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伟 《中国保健》2008,16(5):159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的特点.方法对69例缺铁性贫血病例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18例(占26.1%),增生活跃47例(占68.1%),增生减低4例(占5.8%),粒红比值(0.5~1.8)∶1,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细胞体积小,胞浆少.结论缺铁性贫血引起的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随着诊断IDA明确治疗之后,骨髓恢复正常,成红的病态改变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慢性苯中毒患者34例骨髓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慢性苯中毒患者骨髓象分析,了解其临床类型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诊断,34 例患者均进行骨髓穿刺,选取材、涂片、染色好的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 个,进行分类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除2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患者外,其他患者均表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但各组患者粒红比值均数低于正常值均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 D S) 患者骨髓中原粒和早幼粒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分别为5 .08 和7 .85( 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 .64 和1 .59) ,粒细胞和红细胞有细胞形态异常和核畸形。结论 慢性苯中毒可以导致 M D S,慢性重度苯中毒患者 M D S 发病率高于再障,应考虑将骨髓象检查列为苯中毒诊断的必要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蔗糖铁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2例肾性贫血患者每周2次,每次100mg,蔗糖铁于血液透析对由动脉端输入,总量1000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1.周,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骨髓红系各指标,铁代射指标的变化,探讨蔗糖铁治疗的效果,结果22例患者治疗5周后血色素(Hb)明显上升(P〈0.01),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保证EPO的铁需求,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芳 《现代保健》2011,(27):177-17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方法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结果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表现,加深对该病的了解和骨髓象特点的认识.方法 观察32例慢性白血病骨髓象,对患者的骨髓增生度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90.6%)外周血NAP染色积分显著下降;骨髓象27例(84.4%)核象极度活跃,5例(15.6%)活跃;29例(90.6%)粒红细胞比值升高,3例(9.4%)粒红细胞比值无特异性;而24例(75.0%)巨核细胞升高,5例(15.6%)正常,3例(9.4%)下降.结论 骨髓象总结分析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熟练掌握其特征,能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表现,加深对该病的了解和骨髓象特点的认识。方法观察32例慢性白血病骨髓象,对患者的骨髓增生度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90.6%)外周血NAP染色积分显著下降;骨髓象27例(84.4%)核象极度活跃,5例(15.6%)活跃;29例(90.6%)粒红细胞比值升高,3例(9.4%)粒红细胞比值无特异性;而24例(75.0%)巨核细胞升高,5例(15.6%)正常,3例(9.4%)下降。结论骨髓象总结分析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熟练掌握其特征,能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苯中毒100例骨髓检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00例慢性苯中毒的骨髓象中,轻度增生减低81例,中度增生减低4例,轻度增生明显活跃15例;其中41例有轻重不等的细胞成熟障碍以及中毒性形态异常如毒性颗粒与空泡等。各例如骨髓细胞分类都见到中性分叶粒细胞增加,从正常的10%增加到20~30%;结合周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长期减少,表明慢性苯中毒的骨髓除了造血功能异常外,还有释放障碍。这些情况与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但慢性苯中毒的骨髓变化较轻。  相似文献   

8.
宋小敏 《现代保健》2014,(23):13-15
目的:研究和探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慢性肾衰竭(CRF)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予以1.2万IU 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8周。患者每日服用维铁缓释片1粒,并常规运用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患者的骨髓象、血象、SI、SF及铁粒幼细胞计数。结果:58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用药2周后患者的Ret、RBC、Hb、Hct开始升高,用药8周后血象红系各指标较用药前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而言活跃显著,且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和E值较用药前有显著升高,其中晚幼红增生最显著,故G/E值较用药前显著降低,经治疗8周后患者SI、SF及铁粒幼细胞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用于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的机理恢复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在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血红蛋白与血铁发铁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50例缺铁性贫血病人(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11.5岁)血红蛋白(Hb)、血铁、发铁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血铁、发铁含量与Hb浓度的关系,结果:Hb浓度与血铁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发铁含量则无相关性。提示血铁含量检查对评价机体铁营养状况、诊断缺铁性贫血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我院自1992年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MDS 36例,现将其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病态造血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分析 1.一般资料 36例MDS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男:女=1.57:1,年龄18~74岁,中位年龄51岁,>50岁21例,占58.3%。以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为诊断依据。其中,难治性贫血(RA)18例,占50.0%;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3例,占8.3%;原始  相似文献   

11.
