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在泌尿外科中较为常见。自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IVU曾成为诊断上尿路梗阻的主要方法[1]。随着CT和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增加了检查手段,提高了术前诊断率。尿路结石95%为阳性结石,通过KUB、IVU及B超可作出明确诊断,但上述检查受诸多因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堆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行8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法重建(VR),获得直观,清晰的重建图像,分析2种方法对骨关节损伤的显示。结果邶R图像可清晰显示骨表面和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细节等,VR能够从外部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长短、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骨折的移位等。可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结论8层螺旋CT结合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砖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膜瘤是人类常见颅内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影像学资料是其术前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清楚地、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同时能够评价静脉窦的通畅程度和颅骨的改变,并能模拟手术入路,增加手术安全性。因此,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的应用.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Sensation 16 CT机,对36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仰卧或兼俯卧位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Wizar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重建.结果 结合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提供了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三维重建成像可以从二维及三维立体成像上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MPR、MIP更直观的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和密度、范围、毗邻,可从不同的方位显示病灶的基底部及蒂的情况,能够清楚显示病变与膀胱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7例颅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外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分析层厚为6 mm的横断面图像,发现颅骨骨折43例。容积扫描后行三维重建,47例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颅骨骨折诊断确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隐匿性骨折病人181例,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计算机X线成像(CR)、常规CT以及MSCT检查。比较4种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结果:181例病人中四肢骨折46例,肋骨骨折52例,盆骨骨折30例,颈面部骨折25例,股骨骨折28例。4种检查方法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以MSCT最高,其后依次为常规CT、CR、X线片(P<0.05)。MSCT不同三维重建技术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多平面重建的总检出率最高(100.00%),其后依次为表面遮盖成像技术(83.98%)、容积再现(66.30%)、最大密度投影(31.49%)(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片、CR诊断和常规CT,其中多平面重建技术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6层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 MPR成像清晰显示了所有的头颅颌面骨骨折,特别在显示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方面优于3D-SSD成像.3D-SSD成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范围、不规则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结合3D成像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进行3DCT重建时的技术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3例(正常肾5例,正常输尿管4例,泌尿系统疾病44例)成功进行了泌尿系3D重建的资料。CT扫描使用PQ6000螺旋CT机,3D重建在VQ工作站上进行。逐例观察,记录并分析其所采用的CT扫描参数、增强扫描时机、3D重建方式及重建时的方法及技巧。结果 扫描参数、造影剂用量、增强CT扫描方式和时机随机显示目的不同而不同。重建方法及技巧需要在工作站上反复模索方能熟练掌握。SSD及VR法适用于显示畸形肾脏、肾肿块及结石,MIP对尿路及输血管成像有突出作用。结论 合理地制定扫描计划,选择、匹配好各种扫描参数,抓住最佳增强CT扫描时机是进行高质量泌尿系疾病3D重建的重要前提,熟练掌握3D重建方法及技巧也是成功进行3D重建不可缺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颌面骨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颌面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颌面骨病变,其中颌面骨骨折34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10例,颌面骨先天畸形16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扫描层厚2mm,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法(MPR)、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和容积再现法(VR),术后将二维和三维图像与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34例颌面骨骨折,其中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骨折和鼻骨骨折螺旋CT二维和三维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三维图像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优于二维图像。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在二维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而三维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维图像。10例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二维横断位图像能提供病灶详细的病理影像学特征,而在显示病变骨的形态学改变和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三维图像优于二维图像。16例上、下颌骨先天发育畸形,三维SSD和VR重建图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图像。结论二维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病变最基本的手段,三维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显示颌面骨病变的空间解剖关系,对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胸腰椎损伤诊断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CT(CT3-D)在胸腰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24例胸腰椎损伤患者的X线片,CT,CT3-D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片应用方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胸腰椎损伤极易出现漏诊,不能确定损伤的类型,CT可明确损伤的部位,范围,移位程度,但阅片者需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娴熟的脊柱部结构知识,CT3-D显示胸腰椎损伤直观,全面,有利于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结论 X线片对胸腰椎损伤诊断帮助有限,CT能显示损伤的情况,但需要具备阅片的丰富经验和综合能力;CT3-D是目前理想的脊柱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相结合在颌面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颌面骨病变患者行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检查,并将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两种方法相结合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颁面骨病变三维CT均能立体显示,三维CT在显示颌面骨骨折比二维CT或平片更为优越,在显示骨折的类型、位置、走行等空间信息优于二维CT。而二维CT有利于鉴别肿瘤的囊性或实性改变及周围软组织以及颁骨内的表现。结论二维CT及三维CT成像在颌面骨病变中的显示和诊断中各有其特点,两者相结合能提高病变观察的准确性,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儿童中痰培养结果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与未来发生反复喘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本院100例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痰培养结果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在2020年12月电话询问其过去3年有无反复喘息情况,将其分为反复喘息组(RW组)和非反复喘息组(非RW组)。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RW组与非RW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和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痰培养阳性而未使用抗生素时,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5.80,95%CI 1.19~28.39,P=0.04);而痰培养阳性率和抗生素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革兰阴性菌检出率、β内酰胺酶抗生素使用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率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呼吸道细菌定植或感染可能不会对患儿未来反复喘息造成影响,但当痰培养阳性时,抗生素的使用或能降低患儿未来反复喘息的几率,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112-1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 例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影像特征,评价多层螺旋CT 结合血管重建技术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86 例BMIs 患者中,单纯小肠损伤共35 例(40.7%);小肠合并肠系膜损伤21 例(24.4%);单纯结肠损伤共15 例(17.4%);结肠合并小肠损伤5 例(5.8%);结肠合并肠系膜损伤3 例(3.5%);单纯肠系膜损伤7 例(8.2%)。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的主要表现为小肠或结肠肠壁增厚,肠管连续性中断;肠系膜损伤,肠系膜血肿形成,造影剂外渗;腹腔、盆腔及腹膜后积液(血),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BMIs)患者的MSCT 增强及CTA 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BMIs 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吉林医学》2017,(4)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及气道三维重建对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1例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胸部CT的平扫和气道三维重建进行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情况。结果:以MRI诊断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灵敏度为64.5%(20/31),特异度为67.7%(21/31),准确度为66.1%(41/62),显著低于气道三维重建诊断的灵敏度90.3%(28/31),特异度87.1%(27/31),准确度88.7%(5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三维重建对于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