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某市省、市级医院5所,从中随机抽取临床各科和检验、放射科医务人员1 630人,采用OSI-R和SF-36量表对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0~40岁年龄段医务人员生命质量最差(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呈正相关(P<0.01);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大于生理健康,且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能力大于生理健康;任务过重、工作环境、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躯体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社会支持和自我保健是医务人员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问卷各子项,心理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各子项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差,应对资源能够降低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职业紧张、应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对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有差异,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15所企业医院医务人员818人,采用OSI-R量表对其职业紧张进行测量.结果:企业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任务与年龄、学历、科室有关(P均<0.05),紧张反应与年龄有关(P<0.05),应对资源与年龄、学历有关(P均<0.05).医务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各子项成正相关(P均<0.01),与应对资源各子项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企业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 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保健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影响因素及其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3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问卷(MBI-GS)及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R-R)测量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单因素分析探讨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偏相关回归分析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衰竭(14.28±7.54)分、消极倦怠(7.95±6.78)分、个人成就感(23.05±8.89)分,年龄、工龄、职类、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间、医患关系、患慢性病与否对情绪衰竭、消极倦怠及个人成就感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婚姻状况(P=0.004)及待遇(P=0.046)仅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影响。情绪衰竭与职业任务(r=0.365,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03,P<0.05)呈正相关,消极怠慢与职业任务(r=0.337, 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71,P<0.05)呈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与职业任务呈负相关(r=-0.439,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r=0.154,P<0.05)。结论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与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工龄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7家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和职业紧张问卷(OSI-R)。结果:在年龄方面,30~40岁年龄组护士,职业任务、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外)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工龄方面,工作5~15年组护士,职业任务总均分及各子项(任务模糊和责任感除外)得分均较高,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及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得分均较高,而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及娱乐休闲得分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应针对该群体护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由于职业紧张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煜  牛侨  杨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06-207
目的评价热带地区驻军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探讨职业紧张对其心理、生理健康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广州驻军医院五所医院医务人员,采用SF-36、OSI-R测量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职业任务紧张、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384,R=-0.521 and r=-0.479,P〈0.01);个体应对资源与生命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6、r=0.464and r=0.439,P〈0.01);职业任务紧张、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与心理健康相关系数大于生理健康。结论热带地区驻军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差。个体应对资源可以缓解职业紧张,进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93-296
目的:了解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为改善护士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对江苏、安徽、上海7所医院1 14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结果:职业任务问卷(ORQ)总均分、任务不适、责任感和工作环境得分在每月不同夜班次数护士间存在差异(P<0.05),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总均分及各子项目得分均以每月夜班次数小于3次护士最低(P<0.05),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RQ)总均分以每月夜班超过7次护士组最低(P<0.05);ORQ总均分以已婚及其他者比未婚者护士高(P<0.05)。结论:不同夜班次数和婚姻状况护士职业紧张水平不同,减少护士夜班次数及给予更多的家庭关怀,有助于缓解护士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根据职业紧张任务问卷(ORQ)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的评价。结果:①1460例中小学教师与319例非教师相比,职业紧张和职业紧张反应总体得分无差异,而任务过重(RO)和工作环境(PE)两项,教师组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②中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小学教师(p<0.05);③除C3外,教师组体液免疫功能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组(p<0.01);而在细胞免疫功能方面,教师组的T细胞亚群CD4和CD8显著低于非教师组(p<0.01)。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水平增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差;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更紧张;教师职业紧张对其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武警医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表现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的评分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我院医护人员体检资料,选择75例倒班制护士为观察对象,另有49例白班制护士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结果]OSI-R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各因子分及ORQ、PR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ES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的GSE各问题分及GSE总分、总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程度较大,GSE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压力管理干预对急诊及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2012年6~12月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资料,选择急诊及外科护士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护士给予压力管理干预,主要包括压力认知培训、时间管理、社交训练、放松训练、职业教育等,培训周期为3个月,每月3次;对照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通过沟通、谈心的方式进行常规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护士职业倦怠、压力及焦虑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①职业倦怠:干预前两组护士在情绪耗竭(EE)、玩世不恭(DP)、个人成就感(PA)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E、D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压力源:干预前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5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维度外,研究组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焦虑: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及外科护士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压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减少护士流失,对相关医疗机构的护士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女性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精神病专科医院100名女性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维度得分(16.25±7.72)及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46±4.01)高于Maslach常模,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5.54±6.49)低于Maslach常模,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0.21±8.37)、抑郁自评量表得分(45.30±8.08),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温州市某精神病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焦虑、抑郁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马敏  王锦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95-1398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自制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 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初次就诊和住院时间等因素与总满意度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服务满意度8个维度与总满意度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对该院总体评价较高.对医疗费用、就医流程、饮食生活评价相对较低,需要加以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还应从服务态度、医疗技术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分布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分布特征,分析职业紧张源.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务人员350人(男127人,女223人)和非医务人员248人(男125人,女123人),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中的职业紧张任务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水平评价.该问卷包括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模糊(RA)、任务冲突(RB)、责任感(R)和职业环境(PE)6个项目,共60个条目.结果:①男性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总平均分(ORQ)、RI、RB和R,女性医务人员RI和R均高于非医务人员(P<0.05);②低年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主要来自于RI和RA,而高年龄医务人员则主要是RO和R.③高学历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明显高于低学历者(P<0.01).④男性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职业紧张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2012年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了解该院医疗质量的发展情况,为加强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复习,从服务效率、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和管理质量4个维度,选择11个常用于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将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应用密切值法对该院近10年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RSR分档法对医疗质量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档.结果:近10年来,该院医疗质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根据各年度密切值的分档及排序,2008年度的医疗质量最好,密切值Ci为0.66;2003年度的医疗质量最差,密切值为16.75;各年度医疗质量分档合理,2008年和2011年处于质量好的档次,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处于质量差的档次,其余年度处于中等水平,各档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值法结合RSR分档法具有一定客观性和实用性,能综合评价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力劳动者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ob Sress survey,JSS)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水平,为控制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降低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1100人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调查。结果女性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男性;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t=1.808,P=0.125;婚姻状况:t=1.258,P=0.225);工龄短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工龄长的;高级职称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初级职称者;科学技术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公务员;经济收入≥1500元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经济收入〈1500元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的因素是工龄、经济收入、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结论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