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45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顽固性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慢性胃炎患者,在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经内科三联疗法(灭菌、抑酸、胃黏膜保护)治疗及中药治疗3个月~6个月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检查,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5例患者胸椎平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2周后,再经内科三联或四联疗法及中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患者30例(60%),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40例(80%)。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自主神经组织关系密切所造成。手法整复错位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4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46例。对其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心电图表现结合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支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椎1、2、3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胸椎4、5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房性,室性早搏,其中尤以第4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致心血管系统症状最多见。结论:胸椎1节~5节因其解剖生理与心丛神经关系密切,当发生小关节紊乱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是指胸椎小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致使微细解剖位置发生轻微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胸背痛、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常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临床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针灸疗法疗效显著但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4.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属于“骨错缝”范畴,多由损伤及胸椎周围的肌肉不协调收缩引起。表现为胸背痛,活动受限。主要原因是由于胸椎小关节的结构发生改变,关节囊、韧带受到牵拉,神经受压或刺激,使相应的组织产生紧张或痉挛疼痛。我门诊部2006年1月-2009年1月通过理筋整复手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156例,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多被诊为胸背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我们采用整复手法治疗100例,疗效显,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门诊患。男21例,女79例,年龄19~55岁,病程10min-10年;其中1处扭伤22例,2处以上78例;最多7处,其中单侧扭伤67例,双侧扭伤33倒;有明显扭伤史75例,无原因25例。 相似文献
6.
7.
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忠清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1):24-24
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54例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福州350003)毛忠清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引起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笔者几年来运用推拿治疗此症5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4例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最小19岁,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结合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结合胸椎俯卧按压整复法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2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效有效率为91.0%;对照组仅为7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能有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脊椎小关节紊乱一病,自1975年被冯天友命名后,临床上一直靠触摸棘突位置确诊疾病。用这种检查方法,误差较大,而且对肥胖病人的诊断更不确切,临床医生有时难以确诊。应用x线检查诊断脊椎小关节紊乱一病,没有报导。因小关节紊乱常发生于腰椎和胸椎,在x线片上表现不明显,并且对该病的诊断缺乏认识,所以常常被x线医生忽略。脊椎小关节紊乱主要表现为小关节左右错位,用下列方法可以进行测量和诊断。 1 诊断方法 1.1 我们在胸腰脊柱正位片上,将各节棘突连成一条纵线为棘突中线,棘突左右边缘各划一条纵线为棘突中线,棘突左右边缘各划一条纵线为棘突边线,体位不正时,各线顺其弯曲度连接。 1.2 观察小关节间隙,腰椎小关节面呈矢状位,与x线投照射线垂直,可在正位片显示小关节间隙。胸椎小关节面上部呈冠状位,下部呈旋转状,与x线投照射线不垂直,无法 相似文献
12.
梁修深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8,17(2):81-82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92例。对其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表现结合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支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给予手法治疗,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运用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总有效率94.6%,治疗后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结论:脊柱错位是引起心律紊乱的原因之一,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伴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58例德保县中医院梁文盛笔者自1989年元月至1993年10月应用小针刀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8例,男96例,女62例,年龄20~60岁,平均35.2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14.
陈伟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37-38
以脊柱内外平衡学说的观点,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症。首先用一般的和法放权脊柱周围紧张痉挛的软组织,然后再根据胸椎棘突变异情况施用整骨手法。100例患者经本法3-5次治疗及3个月后扔随结果,痊愈72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9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57例。[结果]治愈117例,基本治愈33例,好转7例,治愈好转率100%。[结论]整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X线平片与16排CT对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平片、CT诊断水平。方法:对40例X线平片、30例16排CT检查确诊胸椎小关节存在病变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平片不同投照体位可以评价不同胸椎小关节,表现为间隙改变、椎棘突偏斜及增生硬化,对胸椎小关节软组织病变基本无法评价;CT平扫对各胸椎小关节改变均可评价,表现为关节突肥大,骨赘样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及韧带钙化。结论:X线平片及CT检查均能对胸椎小关节紊乱作出正确的评价,造成遗漏的原因是忽视了对胸椎小关节的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胸椎小关节包括肋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关节突间关节.在正常情况下,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各关节运动功能和韧带息息相关.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胸椎关节受到外力作用,使小关节位置发生异常改变而产生的疾病.胸椎小关节紊乱.在祖国医学中又称"骨错缝",是临床常见的胸背部急慢性损伤性疾病.由于损伤的部位和所牵连的组织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头颈部疼痛、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的非损伤性疾病,由于受损的节段和所波及的组织不同,表现除背痛外,临床上还会出现不同的内科症状表现,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严重者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笔者自1997年9月一2000年4月从师郭宪和主任,治疗此病65例,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配合临床研究胸椎小关节紊乱投照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配合临床对胸椎小关节紊乱内科症候群与影像学特点的研究,通过351例疑似胸椎小关节紊乱常规正侧位片进行再筛选,结合解剖学对椎体分段,神经分段,进行局部投照,探讨常规体位;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体形体位与投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12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26例患者,进行局部椎体段的投照,对体位、投照角度、曝光条件、冲洗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能按常规体位投照的10例;体胖的5例;体形左侧偏高的6例;体形右侧偏高的5例;胸廓厚为15cm~20cm的21例,20cm以上的为5例。结论:在26例胸椎小关节投照中,因已明确病史,在摆放体位时,直接按照体表部位选准X线入射角度,摄影结果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的非损伤性疾病,由于受损的节段和所波及的组织不同,表现除背痛外,临床上还会出现不同的内科症状表现,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严重者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犤1犦。笔者自1997年9月—2000年4月从师郭宪和主任,治疗此病65例,均获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65例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7d,最短4h。经触诊定位诊断T1~T2小关节紊乱22例,T3~T413例,T5~T815例,T9~T1218例,T1~T2合并T9~T12的3例。各例均有相应脊椎旁的刺痛及压痛,部分患者诉疼痛沿肋骨向前放射,15例诉胸闷、呼吸不畅,2例有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