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气不利成失眠扶阳助卫治不寐——从《黄帝内经》论不寐的基本病机及治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复习<黄帝内经>等古籍为基础,分析卫气运行与寐寤、卫气与阳气的关系,从中医辨病论治角度提出"卫气运行障碍,入阴不利"是不寐的基本病机,"损卫伤阳"是不寐的直接后果,"扶阳助卫"为治疗不寐基本治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不寐即失眠,在《伤寒论》中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此一类的病证,在临床上备受重视.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阐述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丰富了治法和方药.“读经典,做临床”,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探讨不寐的发病及治疗,更好地将经典的精髓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4.
不寐,即失眠,为临床中的常见病症,其核心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导致这种结果的诱发因素既多且繁,涉及情志、饮食、劳累、久病等诸多方面,在临床辨证治疗中涉及的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在《伤寒论》的相关记载中,涉及了诸多有关不寐表现的条文论述,几乎贯彻六经始终.文章则以少阴病为切入点,重点把握“阳气”在少阴病过程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杨佳澎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4):9-9
<正>不寐,《内经》中称为"目不暝"、"不得卧"、"不得眠",《难经》中称为"不寐"[1],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对于其疗法,《黄帝内经》认为,治疗不寐的精髓是保障营卫之气运行的通畅。《灵枢·邪客》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采用补虚泻实法疏通经络,调补阴阳,通利其循行之道,以安其神。1《黄帝内经》论不寐的病机 相似文献
6.
廖华君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1,(1):89-90
自从王叔和《脉经》之a后,后世医家论脉大多走向了一个单纯以脉列病、以脉列证的简单机械道路,而《黄帝内经》中的脉辨病机理论却是非常灵活的,认为脉诊应与体质、四时、经络、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方能共同阐述疾病的病理机制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廖华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89-90
自从王叔和《脉经》之a后,后世医家论脉大多走向了一个单纯以脉列病、以脉列证的简单机械道路,而《黄帝内经》中的脉辨病机理论却是非常灵活的,认为脉诊应与体质、四时、经络、病证及其他诊法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方能共同阐述疾病的病理机制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历代医书中畏寒与恶寒的含义,阐述畏寒与恶寒的用法,恶寒最初代指一切怕冷症状,宋代用畏寒部分代指外感怕冷,明清则畏寒与恶寒混用。在高等教育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将畏寒与恶寒严格区分,怕冷这一症状,用恶寒描述的表示外感,用畏寒描述的表示内伤,对临床诊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认为这容易导致初学者忽略怕冷形成的机理,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断容易产生错误,所以提出临床上区别畏寒与恶寒,关键在于判断卫气是虚弱还是阻滞。 相似文献
9.
10.
穆俊霞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2-4
《内经》认为人体卫气有规律的循行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影响卫气运行的因素,生理方面主要与日月运行规律、年龄及体质有关,病理方面主要与营卫失常、阳蹯脉盛、五脏功能失常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只要影响了卫气的正常运行,使卫气不能正常从阳入阴,就可出现失眠。失眠的基本病机是卫气运行失常,半夏秫米汤是针对失眠的基本病机而设,凡治失眠,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化裁。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年秋季,我应邀参加一名59岁女性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会诊,该患者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因肿瘤无法切除而关腹。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腺癌,已腹腔内播散。术后1个月患者仍腰背疼痛不止,每晚仅睡3~4h,患者极度悲观。根据中医辨证,采用清胰化积法处方治疗7d后,患者竟然明显好转。由于之后患者病情稳定,故没有给予放、化疗等抗癌疗法,仅以清热化积中药连续用药为主治疗。此后,患者一直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2.
