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董杰 《工企医刊》2011,24(5):35-3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6例胰腺癌的MSCT三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影像表现、邻近血管及脏器是否受侵等.结果 26例中平扫呈低密度的21例,5例呈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结论 MS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MS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强化程度、肿瘤与黏膜接触面溃疡等情况。结果临床表现为胃壁起源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6例病灶可见不同程度囊变,CT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未见明显钙化灶。结论 MSCT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正确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 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7例,腺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 cm,边界清晰。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骨髓脂肪瘤行B超筛查后,5例做了CT平扫和增强,表现为含不同比例脂肪和骨髓组织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扫描骨髓组织轻度强化,脂肪组织不强化;另2例仅做了CT平扫。CT诊断7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肾上腺骨髓脂肪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王聪 《医疗装备》2018,(5):10-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30日诊治的5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观察比较患者病灶分布情况、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分类关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检查出62枚病灶,其中20枚(32.3%)位于肝右叶,29枚(46.8%)位于肝左叶,1枚(1.6%)位于双侧叶。典型和非典型MS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43,P=0.457)。动脉期延迟期、门静脉期、平扫的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2.8056,P=0.000)。典型和非典型MS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类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3,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可切实反映病灶位置,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从而辅助临床治疗,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30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醛固酮腺瘤4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强化;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稍大,边界清,等密度或略低,增强呈轻中度强化,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能腺瘤4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嗜铬细胞瘤6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实性部分显著强化;转移瘤10例,密度均匀,轻度强化;节细胞神经瘤1例,密度不均匀,内见结节状钙化灶。结论肾上腺肿的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肾上腺肿瘤CT表现部分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CT平扫、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生化检查,可以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肾脏小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小肿瘤在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冷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结果共收治肾实性占位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癌17例,肾错构瘤2例,肾囊肿伴淋巴细胞浸润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结论肾脏小肿瘤的偶发率和良性率较高,常规CT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难度,螺旋CT薄层扫描和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6例GIST患者全部为单发性,其中发生于胃部为12例、小肠10例、结肠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合并肝脏转移2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增强。恶性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常见分叶;实质密度不均匀,中心常见坏死、囊变或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GIST的免疫组化CD117和CD34表达特异性较高。结论:MSCT对GIST有特征性表现,其应用价值逐渐被临床认可;同时GIST的定性最终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3.
邹才盛  孔飚  叶佳国 《现代保健》2011,(14):123-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使用Philips16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CT扫描对青少年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青少年副鼻窦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青少年副鼻窦疾病患者分别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对比两种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两种扫描方法所显示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CT扫描单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为7.6mGy,常规剂量的为28.1mGy,两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疾病中是可行的,能保证图像的质量,又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9例创伤患者的44个髋关节的MSCT影像,比较MPR和VR重建技术对髋关节创伤显示的差异。结果:MSCT共发现44个关节78处骨折,59处骨折有移位;30个髋臼关节面和11个股骨头关节面塌陷或碎裂,32个关节内存在骨碎片。其中MPR显示骨折的细节明显优于VR,显示了40(90.9%)个关节骨折,其0055(93.2%)处骨折移位;39个关节面(95.1%)碎裂或塌陷,29个关节(90.6%)内存在骨碎片;VR对于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移位情况显示较好,对骨碎片显示不佳。MSCT对于骨折分类的确定优于X线平片。结论:对于髋关节创伤的诊断,MPR对于确定骨折类型和显示骨折细节非常有价值,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扫描,经平片初诊为腰椎滑脱并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65例,利用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后处理。结果:65例腰椎滑脱病例中,有62例均为向前滑脱,3例向后滑脱;其中L3前滑脱5例,L4向前滑脱13例,L5前滑脱44例,L5后滑脱3例。结论:应用MSCT对腰椎滑脱进行扫描机影像后处理,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了方便、直观、可操作性、重复性影像资料,因此,多层螺旋CT对于腰椎滑脱手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后疗效评估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学东  孙峰 《医疗装备》2010,23(2):3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颅骨骨折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所检病人按照设定好的方案扫描,待重建结束后,将需要的重建图像导入配备的工作站。根据头颅外伤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对这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通过层厚为8nm的横断面图像诊断,只有89例发现颅骨骨折。在对这些患者的重建薄层图像的连续观察后,颅骨骨折人数增至93例。而将重建薄层图像经工作站的相应软件进行3D处理后,100例患者的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头颅外伤时颅骨骨折的诊断,仅靠原始的厚层图像是不可靠的。应结合不同重建参数获得的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尤其是通过功能强大的工作站处理后的优质三维图像综合诊断,这样才能使确诊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管及系膜钝挫伤(Blunt bowel and mesenteric injuries,BBMI)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征象,分析判断BBMI的特征性CT表现,以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钝挫伤的患者83例,并对该83例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及MPR重建。对照分析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MSCT征象,计数资料统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征象在组间的分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学指标包括各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性,找出有助于诊断BBMI的CT征象。结果 本研究中发现下列9个CT征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这些征象包括腹腔及腹膜后积气,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壁不连续,气粪外溢征,系膜间积气,系膜间及肠袢间积液,系膜区血肿,系膜肿胀(系膜束征)。结论 MSCT在诊断肠管及系膜钝挫伤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提供指导,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系膜血管珠状征及双面征一旦出现,应警惕有系膜血管损伤及肠壁破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多层螺旋CT(MSCT)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胃癌患者48人.结果 胃壁增厚41例,厚度从3.0~10cm不等,其中37例增厚的胃壁呈不规则状,4例较规则.48例中转移至肝脏4例、肺2例、肾上腺1例;种植转移至网膜、系膜引起其增厚的2例,腹水2例.48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24处出现肿大淋巴结.全部病变在CT图像上均显示,均可作出定位诊断,CT定位诊断率为100%.36例行手术治疗者,MSCT评估可切除者即可行根治术者23例,不能切除即行单纯姑息手术者13例,手术证实行根治术者22例,行姑息手术者14例,MSCT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4.44%.结论 多层螺旋CT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显著地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分型有较大的帮助,是目前最可靠、最具潜力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