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7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DGF的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45例(46.4%),急性肾小管坏死39例(40.2%),环孢素A中毒7例(7.2%),髂静脉血栓3例(3.1%),输尿管梗阻3例(3.1%)。76例DGF经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9例血肌酐稳定在200μmol/L左右,1例因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未好转而恢复血液透析治疗。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并总结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DGF发生率为8.6%;急性排斥反应4例中,2例移植肾破裂切除后近期再次行原位肾移植术,另2例和1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床旁超滤及无肝素化透析等综合治疗,肾功能于2~4周恢复正常.结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采取综合治疗;移植肾切除后近期原位再次行肾移植术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15例DGF的病因不同,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近期移植肾切除后再次原位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移植肾静脉血栓1例;环孢素A肾毒性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肾功能在术后10~35 d恢复正常.随访0.5~3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区别不同原因采用相应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5例肾移植中DGF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DGF51例(8.4%),常见的原因是:供肾热缺血时间过长(13例)、术中低血压(10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8例)、外科并发症(7例)、糖尿病受者动脉硬化致移植肾血液灌流不足(5例)、肝肾联合勿取(4例)。结论:缩短供肾热缺血时间、加强低血压病人的术中处理和减少外科并发症是预防术后DGF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阮建平  温国贤  付康才  王晓鸣  张卫 《吉林医学》2006,27(11):1347-1348
目的:总结异体肾移植围术期少尿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1995年5月~2005年5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围术期少尿或无尿患者34例,给予血液透析及调整免疫抑制剂,抗炎、川芎嗪等治疗。结果:移植肾术后早期少尿或无尿患者原因,急性排斥反应55.9%,急性肾小管坏死38.2%,加速排斥反应5.9%。肾功能恢复31例,治愈率91.1%,3例移植肾切除,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加速排斥反应。尿量恢复时间,最短术后7d,最长术后5个月,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尿量恢复(15.4±8.3)d,急性排斥组尿量恢复(25.7±4.3)d。结论:合理血液透析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人/肾治愈率,避免肾功能延迟恢复。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约为10~60%,其对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88年2月~1997年2月间573例尸体肾移植中所发生的7U例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人/肾长期存活情况,以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应用前列地尔对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4例DCD供体肾移植,26例(前列地尔组)术后当天至14 d连续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 g/d,18例(对照组)未应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术后7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术后第7及14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比较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及术后2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5 d内,前列地尔组的24 h尿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0.05);术后7 d内,前列地尔组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0.05),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前列地尔组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两组DGF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DCD肾移植术后应用前列地尔可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减少DGF的发生,但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京  吴雄飞  刘宏  王军霞 《重庆医学》2003,32(6):682-68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治疗中的疗效,并与间断血液速析(IHD)在DGF中疗效作比较。方法 尸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诊断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22例。早期10例行IHD,近期12例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分别采用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波(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DF),观察对比CRRT组和IHD组治疗DGF后血肌酐、尿素氮、24h尿量、移植肾超声的变化及1年后血肌酐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但CRRT组等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IHD组。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尸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治疗上优于间断血液速析,能明显提高移植肾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效果,对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3年4月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结果24例术后无尿,11例术后2~5d出现少尿、无尿。经临床、彩超、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排斥反应。所有患者接受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定期透析。治疗后平均来尿时间为25d(10~98d),6个月内3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3年人存活率97.14%(34/35),移植肾存活率94.29%(33/35)。32例有功能肾患者的平均尿量为(1 986.4±869.7)ml/d,血肌酐(101.5±57.3)μmol/L,尿素氮(7.9±2.76)mmol/L。结论早期排斥反应所致DGF应尽早采用ATG加FK506加MMF加Pred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远期人/肾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三种免疫诱导方案的使用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免疫诱导方案下,以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DGF总发生率为21.62%,其中甲强组发生率29.03%(9/31),巴利昔单抗组18.52%(5/27),ATG组12.50%(2/16).甲强组DGF发生率较高(P<0.05).甲强组移植肾功能恢复前所需时间比其他两组长(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方案可能通过降低亚临床排斥反应从而降低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以肾移植术后第1周内需要透析,或者虽未恢复透析,但在术后第7天血肌酐仍大于400μmol/L[1]作为判断DGF的标准。