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田子刚 《药物与人》2014,(12):112-112
目的:探讨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管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耐多药空洞肺结核患者78例,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组痰菌转阴率86.11%、病灶吸收率83.33%、空洞闭合有效率77.78%;对照组痰菌转阴率64.29%、病灶吸收率61.90%、空洞闭合有效率52.38%;治疗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空洞闭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肺穿刺给药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病变吸收好转、空洞闭合,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洪义 《现代保健》2010,(26):71-72
目的 观察和评价微卡治疗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卡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致病菌转阴情况和空洞闭合情况.结果 3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6.7%和42.9%,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7.8%和48.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2%和22.9%,6个月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7.8%和54.3%,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卡能提高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促进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科2.008年-2010年收治的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抗结核治疗同时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三组,A组50例糖尿病控制较好,B组26例糖尿病控制一般,c组16例糖尿病控制差,选择同期治疗的7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肺结核组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前后痰菌阳性率、结核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析糖尿病治疗与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痰茵阳性率、空洞形成率较高。在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A组高于C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血糖的控制水平影响抗结核疗效,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才能保证抗结核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6HREZO/12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O氧氟沙星),对照组采用6HREZ/12HRE治疗结核,总疗程18个月。糖尿病治疗则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X线胸片和痰菌转阴,有效率为81.67%,阴转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阴转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好差对病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有明显不同,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病并存的病例应同时治疗,首先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以利于结核病的控制,应用一线药物联合治疗结核病,疗程要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观察组,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情况。结果 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83.3%、6 9.6 %,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9%、71 .4 %,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 5 )。治疗组与观察组疗程结束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1 .6 %、6 8.6 %,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6 %、6 9.7%,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 5 )。结论 微卡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可作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7例不同降糖疗法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降糖疗法与抗结核疗效的关系. [方法]分析67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强化期口服降糖组和胰岛素降糖组痰菌阴转率3月末分别为28.1%、54.3%,18个月末为43.8%、74.3%.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在3月末、18月末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月末口服降糖组与胰岛素降糖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为21.9%和45.7%,空洞闭合率分别为4.8%和33.3%.18个月末口服降糖组与胰岛素降糖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为40.6%和71.4%,空洞闭合率分别为14.3%和45.8%.3月末、18个月末两组患者的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和空洞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程结束时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0.6%和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抗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观察应用抗结核药、中草药和微卡菌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两组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药制剂和微卡菌苗,疗程3个月。两组均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痰菌阴转率和胸片病变范围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以及胸片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糖保持正常稳定基础上.抗结核药、中草药和微卡菌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缓解临床症状,杀灭结核菌,促进病变吸收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07年1-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初治),另随机选出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初治),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痰菌涂阳率、胸部X线表现及抗结核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热和咯血发生率以及痰菌涂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部X线下肺野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类型以实变为主,空洞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抗结核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痰菌阴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X线偏离典型单纯肺结核的表现,2型糖尿病对抗结核疗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健  赵锦  钟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90-2591,2595
[目的]评价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EDC制剂的抗结核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DC-2HRZE/4HR)和对照组(2H3R3Z3E3/4H3R3),观察2月末和疗程末痰菌阴转率、X线病灶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2月痰菌阴转率分别达94.7%和82.1%;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各为100.0%和97.4%;胸部X线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分别占100%和97.4%,两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43.8%和31.6%;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和2例肝功异常停药.[结论]国产固定复合剂是一种安全、高效、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结核组合板式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抗结核组合板式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空洞干酪病灶多、排菌多,血糖控制好,痰菌阴转率达93.48%,病灶吸收好转率97.50%。结论肺结核与糖尿病容易伴发,两病互为影响,板式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促进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患者原有饮食习惯,干预组制定个性化饮食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指导,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空腹、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观察干预前后胸腔积液吸收状况及病灶变化,干预前、2个月时的痰阳性例数。