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中的发生率不断上升。CDI明显增加IBD患者预后不良,如死亡和结肠切除手术率。抗生素、治疗IBD的免疫抑制药物如激素等、年龄、合并症等均是CDI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CDI并给予恰当治疗是诊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粪菌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其发病率、复发率和严重程度逐年升高。CDI治疗手段有限,特别是针对复发性CDI的抗菌药物治疗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粪菌移植(FMT)近来重新引起关注,对治疗复发性CDI显示出很好的疗效;此外,FMT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方面也应用较多。但现阶段FMT的临床应用和普及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了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过程.不恰当的应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促进了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梭菌)增殖.随着普通人群梭菌感染率的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梭菌感染率也相应升高.正常人群的肠黏膜免疫系统可以耐受肠道正常菌群,而某些具有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其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失去耐受,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并最终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紊乱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粪菌移植(FMT)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已应用于治疗IBD、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本文就FMT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IBD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逐渐发现微生物因素与IBD的发病关系密切,各种病原菌感染可能作为一种始动因素,引起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IBD的发生。其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在IBD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检测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一种日益常见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过去通常是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发现往往疗效不佳,甚至会反复发生。目前粪微生态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开始应用于CDI的治疗且疗效良好。FMT是指将健康人的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来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诊疗。但目前有关FMT治疗CDI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7.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绝大多数与近期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但高龄、免疫损伤状态、长期住院等因素亦为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测定仍被认为是本病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本病,应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本文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一个严重亚型.近年来,CDAD因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逐年增高,受到各国专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CDA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增加,甚至出现暴发流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肠道病原体,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侵入肠黏膜后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其发病绝大多数与近期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有关,但高龄、慢性病史、长期住院等因素亦为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本病,应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或换用其他不易导致CDAD的药物,同时应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近期相关研究表明,除甲硝唑、万古霉素外,还可应用替考拉宁、微生态制剂、单克隆抗体、复方中药制剂等治疗CDAD.本文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治疗与预防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8例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分析患儿CDI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中,有24例(18. 75%)患儿CDI阳性,纳为CDI阳性组; 104例(81. 25%)患儿CDI阴性,纳为CDI阴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与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入院前30 d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明显相关性(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OR=1. 263,95%CI:1. 084~1. 472)、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OR=24. 745,95%CI:3. 156~194. 016)是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发生CDI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炎症性肠病伴腹泻患儿CDI发生率较高,与入院前3个月内的外院住院史、入院前30 d内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艰难梭菌(CDR)是一种革兰阳性的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定植菌群之一,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CDR过度生长并且释放毒素时,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DI)。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CDR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感染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其预后。CDI与IBD的临床表现相似,由于目前临床上尚未开展CDI常规检测,所以难以诊断。此文就IBD合并CDI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诊治IBD合并CDI患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敏霞  刘诗 《胃肠病学》2008,13(5):309-311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肠道病原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AD)及其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为消化道多发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侵入肠黏膜后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免疫学机制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DAD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检测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是在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反应。新近的研究发现,易感基因、维生素以及一些特殊的菌群如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等重要因素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并在两种类型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并可能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3.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世界医学史上至少始于公元4世纪,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13年,FMT首次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治疗”。同时,其在国内外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肠内外疾病的治疗,也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讨论FMT的医学史、概念转化、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肠粘膜细菌培养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活检肠粘膜细菌培养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方法 :对 3 2例内镜下肠粘膜表现有伪膜的患者粪便和活检肠粘膜进行常规和厌氧菌培养及毒素的鉴定。结果 :3 2例患者粪便和活检肠粘膜的常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10例患者粪便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阳性率 3 1.3 % ;活检肠粘膜有 2 8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阳性率 87.5 %。结论 :内镜下活检肠粘膜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粪便培养  相似文献   

15.
肠粘膜细菌培养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活检肠粘膜细菌培养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价值。方法:对32例内镜下肠粘膜表现有伪膜的患者粪便和活检肠粘膜进行常规和厌氧菌培养及毒素的鉴定。结果:32例患者粪便和活检肠粘膜的常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0例患者粪便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率31.3%;活检肠粘膜有28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率87.5%,结论:内镜下活检肠粘膜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粪便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difficile)毒素在抗生素所致之腹泻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现已较肯定。约95%因抗生素所致的伪膜性结肠炎患者,和20%由抗生素引起但无结肠炎的腹泻患者的大便中可发现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以后的工作发现,这种毒素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参与IBD的发病。目前的治疗包括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药物治疗包括5大类型,分别是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及症状缓解药物。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复发性及难治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已成为共识~([1])。然而,在医学实践中,如何合理、高效应用该技术解决临床困难,所涉及的具体临床整合思维还待优化 。  相似文献   

19.
粪菌移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菌移植已经用于治疗难治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但哪些患者适合用,哪些人适合做供体,怎么样是理想的移植方法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关其机制、技术标准化、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对FMT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作一介绍,并提出粪人工组合菌群移植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国内外研究均表明IBD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的结肠切除率、病死率较高,导致较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本文就IBD合并CDI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有助于对IBD合并CDI进行早期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