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介绍徐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关于面瘫的预后判断,徐福教授提出面瘫合并颈椎病是导致难治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注重腹针的运用;恢复期根据面神经颅外分支的走行靶向选穴,精准有效,注重面瘫健侧取穴,以及多法联合使用;后遗症期重视艾灸治疗,辨症施治。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约20%的周围性面瘫因各种原因成为顽固性面瘫,刘颖教授经过多年积累,对于顽固性面瘫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辨证施治方法。本文介绍刘颖教授通过症状体征早期甄别顽固性面瘫,治疗时审证求因,依证配穴;针对顽固症状,对症取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彭静山教授提出“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笔者运用此八字取穴法指导针灸临床取穴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列举临床典型病例,详细阐述取穴和针刺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机理进行论述。对于难治性面瘫,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以“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八字取穴法为基础,取穴点以透刺连接构成线、面,以芒针联合透刺法为主要治疗方法,可强化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安莉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晓军 《中国针灸》2005,25(9):651-653
介绍张安莉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张安莉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并创出浅刺上眼睑、针刺背俞穴和平衡取穴等方法,再配以改良烧山火及火针等治疗手段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从阳明论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入手治疗面瘫,以使脾胃健运,经脉调和,气血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探讨周围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针灸治疗量控制规律:①面瘫早期:穴定量恒,治疗取穴宜少、疗法宜简、针灸治疗量宜小且基本恒定;②面瘫中期:穴增量增,治疗取穴渐增、疗法渐增、针灸治疗量渐增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峰值且维持峰值时间恰当;③面瘫后期:穴增量减,治疗取穴继增、疗法渐减、针灸治疗量渐减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谷点";④面瘫后遗症期:穴变量微,治疗取穴以症显局部为主、疗法宜单一、针灸治疗量宜微小。认为遵循面瘫临证治疗量控制规律方可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智龙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龙教授认为络脉空虚,邪阻筋脉为周围性面瘫的基本病机。总结出“先远端、后局部”的取穴规律:其一是指针刺取穴时先针远端穴,后针局部穴,其二是指面瘫初期着重取远端穴,后期着重取局部穴;“先浅刺,后透针”的针法规律:即面瘫初期针刺面部穴时用浅刺法或点刺法,后期用透穴针法;“先不留,后宜留”的留针规律:即面瘫初期局部不宜留针,后期宜留针等经验治疗本病,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面瘫患者120例,其中周围性面瘫78例,中枢性面瘫42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取穴方法,平补平泻;观察组取穴采用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并根据病情辨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治疗周期为15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治疗面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邵妍  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87-1088
面瘫和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是目前文献报道中没有在治疗原则方面达成共识.根据本院多位教授的临床经验,从面瘫与面肌痉挛的病因、临床症状、辨证分型的方面总结,讨论针刺治疗取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总结杨金洪教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施术特色。杨老师认为顽固性面瘫在病机上多是正虚邪恋,痰瘀互结,治疗上应谨守病机,痰瘀并治,辨证用药,归经取穴;主张针刺、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内服等多法协同使用以促进康复,且需根据面部肌肉状态,选择不同疗法使用的时机。针刺取穴注重整体调理,局部与远端腧穴相配,面部取阳明经穴为主,配合谷、太冲、足三里等远端取穴,多用透刺与巨刺针法,重用隔姜灸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袁秀丽教授治疗面瘫"倒错"现象的临床经验。总的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柔肝缓急。采用缪刺法,结合揿针埋藏法治疗。认为面瘫"倒错"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气血阴阳失调,治疗需辨证取穴,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2.
从诊断、病因病机、取穴特点、针刺操作、电针的运用以及中药汤剂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张泓教授针药配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张教授临证时能准确判断面瘫的进程,采用深刺、透刺,并重用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屡用屡效,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面瘫各时期针灸治疗多以面部局部取穴为主。面瘫早期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时期,针刺的时机和方法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及预后。部分医家主张面瘫早期以远端穴为主,少取病变局部腧穴。面瘫早期面部取穴和避开面部取穴两种方法疗效评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孰优孰劣尚无定论。笔者认为面瘫早期应避开面部取穴,采用远端取穴的治疗方法,在急性期过后逐渐加用局部取穴,临床效果佳。本文通过探讨面瘫急性期远端取穴,以扩展临床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庆勇  张吉 《中国针灸》2006,26(12):890-892
张吉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面瘫治疗方法有独特的经验。①针灸方面:采用督脉与病因辨证、局部针刺三步取穴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补益肝肾、壮督兴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祛风豁痰、疏经活络为治则治疗顽固性面瘫。②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节Ⅰ号方和关节Ⅱ号方。关节Ⅰ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Ⅱ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牵正散配清热解毒之品治疗顽固性面瘫。  相似文献   

15.
吴炳煌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特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煌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致力于针灸科研、教学与临床近5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在面瘫一病的诊治上独树一帜。笔者有幸师承于吴老师,深感其治学严谨、辨证得当、取穴精确,现将吴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国华教授在治疗面瘫后遗症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效果显著。林教授对面瘫后遗症的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其分级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埋线治疗方法,在埋线治疗的取穴上、操作上均有所不同,2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埋线法治疗,3或4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埋线法加三角缝针埋线法治疗,5或6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疗效较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张安莉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浅刺上眼睑、针刺背俞穴和平衡取穴等方法,再配以改良烧山火及火针等治疗手段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与单纯局部取穴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8例采用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针刺治疗;B组72例,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A组比B组更优(P<0.05);治愈率A组为84.6%,B组为62.5%.结论:局部加分部循经远道取穴和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肯定的效果,但前者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薛青理 《河南中医》2014,(11):2168-2169
目的:探讨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取穴治疗;观察组以"脾胃学说"为指导,针刺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丰富了针灸治疗面瘫治则和取穴思路。  相似文献   

20.
崔鹏黎  海英 《新中医》2011,(1):153-154
田维柱教授是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特种针法研究会秘书长、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田教授治疗面瘫取穴精,用药少,疗效确切。笔者在跟师临证中,收获颇丰,现将田教授治疗面瘫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