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97-139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气管插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并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1/70),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1.43%(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包括痰液阻塞气道引起喉部痉挛而拔管2例,镇静药物用量不足,患儿烦躁不安而拔管4例,护理人员在为患儿翻身时造成了管道脱落2例,导管固定不牢脱管1例。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留置胃管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4例)。观察组使用聚氨酯材质的经鼻饲管,给予3M弹力胶布进行固定;对照组置管材料使用国产塑胶鼻胃管,使用普通胶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置管后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1%(P<0.05)。结论需要对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正确分析,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引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胃肠外科进行置管的患者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医院从2016年在胃肠外科置管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将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管道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的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为4.69%,明显低于对照组(4.6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进行置管的患者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置管成功率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比较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之间我院68例胃肠外科患者进行观察,并随即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人数分别为2和8,百分比分别为5.88%和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为61.76%,实施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循证护理后对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上以及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天津市人民医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95±28.3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7±29.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收治的6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ICU的常规护理;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6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方式.比较两组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ICU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上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式护理有效的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导致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治疗肿瘤且行PICC导管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密切观察,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20例(13.3%)发生非计划性拔管。而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是导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内科PICC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应用高浓度药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务人员需要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症,明确造成PICC非计划性拔管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中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1 66例宫颈癌患者(观察组)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其原因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64留置PICC的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年中留置PICC导管的宫颈癌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PICC导管的宫颈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PICC导管及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所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旭 《现代保健》2013,(13):144-145
目的:探讨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的PDCA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对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运用PDCA管理模式。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使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占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由40.6%下降至8.3%。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升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梁青  杨柠 《现代保健》2014,(13):95-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及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的品管手法及各种品管工具,对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头脑风暴,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拔管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中心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从6.13%降至2.46%。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可留置时间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降低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意外管率,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置管时间2~43天,均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现象。其中1例患者置管后自行脱出,55例患者病情平稳转科前拔管,21例患者带管转他科继续治疗,14例患者带管死亡,留管期间导管堵塞3例,经处理后均再通。结论:CVC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做好CV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导管的维护,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家庭随访指导老年患者鼻饲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已经通过科研项目验收的“家庭随访指导提高院外老年鼻饲病人家庭管理能力”的技术进行临床推广。采用方便取样法,将2009年1月-12月金华市5家县市级医院出院的45例老年鼻饲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将2010年1月-12月金华市5家县市级医院出院的45例老年鼻饲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电话随访、上门家访形式进行家庭随访指导。评价家庭随访指导后院外家庭老年病人鼻饲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吞咽功能有没有改善。结果家庭随访指导后鼻饲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意外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吞咽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家庭随访指导能明显减少鼻饲相关并发症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综合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96例手术患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96例手术患者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进行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详细的健康教育和有效的交流,适当补充场内营养,不常规灌肠、不常规留置胃管尿管,缩短禁食、禁饮时间;术中严格控制输液量及盐水入量、充足吸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较好的手术方式最佳的麻醉方法及切口模式、合理调节室温并有效保暖、不常规放置腹部引流管;术后联合镇痛、早期肠内营养、尽早拔除腹部引流管尿管、早期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96例手术患者在病情知晓率、护理配合程度、满意度调查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误吸、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只有1例吻合口瘘,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更合理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减少了机体对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和炎症反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加快了术后康复的速度,减轻了社会、医院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肾造瘘管和导尿管拔管顺序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期指导术后管道护理。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月经PCNL术后的13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术后6d拔出肾造瘘管,2d后再拔出尿管;对照组术后4d拔出导尿管,2d后再拔出肾造瘘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4.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后,肾造瘘管拔出2d后拔出导尿管能明显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外科病区收治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安全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病区的安全隐患较多,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采取安全问题预防护理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李伟芬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00-200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拔管顺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10例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及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拔管顺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护理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19.
刘美玲  王国芳 《现代保健》2013,(14):112-1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行深静脉置管的300例患者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原因,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5例,发生率为8%。其中,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8例,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皮肤过敏2例。结论: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及维护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等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