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吸收了李东垣《脾胃论》的思想,临证用药重视中焦脾胃之气。但其这一思想常被后人忽略。就朱丹溪养护脾胃的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医者只知“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而不知脾胃观,莫精于仲景。仲景的《金匮要略》是一部内伤杂病的专书,其中处处体现出重脾胃之思想,颇具特色,现简述如下。一、脾健防病人体以气血为基础,气血又由脾胃所化生,故人体的正气来源于脾胃。脾胃功能的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金匮》在疾病的预防中,极强调脾胃的作用,故在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就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它是《金匮》预防思想的主要体现。仲景所指出的预防思想有两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伤寒论》的相关条文,认为脾胃分治思想的提出虽以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贡献为大,但对脾胃分治思想析理之详及陈述理法方药之完备,当推《伤寒论》。《伤寒论》脾胃分治思想突出表现为:在六经辨证中通过将脾胃分属阳明、太阴两经,从生理上强调脏腑阴阳有别,病理上突出寒热虚实主证的不同;通过对阳明虚寒证的辨治,以与脾气虚寒证治相区别;脾胃同居中焦,脾寒胃热常常兼见同病,故分而兼顾,论病机强调寒热之分,遣方用药则又兼顾脾胃。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配伍方法众多,渗透着顾护脾胃的思想。无论是汉代的张仲景,还是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李东垣,还是近代的张锡纯、黄煌等名老中医,在其遣方用药及病后调护等方面都强调顾护脾胃的思想,结合以上,从方药配伍、制法和服法及养生保健三方面对顾护脾胃思想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6.
综述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治未病"思想指导脾胃病防治进行了探讨.认为防治脾胃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治未病"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提出在临床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脂肪肝等脾胃系疾病时,可贯彻"治未病"思想,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颜德馨教授的脾胃学说思想。[方法]从学术源流、学术思想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论述颜教授对于脾胃学说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应用经验,对其脾胃学说思想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颜教授脾胃学说主要学术思想包括:师承孟河,多有发挥;重视脾升胃降,善调脾胃气机;重视胃阳脾阴;主张"脾统四脏",善于从脾论治;善用苍白二术、枳术丸等。所举案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颜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脾胃理论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有着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医家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顾护脾胃在仲景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重视脾胃的基本理论,使顾护脾胃思想贯穿其辨证施治的始终。从扶正祛邪时之健脾胃,用药峻烈时之护脾胃、病后调养时之养脾胃三个方面总结论述了仲景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以使这一学术思想更好的指导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重视脾胃的基本理论 ,使顾护脾胃思想贯穿其辨证施治的始终。从扶正祛邪时之健脾胃 ,用药峻烈时之护脾胃、病后调养时之养脾胃三个方面总结论述了仲景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以使这一学术思想更好的指导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11.
缪希雍脾胃论治思想探析王新智(安徽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室合肥230038)缪希雍,字仲淳(1556~1627),江苏常熟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之一。他擅长治疗热病及杂病,十分重视脾胃对人体的作用,对脾胃论治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缪氏有关脾胃论治的...  相似文献   

12.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小儿脾胃娇弱,调治不当,则变证百出。钱乙在脾胃受损诸证的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特色。辨证上,详审病情,参以时节,细辨寒热虚实,详分轻重缓急;治疗上,妙用温凉补泻之法,遣药重在运脾,所创剂型丰富,轻巧灵活。钱乙调理脾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出儿科范畴,如补土派调脾胃、保后天的理论即是对钱氏思想的完善与发挥,值得当今临床发掘应用。  相似文献   

13.
路老善于应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证,文章通过对路老调理脾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应病证范围、基本思想、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揭示路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为临床采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相关病证提供基本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认为,朱丹溪用药苦寒,戕伐生气。通过对朱丹溪著作的研读,阐述朱丹溪对脾胃的系统论述,说明其治病用药重视中焦脾胃,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之气的思想,从而表明应更加全面地继承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阐述了脾胃的功能、特性及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调理脾胃的13种治疗方法,说明了调理脾胃是中医学治疗体系中非常独特的一环,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思想,能有效的调节胃肠道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路志正教授提出"治中央、运四旁、移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的基本思想。试从路志正教授对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理解入手,引经据典,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慢性重大或疑难病证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和学术渊源,为临床应用调理脾胃进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论治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张锡纯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引《易经》中的"至哉坤元,资生万物",来阐述脾胃为人一身之本的思想,又把李东垣"扶脾阳"的脾阳学说和叶天士"益胃阴"的胃阴学说两者相结合,创立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叶天士擅长治疗脾胃病,他的诊治思想有:首倡脾胃分治,力主甘润养胃;重视中焦气机,通降抑木治胃;多种治法并用,共奏奇效殊功;施用剂量服法,善于小量久服;慢性疑难杂症,治从脾胃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何广贤名中医顾护小儿脾胃的思想体现于小儿保健及疾病的防与治。主张小儿保健由零岁做起,此为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步;而小儿脾常不足,无论饮食、外感、内伤,还是药之不慎,均可伤及小儿原本不足之脾胃,故脾胃失调是小儿发病的重要因素,强壮和顾护脾胃应贯穿于治病防病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徐婕  沈雁 《医学综述》2022,(4):761-765
心悸是心内科疾病常见症状,多因气血阴阳亏虚,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脾胃气机不利所致。目前,临床多从祛邪、补虚、心脾、心肾、心肝论治心悸。且胃肠不适伴心悸者,从脾胃论治,疗效更佳。从脾胃论治心悸由来已久,经过一代代医者的继承发展,现已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支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现代医家从脾胃论治心悸思想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治则治法用药各有特色,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因此,今后临床在治疗心悸的过程中,应注重调和脾胃以达宁心安神镇悸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