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桡动脉压迫的最佳时间。方法:76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三组给予不同的压迫止血时间(A 6h;B 4h;C 1.5h),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或淤血、桡动脉闭塞、压迫部位局部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发生率与A、B组无明显差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小时,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值得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I术后腰背酸痛等不适与卧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01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缩短绝对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术后腰背疼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术后缩短绝对卧床时间,以探讨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后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将135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B组为溶栓失败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C组行直接急诊PCI术,观察术后止血情况、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A组止血成功率未下降,且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C组少(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宜定为1.5h开始逐渐减压,每隔2h抽气1.5 ml,共6次,总计9 ml,术后10 h解除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 I术后腰背酸痛等不适与卧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01例行PC 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缩短绝对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术后腰背疼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 I术后缩短绝对卧床时间,以探讨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5.
杜玉花  王莲  李春  李风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7):1204-1204
目的探讨PCI术后腰背酸痛等不适与卧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01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缩短绝对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术后腰背疼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术后缩短绝对卧床时间,以探讨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的223例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病例,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方案,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23例在术后出现并发症,22例经及时有效护理后转危为安,只有1例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经桡动脉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方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循证组4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并对两组发生血管并发症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循证组减少了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降低经桡动脉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止血装置不同放气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术压迫止血的影响。方法将98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不同放气时间的止血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局部并发症。结果两组压迫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放气时间提前,患者的舒适度高,局部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放气时机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减少局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89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处出血、皮下血肿、桡动脉痉挛或闭塞、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PCI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6例在我科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预见性护理,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少,对并发症的认知度及总体满意度升高,且生活质量评分有提高。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年至2011年间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给予2012年1至7月间收治的此类老年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年龄、焦虑程度、糖尿病、疾病认知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未经过干预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 (40/117),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 (13/117),术前护理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能够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患者采用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后穿刺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皮肤红肿、疼痛、麻木、水疱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减少压迫止血的总时间,保证有效止血的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解除压迫器后穿刺部位无压疮、无红肿、麻木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PCI患者两种动脉穿刺路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路径,而对照组68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穿刺,对2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SDS和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迷走反射、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0.3%和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较对照组均未出现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均可能出现并发症,但桡动脉入路术患者较少出现迷走反射和穿刺部位血肿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采血穿刺时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与动脉穿刺难度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 以30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跟踪记录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难度、穿刺前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及一次成功率等,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分组比较.结果 不同穿刺难度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不论是以穿刺对象统计还是以操作者统计或者是不同穿刺部位,护士评估动脉的时间及穿刺时间均与动脉穿刺难度呈正相关性(P<0.01或P<0.05);一次穿刺成功者血管评估及穿刺的耗时均多于非一次成功者(P<0.01或P<0.05).结论 对于动脉采血穿刺难度高的老年患者,通过加强穿刺前的系统评估以及适当延缓进针时间能有效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桡动脉压迫装置压迫止血时间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的178例患者,导管介入结束后,使用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止血。根据压迫时间分为<6h、6~8h和>8h三种方法,观察解除压迫后局部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压迫时间<6h,6~8h和>8h局部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7.9%、17.6%和1.1%,三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使用桡动脉压迫装置进行止血时间超过8h,对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传统路径为股动脉,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广为重视的技术。本研究旨在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急诊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桡动脉压迫器(TR-Band止血气囊)在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最适止血时间.方法 将26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患者,按压迫时间随机分为A、B、C3组.A组90例压迫8h,B组87例压迫10h,C组89例压迫12h,比较3组出血情况、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和手部肿胀情况.结果 A、B、C3组出血率分别为16.7%、3.4%、9.0%,3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手部肿胀发生率A、B、C3组分别为27.8%、12.6%、21.3%,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气囊压迫器止血效果较好,以压迫10h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静脉穿刺拔针3种不同压迫时间对预防穿刺部位皮下瘀血的效果,找出较为有效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将100例肝癌介入治疗静脉穿刺拔针的患者采用3种压迫时间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拔针按压2min、3min和4min,不能说明穿刺拔针血管周围皮下瘀血发生的例数有差异;拔针按压2min、3min和4min,3组之间比较说明穿刺拔针血管周围皮下瘀血斑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拔针按压3min和4min,血管周围瘀血斑长径比按压2min小;拔针按压3min与4min之间血管周围皮下瘀血斑长径无差异。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时间3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PC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然  周作玲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81-128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通过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在我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或治疗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采取的相对应处理措施。结果336例经桡动脉CAG和PCI术中,有13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87%,其中皮下血肿7例(2.08%),假性动脉瘤3例(0.89%),动静脉瘘3例(0.89%)。经及时处理后,全部予以纠正,并改进了护理干预措施,为以后这类并发症的护理提供了依据和方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注意观察外周血管并发症等的发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