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t=6.193,P<0.001;t=4.770,P<0.001),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症状及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7,P=0.002),结核病灶明显缩小或闭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2,P=0.216),2月时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00,P=0.032)。结论饮食干预对糖尿病的控制和肺结核的康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NPH)使HbAlc达到7%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64例服用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lc〉8%)中随机加用一次甘精胰岛素或NPH,治疗12周后,使空腹血糖(FBG)达到≤5.6mmol/L,观察指标为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血糖发生率和达到HbAlc≤7%,并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夜间低血糖的患者百分数。结果试验结束时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的空腹血糖和HbAlc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HbAlc≤7%,且没有发生有记录的低血糖方面,甘精胰岛素组明显优于NPH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可使血糖达标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两病并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时采用3EHRZ/6HR化疗方案及内科疗法控制糖尿病,治疗组肌肉注射微卡。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咳嗽、发热、盗汗消失较对照组提前20~30d;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7.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5%(p<0.05);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3.9%、79.6%,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3.8%、74.5%,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是目前免疫调节剂中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痰菌未阴转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患者87例,同时选取同期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早期血清HbA1c、FBG、HOMA-IR对强化期治疗后痰菌未阴转的预测价值。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清HbA1c、FBG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空洞及治疗前、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血清HbA1c、FBG、HOMA-IR的高水平均是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未阴转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bA1c、FBG预测痰菌未转阴的AUC均明显高于HOMA-IR(P<0.05);HbA1c预测痰菌未转阴的敏感度>FBG>HOMA-IR,而HOMA-IR的特异度>HbA1c=FBG。结论早期、定期对血清HbA1c、FBG及HOMA-IR进行综合监测对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痰菌阴转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结核抗体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肺部疾病住院患者2238例,其中肺结核患者799例为观察组,除肺结核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439例为对照组。分别用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杆菌,金标法对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抗体阳性率43.05%,对照组为1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涂片阳性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53.64%,高于痰涂片阴性患者结核抗体阳性率33.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对肺结核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1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胸腺肽α1,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症状改善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105例,显效率为86.30%、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105例,显效率为73.58%、总有效率为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3个月联合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5%(89/105)、91%(95/105)、98%(102/105);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9%(61/105)、74%(77/105)、86%(90/105)。治疗1、3、6个月联合组105例,病灶吸收总有效率88.6%(93/105)、94.5%(99/105)、99.7%(104/105);对照组105例,病灶吸收总有效率70.6%(74/105)、86.6%(90/105)、90.5%(95/105)。联合组40例空洞者,闭合率是57.5%(23/40)、87.5%(35/40)、95%(38/40);对照组40例空洞者,闭合率是32.5%(13/40)、62.5%(25/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苑学  杜高洁  冯永莉  李美  林英翔  孙永利  刘飞  朱秋祥  薛峰  于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84-2685,2688
目的探讨氨茶碱持续泵入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择CPHD合并T2DM 104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52):氨茶碱持续泵入+胰岛素泵。对照组(n=52):氨茶碱静脉滴注+诺和灵R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尿病控制情况:目标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心功能。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67.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目标血糖达标快,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持续泵入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PHD合并T2DM,方法适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贾冰  高芸 《现代保健》2012,(32):4-5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n=30)或甘精胰岛素(n=30)。两组均联合口服瑞格列奈(1mg,3次/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低血糖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血糖,在减少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组)及312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同时测定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按不同HbA1c水平分为HbA1c〈7.5%组(132例)、HbA1c7.5%~9.0%组(211例),HbA1C〉9.0%组(93例);按不同病程分为病程≤1年组(65例)、1年〈病程≤5年组(133例)、5年〈病程≤10年组(195例)及病程〉10年组(43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的变化。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9.7%(86/43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生率[14.4%(63/436)比5.3%(23/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组TT1、FT3水平明显降低[(1.274±0.20)nmol/L比(1.60±0.34)nmol/L、(3.71±0.49)pmol/L比(4.454±0.62)pmol/L],TGAb、TPOAb水平及甲状腺体积明显增高[(74.73±41.25)kU/L比(40.05±18.28)kU/L、(87.46±36.81)kU/L比(42.39±20.84)kU/L、(17.14±3.0)ml比(13.7±2.5)m1],甲状腺肿大及存在甲状腺结节比例升高[17.66%(77/436)比4.17%(13/312),59.86%(261/436)比29.49%(92/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lc的升高,TSH及rITr3水平逐渐下降(P〈0.05)。HbA1c〉9.0%组的FT3,水平明显低于HbA1c〈7.5%组及HbA.c7.5%-9.0%组[(3.46±0.39)prnol/L比(3.73±0.47)、(3.75±0.49)pmol/L](P〈0.05),甲状腺肿大、存在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回声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HbA。c〈7.5%组及HbA,c7.5%~9.O%组[36.6%(34/93)比11.4%(15/132)、13.3%(28/211);90_3%(84/93)比50.0%(66/132)、52.6%(111/211);45.2%(42/93)比12.9%(17/132)、15.2%(3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延长,TSH、TGAb水平逐渐增高,而TT3,、FT3水平逐渐下降。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注意筛查和随访。甲状腺功能对老年糖尿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HbA1c&gt;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gt;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