795例儿童骨髓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与临床初步诊断的关系。方法:将795例儿童骨髓穿刺合格标本,进行细胞形态检查与细胞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实验室骨髓学诊断。结果: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与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结果符合率最高的疾病分别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92.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占81.5%;缺铁性贫血(IDA)占90.1%。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小儿血液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规范4:2:1保健的1254例1~6个月(A组,n=540)、6~12个月(B组,n=360)、12~18个月(C组,n=354)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其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含量,同时回顾性追踪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总检出率为19.86%(249/1254),其中A,B,C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6.11%(141/540),19.17%(69/360),11.02%(39/354),随年龄增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下降。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儿(n=414)和非纯母乳喂养儿(n=126)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2.46%(93/414)和38.10%(48/1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纯母乳喂养儿中,及时和过晚添加辅食儿(n=309 vs n=105)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6.50%(51/309),40.00%(42/1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9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孕妇孕晚期缺铁性贫血为78例(31.5%)。结论婴、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母亲孕晚期缺铁性贫血,是导致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提倡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同时注意适时(4~6个月龄时)添加辅食,是减少婴儿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5例全细胞减少症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及有无特殊细胞;观察骨髓的增生程度;观察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及网状细胞是否有减少或增多。结果本组215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测定,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者41例,占19.07%;再生障碍性贫血者97例,占45.12%;白血病者33例,占15.35%;增生性贫血25例,占11.63%;骨髓纤维化者9例,占4.19%;多发性骨髓瘤者4例,占1.86%;骨髓转移癌者4例,占1.86%;诊断不确定者2例,占0.93%。明确诊断率99.07%。结论骨髓组织细胞学检查能较好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结构及细胞分布情况,以便于临床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对减少红细胞输血作用机制,为重度贫血患者缺血缺氧症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6例重度贫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自拟中药益气补血膏治疗,对照组运用糖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为(106.43±13.08)g/L,对照组治疗后Hb为(98.69±14.25)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6,P〈0.05)。治疗后,研究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红细胞形态方面均效果明显。研究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SF)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P〈0.05)。对照组出现10例胃肠道不适,研究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益气补血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血虚证的中医症状,减少红细胞输血次数及数量,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唐建洲 《现代保健》2010,(23):153-154
目的 探讨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鉴别各型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健康对照组100例,试验组患者167例,试验组又分为缺铁性贫血、轻型地中海贫血、叶酸缺乏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静脉取血0.5~1.0 ml用EDTA-K2抗凝,应用BC3000型血细胞仪在2 h内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MCV(85±10.1)fl、RDW(12.5±1.8)%;缺铁性贫血组MCV(67.1±11.5)fl、RDW(22.5±5.4)%;轻型地中海贫血组MCV(65.3±13.5)fl、RDW(12.5±1.3)%;叶酸缺乏组MCV(95±21.2)fl、RDW(26.5±2.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MCV(95±19.6)fl、RDW(12.5±0.9)%.MCV鉴别各型贫血均有统计学意义,RDW除轻型地中海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均有统计学意义.MCV、RDW诊断缺铁性贫血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6.8%;轻型地中海贫血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94.1%;叶酸缺乏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95%.结论 MCV、RDW在诊断各型贫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可作为鉴别各型贫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殷青宁  杨小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2-3253,3256
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0年在某院初次行骨穿检查的832例患儿,对其骨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832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比例最高占25.6%,其次为婴幼儿占21.4%。各年龄阶段均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构成比最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中常见的疾病依次为:ITP、感染骨髓象、增生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结论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造血系统疾病诊断的基础,正确的血细胞计数以及血细胞形态学的详细观察仍然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除血液系统疾病本身,其他如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者也应尽早行骨髓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KD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1~5期,测定其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红细胞参数。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分期CKD患者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KD1~5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下降,CKD3期、CKD4期、CKD5期均与其余各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OR=0.968,95%Ch0.943~0.994)、收缩压(OR=0.976,95%CI:0、955~0.996)、血清铁(OR=1.229,95%CI:1.111-1.360)、总铁结合力(OR=1.071,95%CI:1.023~1.121)是CKD1~5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0.096,95%CI:0.020~0.458)、总铁结合力(OR=I.080,95%CI:1.013—1.152)是CKD1~2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0.736,95%CI:0.712~0.761)、收缩压(OR=0.812,95%CI:0.793~0.826)、血清铁(OR=1.204,95%CI:1.034~1.402)、总铁结合力(OR=1.630,95%CI:1.545-1.726)是CKD3-5期患者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缺铁组较非缺铁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各期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和铁缺乏,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珂 《现代保健》2014,(16):63-65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sA)对再生障碍病患骨髓细胞Fas表达及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共计48例病患被确诊为再障。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以注射用丹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以CsA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分析CsA对于再障病患骨髓Fas表达情况和对MNC有关凋亡率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9/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CD34+Fas+的细胞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患骨髓CD34-细胞的Fas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NC有关凋亡率为(2.27±0.74)%,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58±2.33)%,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92±1.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Fas异常表达和再障发病情况有一定联系,以CsA治疗再障病患,可明显降低其骨髓MNC凋亡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