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癌灶手术切除率大大提高,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后继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意义.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对中心型中晚期肺癌19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Ⅲ期中央型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32例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结果28例手术切除,4例为探查.该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3.3%和23.3%.其中2例生存超过7年,有22例死于肺癌转移.结论对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198 8年 6月至 1998年 6月 ,本院共行肺癌切除术 96 5例 ,其中中央型肺癌经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手术83例 ,占 8.6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5 8例 ,女 2 5例。年龄 36~ 74岁 ,平均5 7.7岁。 83例均为中央型肺癌 ,病理分类 :鳞癌 48例 ,腺癌 19例 ,腺鳞癌 4例 ,小细胞癌 8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 2例 ,类癌 2例 ;TNM分期 :Ⅱ期 12例(占 14.5 % ) ,Ⅲ期 71例 (占 85 .5 % ) ,其中Ⅲa 期 6 1例、Ⅲb 期 10例。1.2 手术方式 全肺切除 5 1例 ,其中左侧 31例、右侧 2 0例 ;肺叶切除 32例 ,其中左上叶 10…  相似文献   

4.
部分进展期的中央型肺癌,由于肿瘤侵及肺门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若按常规方法在心包外分离肺血管,手术危险性很大.若采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则可以提高上述病例的手术切除率,为进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基础条件.1990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共为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施行了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肺切除手术,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9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全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96例,其中32例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后行全肺切除术,术后疗效满意,现结合病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71例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外科手术经验。方法 对17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内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32例,1、3和5a生存率分别为55.1%、20.5%和11.2%。结论 中晚期肺癌病人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困难时,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有利于安全地切除病肺,可提高肺切除率,降低探查率,延长寿命或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中央型肺癌,其中鳞癌29例,腺癌6 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均进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术后观察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病例1年生存率78.3%,3年生存率28.2%。结论心包内全肺切除能使部分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手术切除成为可能,且能避免心包外处理解剖不清而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全肺切除术常规在心包外处理肺血管 ,当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困难时 ,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 ,有利于安全地切除病侧全肺。 1993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我们采用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术式完成常规心包外处理肺血管困难的全肺切除术 70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0例 ,占同期进行 12 9例全肺切除术的 5 4 .2 6 % ,男 6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2~ 73岁 ,平均 4 8.76岁。心包内左全肺切除术 4 4例 ,心包内右全肺切除术 2 6例。原发性肺癌 6 0例 ,肺结核病 4例 ,支气管扩张症及肺部良性肿瘤各 3例。术前有阻塞性通气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在提高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肺癌病人行心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此术式占同期全肺切除术42.1%(32/76例)。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主要并发症18.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8/32例)。34.3%(11/32例)和28.1%(9/32例)。5例小细胞肺癌无1例生存逾3年。死亡率和并发症与标准全肺切除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后与标准全肺切除术亦相近,结论:心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是安全的,可提高肺癌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3年生存率,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手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1月因中央型肺癌行一侧全肺切除78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17例(Ⅰ组),61例为标准一侧全肺切除(Ⅱ)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心律失常及支气管残端瘘)及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主要并发症:1.心律失常:Ⅰ组9例(52.94%),Ⅱ组11例(18.03%);2.支气管残端瘘:Ⅰ组0例,Ⅱ组3例(4.92%)。1、3、5年生存率:Ⅰ组分别为70.59%、35.39%、17.65%;Ⅱ组分别为72.13%、34.43%、21.31%。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一侧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上升(P<0.01),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不影响生存率。该手术方式提高了肺癌切除率,减少了手术探查率,为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心房部分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5月至1993年12月对16例较晚期肺癌采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及心房部分切除的方法作了全肺切除术,肿瘤均为中心型。CT扫描显示隆突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者占50%,术中见肺动脉,肺静脉均受累者8例,肺静脉受累者6例,2例作左心室部分切除,15例恢复良好,1例术中大出血致心脏停搏,复苏后并发脑水肿昏迷死亡。我们认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且手术过程较安全可靠,作者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曾富春  陈文辉 《四川医学》2003,24(12):1244-1245
目的 探讨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肺切除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1990年3月至2002年8月60例打开心包处理肺动静脉的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并发症率10%,死亡1例(1.67%),术后1,3,5年生存率为78%(46/59)、28.8%(17/59)和16.9%(9/59)。结论 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肺切除术安全易行,可增加手术切除率,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马志伟 《吉林医学》2011,(21):4397-4399
目的:全肺切除术(Pneumonectomy)是治疗中心性肺癌、毁损肺等疾病的手术。适应于肿瘤已累及肺叶支气管开口或肿瘤起源于一侧主支气管的病例,前提是肺功能良好。本组对26位临床实施全肺切除术的患者的探讨,分析全肺切除术的临床使用价值及有关的问题。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进行全肺切除。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和TNM分期。结果:术后患者痊愈率为93.2%,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1.5%。结论:全肺切除术占肺切除术5%~10%;右全肺切除应该尽量避免。尤其是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有较大的风险,要根据肺功能状态和病变范围并结合血气分析、心脏功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术式并重视围手术期管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任何方式的肺切除手术,术中都要常规清扫肺门、隆突下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在病理科医生的配合下获得准确的病理分期,从而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ST-T改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术后ST-T改变的特点及机制。方法对57例肺癌行肺切除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测。结果30例肺切除同是行心包部分除或有心包外损伤的患者中,28例(93.3%)术后ST段较术前呈水平或上凹形抬高。术后1-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不伴QRS改变。27例单纯肺切除患者术后未见ST段改变。结论肺癌手术伤及心包时可引起ST-T改变。  相似文献   

