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粟美栖  周波 《现代保健》2011,(23):153-1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3例,全部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3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全胃根治术11例,手术中未出现中转开腹.结果 本组63例胃癌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胃癌根治术,清扫D1淋巴结18例,D2淋巴结45例.手术时间为145~412 min,平均(2682±107) min.本组病例腹腔镜下手术出血量为12~63 ml,平均(341±14) ml.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未出现患者脏器损伤现象,清扫淋巴结3~22枚,平均(114±17)枚.经术后2~4个月的随访,本组未出现术后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7 d,平均(38±11) d.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可以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开展初期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8例,其中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9例、Ⅲ期8例.腹腔镜下行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剑突下切口取标本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7例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例Ⅲa期患者因术中出血转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9例,行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340±31)min,术中出血量(174±63)ml,清扫淋巴结(22.0±6.3)枚,剑突下切口长度(4.3±3.6)cm,肛门排气时间(3.4±1.7)d,术后住院时间(9.5±3.7)d.术后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17例患者术后随访1~11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施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3例,其中D_(1+α)/D_(1+β)淋巴结清扫术3例,D_2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全部病例均行毕Ⅰ式胃肠吻合术.结果 2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5±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5±66)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19.7±6.2)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1.2)d,恢复流质饮食时间(4.9±0.9)d,平均住院时间(10.2±2.7)d.无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1~1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有望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40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遵循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一般原则和腔镜操作规范及程序,运用腔镜手术技巧,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用时(300±45)min,平均出血量(130±62)mL,清扫淋巴结(20.4±8)枚,术后排气时间2~4...  相似文献   

5.
雷磊 《现代医院》2013,13(9):32-34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胃肠外科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9例。腹腔镜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注射止痛药物次数、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则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上切缘长度以及肿瘤下切缘长度上的对比,其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8例,根据随机分配的原理分为对照组(开腹D2根治术)、观察组(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各19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康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胃癌患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治疗的12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取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远端切缘、近端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安全、可行,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研究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可行性、根治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03月-2012年0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其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12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相似(P>0.05);但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有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根治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后,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患者5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保持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总数、近切端距肿瘤的距离等手术效果指标以及复发率、生存率等随访情况的比较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时间、切口长度等一般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途径,其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相当,且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对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157例在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267例同期行开腹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度、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所用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但其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等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2%)显著低于开腹组(12.6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患者经D2根治术治疗后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但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微创优势明显,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某医院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全组手术无1例死亡及吻合口瘘。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和36例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和血生化指标等,探讨两者在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较长(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白细胞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风险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或2D、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研究组30例行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统计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术式,相比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7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发生并发症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9.33±0.27)mgm比(11.29±0.42)mg/L、(7.16±0.18)mg/L比(9.87±0.65)mg/L、(4.38±0.41)mg/L比(6.97±0.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效果好、恢复快、对患者刺激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加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手术治疗胃近端癌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间,共20例病人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并行D2/D2+淋巴结清扫.与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17例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较.结果 20例腹腔镜和17例开腹全胃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1.78±44.35) min和(182.35±30.04)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61.00±109.06) ml和(241.18±161.28) 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75±7.17)枚和(21.06±7.03)枚,远近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05±0.89)d和(3.88±0.99)d,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15±0.81)d和(4.21±1.30)d.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有钡剂反流入食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9.41%).结论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加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手术治疗胃近端癌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等优点,且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胃-食道返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窦癌前哨淋巴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在早期胃窦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病人行胃癌手术前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即开腹后在原发灶周围注射亚甲蓝,切除在5min之内被染色的所有淋巴结),然后行胃切除手术和扩大淋巴结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人30例有29例均找到SLN(成功率为99%),均为幽门下淋巴结(第六组淋巴结),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为胃窦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对于SLN阴性及早期胃窦癌施行D1或D1*切除可获得A级根治度,并通过亚甲蓝术中间接淋巴染色,可提高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的绝对数,避免不必要的标准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清除范围分为Do/D1组、D2/D3组,比较两组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是20.2%和1.63%,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5.4%和17.5%,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4.4%(8/183)。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时应避免施行广泛性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