为配穴共使用21次,占所有配穴的19.44%。其次为足少阳胆经,其所属腧穴风池作为主穴使用52次,占主要穴位的7.18%。82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睛明(65)、攒竹(62)、风池(52)、太阳(47)、承泣(45)、四白(40)、合谷(33)、鱼腰(32)、丝竹空(30)、肝俞(24)、瞳子髎(22)、肾俞(21)。结论针灸治疗近视经脉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多以眼周腧穴作为治疗主穴。  相似文献   

10.
王寅森  陈灵巧  林良才 《新中医》2024,56(6):105-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年1月—2022年1月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分析其选穴特点,运用SPSS Statistic26.0及SPSS Modeler14.0等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1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112张,涉及腧穴73个,治疗方式排名前3位的是针刺、火针、刺络拔罐,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腧穴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特定穴以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对使用频次≥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2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2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为一组(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7篇、针灸处方125首,共涉及穴位42个,总用穴频次409,使用频率大于10%的有4条经脉,依次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手厥阴心包经,累计频率78.51%,单穴频次≥10的穴位有11个,分别为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太冲、中脘、关元、上巨虚、神阙、太溪、气海及曲池;特定穴以五输穴、络穴及募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足三里-内关、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是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通过对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穴位分为两大类。结论:针灸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选穴多以补益中气、调畅气机为主,选穴多选特定穴,配伍多以“原络配穴”“远近配穴”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更年期抑郁症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检索1983年至2019年间关于针刺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所有文献共2173篇,最终将符合标准的58篇文献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腧穴使用频次从高到底依次是百会、三阴交、内关、太冲、肾俞、肝俞、心俞,经脉选用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部、四肢、背部选穴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背俞穴最为常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穴对有:心俞—肝俞—肾俞、百会—印堂、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神门、太冲—合谷,对高频主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四个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疗效确切,穴位以头部、背俞穴和四肢末端为主,符合临床治疗规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探索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取穴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针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选穴规律。方法:于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四大中文数据库中检索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已有针灸处方取穴规律的探究。在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中主要提取腧穴、相关证型等数据,对准确纳入的114篇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频次分析结果显示,频次使用前五的腧穴分别为:三阴交、关元、子宫、中极及足三里,体现了腧穴"近治"及"远治"作用的经典结合;经脉使用频次结果显示,常进行针刺的经脉有任脉、足太阴脾经、奇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其中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的配伍体现"俞募配穴"的配伍特色;因子分析共得出12个公因子穴组,其中以三穴一组的组别居多;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结果显示,共有9组穴位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在针对不同证型的治疗时具有对应性;在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两穴、三穴、四穴关联规则各有6对、11对、3对,其中意义较大的关联规则为关元→三阴交;子宫→关元;子宫、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是腧穴主要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而以肾和胞宫为主要作用点的重要体现。结论: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选穴中具有规律性,可供临床选方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照  祝震天  冯炯 《新中医》2024,56(4):106-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干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从建库至2022年8月10日收录的针灸干预POCD的相关文献,总结取穴规律。结果:检索得到文献共1 175篇,筛选后最终纳入61篇,含针灸处方63条,涉及腧穴32个,取穴总频次215次。腧穴使用频次排位前10的穴位分别为内关、百会、合谷、足三里、神庭、三阴交、印堂、神门、四神聪、太冲。以督脉、心包经、大肠经、胃经取穴数最多。穴位选取以头部及四肢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原穴最多。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支持度最高的穴位为内关、百会、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常用的腧穴组方有三阴交-神门、四神聪-太冲-印堂-神庭、合谷、足三里、内关、百会。结论:针灸干预POCD多从心脑及气血论治,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注重特定穴尤其是交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痛经在青春期女性极为常见。资料表明,女子初潮后1年内发生原发性痛经者占75%,第2年内发生率占13%,第3年内发生率占5%,第4年内发生率占4%。严重的痛经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情绪、学业、工作、社交活动,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可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取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年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近50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黄褐斑的主要穴位有15个,分布于八条经脉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穴的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为基本主方;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与全身取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取穴规律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索42部针灸古代文献及1979-2007年CNKI期刊数据库的294篇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现代文献,统计归纳出针灸治疗胞宫相关疾病的取穴规律,以期利于临床的规范用穴.  相似文献   

19.
姬春燕  孙洪文  李慧 《河南中医》2016,(9):1642-164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取穴规律,为青少年近视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万方数据库199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选择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对其涉及的腧穴及腧穴的归经、分部及特定穴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结果: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合谷、承泣;所选用穴位的经脉以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头面部,以眼周围为最多;背俞穴、原穴、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针灸医家多选用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并以头面部眼周围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自建库至2021年4月收录的针灸治疗PCIV的相关文献,建立PCIV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PCIV的取穴规律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处方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7篇,涉及针灸处方212首、穴位114个;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为风池、百会及足三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分别为风池-百会(61.12%)、内关-三阴交-风池(18.96%);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分为3类,第1类为肾俞-肝俞-太溪-悬钟-百会-头维-太冲,第2类为丰隆-中脘-天柱-完骨-风池-内关-三阴交-气海-血海-足三里,第3类为风府-大椎-太阳-印堂-颈夹脊。结论:针灸治疗PCIV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醒脑开窍为主要治法,主要选穴包括风池、百会、足三里及内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