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患者(8例女性、1例男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囊实性病灶,最大直径4.3~11.6 cm,平均约7.2 cm,大部分边界较清晰。其中实性成分为主者3例,囊性成分为主者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者4例。7例CT显示病灶密度高低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MRI信号混杂,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实性成分及包膜在增强扫描中均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中,女9例,男1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7例;4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其中的实质渐进性强化、病灶内的出血、囊变、纤维包膜边缘及边缘的钙化,结合临床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CT平扫表现为胰腺区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且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无胰管、胆管的扩张及周围淋巴结的肿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云霞 《健康研究》2015,(2):166-167
目的分析彩超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of pancreas,SPT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SPTP患者的彩超图像资料,分析SPTP的彩超显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彩超诊断正确率为80.65%(25/31);瘤体的二维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的团块,均有包膜,实性5例,囊性2例,囊实混合性18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有9例检出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峰值流速8.4~32.1 cm/s;阻力指数0.35~0.53。结论 SPTP彩超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对SPTP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影像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有关临床料;结果CT极MRI瘤体可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规则的圆形实性、囊实混合性或囊性团块,其中实性1例,囊、实混合性3例,囊性1例;瘤体均具有包膜,其完整者3例,局部呈浸润性生长2例。依据该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将其分为实性均质型、囊实混合型和类囊肿型三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及MRI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 11例病灶中,囊性结构为主7例,囊、实结构比例相仿3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CT平扫病灶呈类圆形低密度团块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其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征,并与临床、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SPTP患者的CT表现,其中女4例,男1例,年龄10~29岁,平均年龄(16.20±7.49)岁.术前5例患者均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检查.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术.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和颈部者4例,胰体和尾部者1例,肿块边界均清晰,肿块直径3.0~9.0 em,平均5.2 cm.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囊、实性成分比例相仿.CT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逐渐强化,但始终低于正常胰腺组织.1例肿块边缘可见不连续环形钙化,1例合并轻度胰管扩张,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12例CT扫描,4例MRI扫描。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2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0例。8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在其强化程度上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10例有钙化。4例MRI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黏液性囊性瘤或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RI、CT影像表现有—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患者的CT资料,全部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包膜强化明显,动脉期实性部分略有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但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CT特征并注意其与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腺瘤(癌)、浆液性囊腺瘤(癌)、胰腺癌囊变、胰腺假囊肿等进行鉴别,术前一般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于畅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10-4811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CT检查方法及表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胰头7例,胰尾5例,胰体1例,胰体尾2例。肿瘤大小在3.2cm×4.cm0-8.7cm×12.4cm之间,动脉增强期、静脉增强期实质部分出现明显强化,囊性部位始终处于低密度影,无强化。12例患者包膜完整,3例患者存在侵袭性包膜不完整情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较为明显,诊断价值重要,诊断时英语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囊性假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表现,对病变位置、大小、信号(密度)及瘤周水肿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右颞叶11例,左颞叶8例,右额叶2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各1例,右枕叶1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颈髓1例,肿瘤最大82 mm×40 mm×70 mm,最小16 mm×13 mm×14 mm;肿瘤实性3例、实性伴坏死7例、囊实性16例、肿瘤合并钙化4例;肿瘤实性部分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CT为等、高密度;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1例.结论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影像分析可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常规MRI与扩散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常规MRI、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值,比较两者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17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以分为不强化的囊壁及显著强化的壁结节、环形强化的囊壁及显著强化的壁结节、单纯环形强化的囊壁、实性肿瘤的均匀强化、肿瘤大部分为实性成分的不均匀强化等几种。肿瘤DWI低信号15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信号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升高。瘤体ADC值为(1.46~1.93)×10-3mm2/s,高于肿瘤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ADC值(0.86~1.2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P<0.01)。结论:在传统的MRI序列基础上,应用DWI成像技术对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MRI影像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且同时累及灰白质(86.95%),额叶8例,颞顶叶1例,顶枕叶2例,颞枕叶2例,岛叶2例,小脑1例,胼胝体及左侧侧脑室1例,第三脑室1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14例;WHO-2级10例, WHO-3级8例(间变性)。(2)MRI表现:肿瘤内部多见大小不等坏死灶或囊变区(86.95%),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少突胶质瘤鉴别比较困难,而囊变或坏死的发现有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关键。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结合临床可以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6例GIST患者全部为单发性,其中发生于胃部为12例、小肠10例、结肠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各1例,合并肝脏转移2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增强。恶性肿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常见分叶;实质密度不均匀,中心常见坏死、囊变或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GIST的免疫组化CD117和CD34表达特异性较高。结论:MSCT对GIST有特征性表现,其应用价值逐渐被临床认可;同时GIST的定性最终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深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认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痰检或临床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多样:本组病例中结节或肿块影13例(其中7例出现坏死空洞);曲菌球7例;一侧或两侧肺的单个或多个支气管肺炎样阴影6例;混合型6例。结论: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检查可明确肺霉菌病和肺部基础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充分显示空洞(腔)和曲菌球等,病变周围伴有的"晕征"是早期特征性的改变,病程中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硬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骨硬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骨硬纤维瘤均位于四肢管状骨,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股骨3例、胫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位于干骺端5例、骨干2例。X线及CT表现为:中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4例,偏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3例,瘤壁见不同程度硬化,内见粗细不等的骨嵴,其中3例可见"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均无钙化基质及骨膜反应。MRI表现:2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病灶信号与周围肌肉相等或略低,其中可见小斑片状、条索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结论:骨硬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MSCT在不典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3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间质瘤患者影像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分为高度恶性组(12例)和低度恶性组(11例),记录两组瘤体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边界、动脉期强化程度、溃疡、坏死囊变及钙化等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入组的23例患者均为不典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带蒂游走3例,完全囊变型8例,交界区7例,不规则型5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中心液化坏死、强化程度、肿瘤形态及肿瘤边界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683,x2=10.145,x2=16.130,x2=19.326, x2=9.224;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检查不典型GIST,可以根据影像特点对瘤体进行良、恶性的定性分析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