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世平 《中国保健》2005,13(12):52-52
目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间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经手术治愈,1例手术后加用内美通治疗好转.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内美通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早期诊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误诊率高。本文通过对确诊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从霞  刘俊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90+192-190,192
目的探讨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率。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的19例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结节或肿块;根据病史、症状,可术前获得正确诊断;只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手术为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也可以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腹腔镜、影像学等方法进行初步诊断,但诊断并不确切,特别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无创性生物学在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主要阐述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李鹤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96+198-196,19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育能力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大约有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有不孕,因此及早的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患者日后的妊娠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25水平检测相关知识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血清CA125水平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至2011年病理证实的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临床诊断。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影像学检查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不孕可能的原因有:患者腹腔液性质的改变、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卵巢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分期及不同类型、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术后妊娠结局均有影响,手术应尽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作为首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而药物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只能延缓复发,因而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手术后不推荐药物治疗。当手术治疗失败或因持续性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时,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我院近8年来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输卵管结扎的方法,结扎后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结果:不同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术后均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53%的患者有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结扎后出现腹腔瘘的患者有14.7%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若出现腹痛、痛经和盆腔包块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新进展王增娴方秀岭山东省青岛市妇幼保健院266012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和盆腔内结节与包块。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无论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均在探索中,并有新进展。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0.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盆腔疼痛和不孕.轻度EMs(Ⅰ~Ⅱ期)约占EMs的80%,其病灶常为腹膜型/浅表型,常规的超声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隐匿,缺乏可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导致大部分轻度EMs患者诊断及治疗延迟,发展成中重度EMs,因此轻度...  相似文献   

1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编码蛋白潜力较低的RNA。作为非编码RNA(ncRNAs)家族的重要成员,lncRNAs在许多重要的疾病中发挥着调控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与lncRNAs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多种lncRNAs在EMs组织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lncRNAs与EMs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关,也可以促进EMs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同时,lncRNAs还参与对EMs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的调控,并影响EMs患者的生育能力。通过对患者血清及组织样本的筛选,学者们发现lncRNAs可以成为诊断EMs的分子标志物。现就lncRNAs与EM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Ms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其主要临床表现.EM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EMs相关暴露因素和发生、发展可贯穿女性一生,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痛经是青少年女性最常见的月经症状,EMs是青少年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青少年痛经与EMs的诊断密...  相似文献   

14.
机器学习是一种多学科交叉下产生的人工智能学科.在大数据时代,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应用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在繁复的数据中寻找隐含的信息与规律,是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诊断和预测标准的新契机.利用机器学习挖掘EMs相关数据、构建诊断及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但目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EMs辅助诊断尚处于研究阶段.从用于机器学...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目前严重困扰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阐明,以及其易种植、复发等类似肿瘤的特性,迄今尚无确切诊治手段。最新研究发现,EMs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T细胞免疫密切相关。CD4T细胞的2个重要亚型,辅助性T细胞(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Th17/Treg)失衡及其所致的腹腔内环境稳态失衡,均与EMs发生、病变程度及其导致不孕等临床特征有关。笔者拟就Th17/Treg与免疫内环境失衡在EMs中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内皮抑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对以肿瘤血管为代表的活跃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无毒性、无耐药性,能明显对抗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进展与肿瘤类似,存在明显的新生血管依赖性,抑制异位血管增生被认为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途径,从上提示,内皮抑素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该文将结合内皮抑素的结构特点,围绕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着重对其可能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导致EMs的危险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内分泌、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目前EMs的病因仍然未知,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缺氧是EMs发生的驱动力,缺氧可以通过3个方面影响EMs的发生和发展,一是缺氧过度激活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于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0%~15%。流行病学研究表明,EMs增加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子宫内膜样癌和侵袭性透明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目前关于EMs相关卵巢癌(EAO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阐明。研究认为,EAOC可能与肝细胞核因子(HNF)-1β和ARID1A等基因的突变及氧化应激等有关。EAOC在发现时多处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诊断EAO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该病的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在EAOC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辅以术后化疗,而靶向治疗、早期预防治疗同样重要。EAOC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由于其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术后密切随访是必要的。EAOC的化疗目前多主张采用紫杉醇加铂类,但效果不理想。目前研究发现,EAOC较无EMs的卵巢癌(OC)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生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确诊的青春期EMs患者71例,其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青春期EMs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21.1%),均为梗阻性畸形,与无畸形者相比,其就诊年龄较小(P0.05)。就诊时主要症状是痛经进行性加重或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80%)。盆腔超声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相符率达80%,核磁共振达90%,合并泌尿系统畸形8例。内异症病变部位以卵巢为多见(73.3%),根据r-AFS标准分期: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清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联合宫腔镜或阴式手术解除生殖道梗阻,随访13例,腹痛症状缓解12例,复发1例。结论青春期EMs合并生殖道畸形常见症状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盆腔彩超及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及时手术解除梗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s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女性表现为慢性非周期性盆腔痛、痛经和不孕等,但是EM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EMs在患者一级亲属和单卵双胞胎中发病率较高,EMs的发病风险中高达51%是遗传导致的,提示遗传因素在EMs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其他技术的应用,发现炎症相关基因、细胞色素家族相关基因和癌前病变相关基因等与EMs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EMs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现就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