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8年手术治疗的9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的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对残胃癌病人即使临近器官转移,只要心肺功能耐受手术,均需手术治疗,主张行残胃全切并行食管空肠Rous-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季政一  沈洋  瞿磊  裘正军 《上海医学》2006,29(3):153-155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6月行外科治疗的55例残胃癌患者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为83.64%,根治性切除率为58.18%。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40.62%,5年生存率为21.88%。结论根治性外科治疗及病期是决定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廖文胜  洪勇 《医学文选》2005,24(4):529-53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病因,早期诊断方法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例残胃癌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在胃切除术后10年发病,胃镜检查优于钡餐。残胃癌发生与手术方式相关,BillrothⅡ式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结论定期胃镜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残胃癌有重要意义。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廖文胜  洪勇 《微创医学》2005,24(4):529-530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病因,早期诊断方法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例残胃癌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在胃切除术后10年发病,胃镜检查优于钡餐.残胃癌发生与手术方式相关,BillrothⅡ式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结论定期胃镜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残胃癌有重要意义.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90~ 1999年收治的 2 2例残胃癌病人 ,其中 2 1例病人得到随访 ,随访率 95 .4 % ,Ⅰ、Ⅱ、Ⅲ、Ⅳ期病人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5 0 % ,33.3%和 0 ,Ⅰ期5年生存率为 10 0 %。结论 :对胃部分切除术的男性患者 ,从术后 10年开始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 ,而根治性胃全切除术是其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残胃癌(GSC)是一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引起的恶性肿瘤.由于残胃癌发现时分期较晚,导致残胃癌的高病死率.在该文中介绍了目前关于残胃癌的研究进展及一些新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病率有渐高趋势。1990年3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残胃癌16例,占本院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1.97%。现将外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GSC)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近年来,GSC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从GSC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值得注意的是,GSC多发于BillrothⅡ式重建术后患者吻合口部位,其发生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十二指肠肠液反流和黏膜去神经支配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目前GSC的治疗仍以残胃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为主,内镜切除、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治疗GSC的疗效仍有待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GSC患者生存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从残胃癌的发生探讨其临床预防陈红绉,林谷珍,林凡,周凯,郑兰关键词:残胃癌,内镜,胃切除术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对残胃癌(RGC)检出起了很重要作用。本文根据14年来内镜及病理诊断RGC47例的资料,提出对RGC临床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979年6...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残胃癌(GRC)的胃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GRC的患者143例,分析其检出率、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手术病因、术式、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残胃癌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GRC检出率为4.11%,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以老年人(≥60岁)居多(64.34%),病程超过10年者占74.83%,平均病程为18.6年。胃溃疡术后致癌率(12.60%)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致癌率(7.13%)相仿(P>0.05)。行毕Ⅱ式患者GRC发生率(5.39%)明显高于行毕Ⅰ式者(2.57%,P<0.01)。GRC的Hp感染率(65.03%)明显高于同期一般残胃人群(27.70%,P<0.01)。GRC临床表现不典型,癌变部位多发生于吻合口,组织学分化较差,恶性程度高。结论残胃患者中,老年患者、男性、病程超过10年、行毕Ⅱ术式、Hp感染等均为GRC的高危因素,胃镜结合病理活检是目前确诊GR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残胃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2006年12月10年问收治的经内镜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或综合治疗的15例残胃癌病人的内镜特点及治疗结局。结果:(1)内镜特点:不规则隆起病变9例,溃疡4例,粘膜糜烂和渗血2例。残胃吻合口癌10例,残胃小弯侧癌2例,残胃贲门部癌3例。Hp感染11例(73.3%),中、低分化腺癌占86.7%。临床病理分期:Ⅱ期20.0%,Ⅲ、Ⅳ期80%。(2)治疗结局:3例综合支持治疗患者存活3~6个月,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存活6~18个月。根治性切除8例,其中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5例,全胃合并脾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3例,患者存活1年6个月1例,2年1例,2年6个月2例,3年以上3例,1例存活已超过5年。结论:男性、病程10年以上、毕Ⅱ术式、感染Hp均为残胃癌的高危因素,癌变多发生于吻合口,恶性程度高,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对67例青年人胃癌和74例老年人胃癌的对比研究,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结果青年人胃癌女性略多于男性;贫血比老年组少见;腹水比老年组多见;癌组织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细胞癌为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胆汁反流多见;与遗传有关。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并不少见,其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与消化性溃疡易混淆;与HP感染和胆汁反流有关;遗传倾向比老年人胃癌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同样易感因素暴露下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不同,这可能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有关。作者综述了代谢酶基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免疫因子基因、胃蛋白酶C以及粘蛋白基因的多态性与胃癌患病的相关性,重点讨论了携某些易感基因型人群发生胃癌的情况,以及将它们作为分子流行病学筛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8例胃癌的好发部位、肉眼形态,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取胃壁肿瘤全层,癌旁黏膜及小于3 cm的病灶进行固定、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70.8%,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占79.2%(含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小于3 cm的病灶大多为早期癌。结论: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分化越来越差,浸润及转移率越来越高。胃癌与肠化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田红  胡赞芬 《四川医学》2000,21(5):408-409
目的 比较胃溃疡与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本院近10年来302例胃溃疡与300例胃癌在年龄及病灶部位差异。结果 胃溃疡平均发病年龄42岁,胃癌55岁。胃角溃疡占胃溃疡的40.4%,而胃角癌仅占胃癌的5.7%;贲门癌占胃癌的30.0%,而贲门溃疡仅占胃溃疡的1.9%。结论 有利胃溃疡发生的部位不利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氧化苦参碱小、中、大剂量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Bd-2、Bax的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大剂量组肿瘤抑制作用明显,平均抑制率为43.2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氧化苦参碱组裸鼠移植瘤细胞Bcl-2表达降低,而Bax表达升高,以中剂量氧化苦参碱诱导细胞凋亡最明显,移植瘤细胞Bel-2表达为(339.19±42.34),与阴性对照组(492.31±3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为(554.74±26.13),与阴性对照组(397.48±18.36)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机制与下调细胞Be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8例胃癌的好发部位、肉眼形态,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取胃壁肿瘤全层,癌旁黏膜及小于3 cm的病灶进行固定、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70.8%,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占79.2%(含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小于3 cm的病灶大多为早期癌。结论: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分化越来越差,浸润及转移率越来越高。胃癌与肠化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低张双重造影法诊断术后残胃所发生的疾病。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1年12月共52例残胃低张双重造影影像,诊断及分析其疾病的发生与改变。结果经临床证实残胃疾病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低张双重造影法对残胃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