15.
血清肿瘤标记物系列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糖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相关物质(TSGF)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产Elecsys 2010,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138例未经治疗的初诊肺癌患者(肺癌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CYFRA21-1、NSE和TSGF水平;另选择1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1)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2)作为对照。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A125、CA19-9、CYFRA21-1、NSE和TSGF中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均P〈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特异性为100%.若血清CEA≥16ng/ml、CA125≥47U/ml,CA19-9≥47U/ml、CYFRA21-1≥8ng/ml、NSE ≥20ng/ml、TSGF≥65U/ml,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3%、42%、26%、55%、19%和28%;6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8%)较单项检测高(P〈0.01)。细胞学(痰、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毛刷、和/或细针肺穿刺)检查的敏感性为66%(91/138)。较6项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低(P〈0.05);细胞学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系列测定,其敏感性为84%(116/138),提高了18%(P〈0.01)。另外,CYFRA21-1在鳞癌的敏感性(67%)最高(P〈0.01),CA125在腺癌(65%)最高(P〈0.01)。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系列检测能辅助诊断肺癌。  相似文献   

16.
佟倜  张雄基 《吉林医学》2000,21(5):277-278
目的 :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86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44 %、2 8%。结论 :肺癌全肺切除对于肺癌特别是鳞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洪征  白连启 《北京医学》2012,34(9):811-813
目的评价结核性毁损肺(毁损肺)行全肺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122例行全肺切除治疗毁损肺的临床疗效,左毁损肺86例,右毁损肺36例。结果全肺切除术82例,胸膜全肺切除术33例,全肺切除+支气管胸膜瘘(BPF)修补术2例,胸膜全肺切除+BPF修补术2例,全肺切除+胸廓成形术1例,全肺切除+气管成形术2例。临床治愈率为86.9%(106/122),痰菌阴转率为91.0%(111/122),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3%(4/12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0%(11/122)。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肺切除术治疗毁损肺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70例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慧  张树才  高远  农靖颖 《北京医学》2010,32(11):869-872
目的分析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7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4例(77.1%),小细胞肺癌16例(22.9%);腺癌42例(60%),鳞癌8例(11.4%),腺鳞癌4例(5.7%)。接受化疗患者57例(81.4%)。血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确诊后3个月,下肢血栓占47.1%,54.3%患者D-二聚体增高。治疗后79.3%血栓症状有好转。化疗是影响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在晚期、化疗、腺癌患者中常见,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合并COPD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合并COPD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CVATS组)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VAMT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肺叶总数、术前COPD程度、术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TS组在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切口长度、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吸氧时间方面较VAMT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CVATS组和VAMT组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9.45±6.56)枚和(21.53±6.3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TS组术后心律失常、切口慢性疼痛、肺不张的发生率较VAMT组均明显减少,肺部感染、肺漏气、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较VAMT组低,两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合并COPD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更安全,临床疗效更显著,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