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叙川  赖永才  陈斌 《西部医学》2003,1(2):138-138
目的 了解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浊法对 5 0例健康体检者和 130例各种肝病血清前白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对照组 PA值为 2 4 4± 5 7mg/L ,慢性肝炎组 PA值为 16 1± 5 4 mg/L ;急性肝炎组 PA值为 137± 6 3mg/L,重症肝炎组 PA值为 98± 4 2 mg/L;活动性肝硬化组 PA值为 72± 2 9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 ,在肝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16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4.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中血清PA水平的变化。方法: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肝病患者进行血清PA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249例肝病患者测定的PA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PA的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结论:PA是早期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02 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B) ,并同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发现PAB 在各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液中的水平下降,白蛋白( ALB) 水平( 除急黄肝外) 均下降,γ- 球蛋白水平( 除急黄肝外) 均升高,升高顺序与ALB 下降顺序一致。这表明血清PAB 检测对重症肝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是判断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渝 《重庆医学》2002,31(8):729-730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2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rmin,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测定分析。结果 出血组各值均下降,尤其是在高龄患者降低更明显,在合并肝功能损害组中仅PA下降显著高于肝功正常组,而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PA下降尤其显著。结论 PA由于其半衰期短,体库量小较Alb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更为敏感,它不仅作为评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而且作为肝功能损伤早期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用于帮助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实验生化指标,用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利用免疫扩散法对195例健康人,87例HBV携带者及111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肝炎(AH)、肝硬化(LC)和肝癌闰内的血清PA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入(P<0.01);而BV携带者及慢性肝炎(CH)病人的血清PA值与健康人相比,仅略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清PA的检测对AH、LC和肝癌的诊断和肝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55例健康人的血清ChE、PAB水平,并按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比较,对慢性肝炎中度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慢性肝病患者ChE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各组慢性肝病患者PAB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各组ChE、PAB的均数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hE、PAB可作为慢性肝病病变程度的指标,对慢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厦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感染杂志》2005,5(3):222-224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机体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各种急慢性肝病均可影响蛋白质合成功能,引起多种血清蛋白浓度变化.目前,在测定肝脏功能项目中,反映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常选择血清白蛋白(ALB)测定,其敏感性较差,多在病情较重时才发生变化.近年报道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变化能敏感、特异地反映肝细胞功能[1].为了解PA、ALB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性,检测了275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A、ALB和总胆汁酸(TBA),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前白蛋白的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前白蛋白在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7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1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进行血清前白蛋白(S-pA)的比较检测。结果发现各型肝炎在急性期(或活动期)S-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且病情越重.S-pA水平下降越明显,其中以重症肝炎S-pA水平下降最为明显;随病情好转,S-pA逐渐上升。结论S-pA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急性损害与肝功能恢复的一项灵敏指标;在肝硬变患者S-pA可反映肝脏最大储备功能;在重症肝炎,通过对S-pA的动态观察,可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肿瘤合并贫血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妮  陈红  周炎 《医学综述》2014,(9):1725-172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50例,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浓度,并依据患者Hb检测结果分为贫血组和Hb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贫血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正常组比较,贫血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合并贫血时,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降低发生率高,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营养状况负平衡,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中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96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1例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作对比分析。结果:各肝病组血清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着病情越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下降越明显,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结论:检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通过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动态观察,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52例慢性HBV携带者(观察组)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胆汁酸、前白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BA、PA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观察组血清TBA水平(19.78±7.24)μmol/L,PA水平(178.30±59.25)mg/L;对照组TBA水平(5.02±3.03)μmol/L,PA水平(291.80±29.35)mg/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联合检测慢性HBV携带者血清TBA和PA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86例5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TBA和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并比较患者组与健康体检者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疾病组4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指标在不同肝病中的异常率有差别;5组不同肝病患者中,P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ALB(P〈0.05);急性肝炎、胆汁型肝炎和肝硬化TBA比TBI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5).结论常规检测ALB和TBIL的同时,联合检测PA和TBA,对肝病的诊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血清前白蛋白(PA)琼脂糖免疫扩散测定法,检测了正常成人54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26例,肝炎365例,肝硬化38例及肝癌32例。结果各型肝炎均降低。随着病情好转,血清PA也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恢复期已达正常人水平。这对急性肝炎预后的早期鉴别提供了较可靠的指标。PA的检测也是药物中毒引起肝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慧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43-10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CD- 170 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79例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 ( PL T)和血小板压积 ( PCT)两项参数均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 P<0 .0 0 1)。肝硬化组 PL T和 PCT水平又显著低于肝癌组 ( P<0 .0 0 1)。结论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癌和肝硬化的鉴别 ,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表达,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的表达几率。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活检。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CV。结果: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HCV阳性表达者10例,HCV检出率为10%。结论:结果表明,HCV是引起肝炎肝硬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