论阳气郁滞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忠礼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20-21
从七情过极、五志失舒及素体阳气功能不足等方面论述了阳气郁滞在抑郁发作中的作用,提出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阳气滞而不通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对于临床确立抑郁发作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叶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8-9
临床上,不寐患者十分常见,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其临床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特点,笔者对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门诊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有完整资料的205例不寐患者的发病因素、主症及常见兼症、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脏腑辨证论不寐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中医较早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做出论述的医籍,且提出了治疗的方剂以及针灸等方法,尤其通过脏腑辨证,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不寐的病因病机,是现代医家研究不寐的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瑰宝。文章通过对《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脏腑辨证来浅谈不寐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的起病、发展过程与温病传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参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燥痹分为发病初期燥邪侵犯肺卫,进展期出现气分或卫气营分同病,慢性期燥邪潜伏营、血分,此时阴亏、气虚、血瘀互见,治疗上在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治法,分别采用辛凉甘润法、清泄阳明法以及益气养阴祛瘀法等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所附验案属燥邪侵犯肺卫,宜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予银翘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燥痹的治疗可参照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能有效控制病情,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6.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外科学认为痈肿为外感六淫,或受外伤感染毒邪,或过食膏粱厚味、化火成毒所致,治疗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与药物.而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提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除运气七篇大论以火热论述外,其他各篇多以营卫壅滞立论.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使得溯源痈肿发病的核心病机、以期为临床立法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具有必要性.本文对比区分了痈、疽、肿、疮、疡原义及疾病特点,系统梳理了《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于痈、肿、疮、疡病机的认识,回顾了历代医家治疗痈肿的治则治法.我们发现痈、疽、肿3者特征具有相似性,均指因壅塞不通导致的皮表肿起的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常相互并见;疡与疮是近义词,都是指病灶易于破溃的病损."痈"与"疮""疡"为不同的疾病,一强调壅塞所致肿起病形,一强调破溃病形.《黄帝内经》以古人对"痈"的字义认识为基础,对痈肿壅而不通病机的理论进行了阐发:《黄帝内经》所论痈肿病性寒热均可见,内因外因均有,其中外邪所致痈肿以寒性为主,尚未见热性;但无论偏寒偏热还是后期郁热,营卫壅滞都是共同病机;后世医家在阐发痈肿病机时也多不离《黄帝内经》原旨.与痈肿不同,《黄帝内经》认为疮疡的病因为外在火热引发,病机为火热腐败血肉所致,症状理应多伴有局部红肿化脓乃至破溃.与之相应,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由于医学重视火热的时代发展特色,以及一部分痈肿后期确实会发生火毒肉腐的脓肿溃破,后世逐渐将疮、痈混同,提倡统一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治之,但这种混用导致痈肿本身气血凝滞的独特病机特点被掩盖.治疗方面,《金匮要略》所载治疗肠痈的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外科经典名方十六味流气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活络效灵丹,以及后世广为使用的托里表散法都是以活血散瘀为法治疗痈肿.因此回归痈肿营卫壅滞的核心病机,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田栋;席崇程;廖书琴;黄俊伟;史延昊;刘金涛;张宁;王维广;陈子杰;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9):776-779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无“不寐”病名,但《内经》中“目不暝”“卧不安”等是对不寐的论述。通过分析《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论述,认为不寐的直接原因为痰饮水邪扰胃,胃气不和则卧不安。痰饮水邪致病的根源在于肾所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肾主气化,人体气化功能正常,则无痰饮水患;另一方面为肾主藏精,肾精充足,五脏安和,无水邪产生,精神内守,人即安寐。从两方面阐发不寐的机理乃由肾所主,既是对不寐与肾相关性的理论补充,又为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强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9-10
《黄帝内经》的"审察病机"是指通过四诊审察病的机兆,不是讨论发病的病因和机理,而关于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内容又未以"病机"而论。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取象比类特色,而不是逻辑分析因果论证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略论《黄帝内经》对痛症病机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友君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1):12-13
略论《黄帝内经》对痛症病机的论述晏友君四川省彭县人民医院中医对痛症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该病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其发生发展有其特殊演变规律,广泛地散见于临床各科。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保护反射,是在五脏为中心脏腑病理生理的综合... 相似文献