有些中心将DGF定义为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1200 mL/d,或术后1周内连续3 d 血肌酐下降<10%的患者[2]。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的研究显示,未发生DGF的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5%;而发生DGF者为40%,且术后6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移植肾的半数存活期由11.5年降到7.2年[3]。国内学者也经过大样本量的总结,认为 DGF 对移植患者总体长期人肾存活有最明显的负面影响[4]。因此,DGF 一旦发生,尽快明确其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非常重要。作为“金标准”的病理活检由于其有创性往往不为医患所接受,为促进无创性鉴别诊断在DGF中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该病诊治水平,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前列腺素E1改善移植肾早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腺素E1(PGE1)9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PG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肌酐、肾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陈卫国  王庆堂  邓超雄  周鹏  汪俊超 《四川医学》2006,27(10):1053-1054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伴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6年来275例次肾移植患者,28例术后出现DGF,综合肾穿刺活检、移植肾彩超及临床情况而确定为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13例,确定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后即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2例冲击治疗效果不佳,即使用ATG治疗,2例MP冲击治疗后血肌酐再度升高者,将环孢素A改为FK506。结果诊断DGF合并急性排斥时,13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在267~748μmol/L,均在治疗后8~15d降至〈200μmol/L,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于肾功能恢复正常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外,10例患者血肌酐正常,2例患者血肌酐在140~190μmol/L。结论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非常重要,确诊后应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MP冲击治疗,对MP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者,可用ATG、FK506,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23例符合观察标准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标准:初次移植肾1个月内失功,失功后1个月内行再次肾移植.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1例移植术后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后死亡.急性排斥反应5例,4例治疗后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经血液透析过渡后肾功能恢复.术后随访1~5年,血肌酐平均(112.5±20.7)?mol/L(72~168?mol/L).结论 短期内再次肾移植是早期移植肾失功的最佳处理方式.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强调HLA-DR位点的相配程度,高PRA受者选择避开存在致敏抗体的供肾,是再次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尸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多由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再灌注损伤、热缺血时间相对较长、排斥反应等引起。以少尿、无尿、或虽然尿量增多但血肌酐下降缓慢为特点。其治疗是综合的,如预防排斥反应、水中毒致左心衰、感染等,常要透析治疗过渡。现将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4例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延迟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DGF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ll例DGF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护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结果9例DGF患者经治疗,移植肾功能恢复,1例因并发脑出血死亡,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在护理工作中尽早发现DGF早期表现加强护理,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缩短DGF时间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结论加强对肾移植护理工作者的培养,掌握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进程,加强对DGF病人的全位护理,有利于缩短DGF时间和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DGF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1例DGF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护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和综合分析。结果9例DGF患者经治疗,移植肾功能恢复,1例因并发脑出血死亡,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在护理工作中尽早发现DGF早期表现加强护理,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缩短DGF时间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结论加强对肾移植护理工作者的培养,掌握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进程,加强对DGF病人的全位护理,有利于缩短DGF时间和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能否促进肾移植患者术后康复。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对298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静脉滴注前列地尔50μg,与同期内287例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和Ccr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ALT和(或)AST异常升高病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地尔组DGF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P<0.01);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41%、10.77%;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可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减少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等常见的并发症。前列地尔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肾移植受者238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BMI分为3组:BMI〈24.9 kg/m^2(正常组,A组),BMI 25~29.9 kg/m2(超重组,B组),BMI≥30 kg/m2(肥胖组,C组)。对比3组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发生率、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结果 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A组为20.93%,B组为21.74%,C组为55%(P〈0.01)。急性排斥发生率A组为12.79%,B组为16.30%,C组为43.33%(P=0.088)。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A组为(7.65±3.23)d,B组为(6.99±5.36)d,C组为(11.45±6.20)d(P〈0.01)。结论 体型肥胖肾移植受者术后DGF的发生率较高,术后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