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入院患者均行脱水降颅压,止血,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同时早期给予改善循环药物,间断行腰椎穿刺等治疗。人院后给予尼莫地平10~30mg,静脉滴注或1~2mg/h持续静脉泵人治疗,7~14d后根据病情改为尼莫地平片20—40mg,3次/d口服治疗。结果按GOS评分,死亡3例,昏迷状态3例(GOS2分),重度伤残5例(GOS3分),恢复较好19例(GOS4~5分)。结论tSAH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颅脑损伤导致脑表面血管损伤或颅内桥静脉损伤所致。tSAH是判断重度颅脑外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感染、营养支持、对症及应用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等基础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上脑脊液置换术,观察组在实施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的观察项目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中,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6例,占20%,中度残疾者10例,占33.3%,重度残疾者7例,占23.3%,死亡者7例,占23.3%;出现并发症的15例,占50%;观察组中,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18例,占60%,中度残疾者8例,占26.7%,重度残疾者3例,占10%,死亡者1例,占3.33%;出现并发症的5例,占16.7%.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操作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研究,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中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数均有上升趋势,且治疗组开始上升时间较对照组早;颅内压监测值中发现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值均有下降趋势,且治疗组开始下降时间较对照组早,速度也较快一些;收缩峰流速(Vp)变化中发现两组颅收缩峰流速均有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确,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27.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法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效果。结论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翔 《河北医药》2014,(5):750-75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外科较为常见,是颅脑外伤和病残的常见原因,发病率中重度颅脑损伤占33%~40%。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1,2]。我院对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10-211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4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70.8%;对照组患者的高度舒适占39.1%;实验组患者的高度舒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调查发现其轻度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在2%~3%左右,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率在33%左右,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致使颅脑损伤后使继发脑损伤得以加重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对致脑血管痉挛等相关脑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展开具体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7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预防感染、脱水降颅内压、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与参考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13.2%,参考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31.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立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并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单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单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单纯TSAH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27.62%在伤后48 h内意识恶化,复查CT见颅内血肿形成,2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率23.81%;死亡6例,病死率为5.71%.结论 TSAH可以根据CT、临床表现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是对症降低脑水肿,早期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者扩容药物来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术治疗,有着操作简单,恢复效果良好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颅内压、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的Vp、颅内压、CVS发生率、再出血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组良好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但是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CA Vp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颅内压和脑血管痉挛率以及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研究组19例生活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重残,2例死亡,生活自理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降低脑血管痉挛率以及再出血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目前常采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仍为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此法因反复穿刺,每次操作时间长,病人痛苦而难以接受。自2001年来我们改为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SAH1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做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0岁,均为SAH~其中12例由CT提示腰椎穿刺确诊后置管引流,5例因伴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形成,而行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见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开颅术后2~3d置管引流。1.2方法:在局麻下于L3~4间隙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见血性脑脊液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内科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70例患者中,显效5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一般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预防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细胞等。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及神经系统体征等。一般及时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4.4%、再出血率为0,均明显低于参考组17.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因此,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颅脑损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后)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卒中的10%-15%。如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则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的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创伤性低蛛网膜下腔出血(tSHA)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自发现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异常有降颅压作用以来 ,国内外已有用来治疗颅内高压的临床报道。单独用利多卡因辅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尚未见报道。 1992年~ 1998年我们应用利多卡因辅助治疗SAH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为本科同期住院病人 10 2例 ,男6 1例 ,女 4 1例 ,年龄 14~ 74岁。经临床检查 (腰穿 )、头颅CT确诊为原发性SAH。病程多在 1小时~ 7天 ,平均 3 5天 ,入院时无偏瘫。按住院先后随机设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2例 ,对照组 50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